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465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涉及模具顶出结构领域,包括U型框架、第一电动推杆、上模块、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置物槽、升降底板、顶针、滑块、限位槽;所述U型框架底部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C型压板,所述C型压板位于下模块的一侧,插入至置物槽内部的C型压板可对升降底板进行顶起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C型压板和升降底板,C型压板的下部横臂挤压升降底板上升,升降底板向上带动顶针向上顶出塑件,且在顶针挤出塑件后,C型压板的上部横臂将塑件推动至导流板中,实现了自动收集塑件的自动脱模与下料,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用顶出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顶出结构是能够将成型的产品取出的一种配件,该种模具顶出结构一般由顶杆、顶出板和顶出升降底板、导柱导套、复位杆、拉料杆和挡销组成。
[0003]然而该种模具用顶出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每次将模具顶出后都需要人工使用容器接住顶出的模具,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基于此,提供一种在顶出模具后自动收料的模具用顶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实现在顶出模具后自动收料的目的,提供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的上壁设有贯穿U型框架上部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的下方设置有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
[0006]固定连接于U型框架底部的下模块,所述下模块的下方开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的上壁设有升降底板,所述升降底板的上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顶出成型塑件的顶针;
[0007]所述升降底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所述下模块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滑块上下滑动的限位槽;
[0008]所述U型框架底部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C型压板,所述C型压板位于下模块的一侧,插入至置物槽内部的C型压板可对升降底板进行顶起操作。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底板靠近C型压板的一侧底部呈倾斜结构,所述C型压板包括上下两个横臂,下部横臂与倾斜结构对齐,且上部横臂长度小于下部横臂的长度,且上下两个横臂的长度差大于升降底板的倾斜结构的斜面水平长度,用于在升降底板未被完全顶起时,上部横臂不与下模块接触。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型压板下部横臂的厚度与下模块顶部塑件成型凹槽的深度相匹配。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型压板的上部横臂的底部水平高度与下模块顶部水平高度相匹配。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块远离C型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对C型压板推送过来的塑件进行导料操作。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U型框架底部,所述C型压板的底部水平高度与置物槽内壁底部水平高度
相匹配,所述置物槽贯穿下模块的两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设置C型压板和升降底板,C型压板的下部横臂挤压升降底板上升,升降底板向上带动顶针向上顶出塑件,且在顶针挤出塑件后,C型压板的上部横臂将塑件推动至导流板中,实现了自动收集塑件的自动脱模与下料,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C型压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底板与顶针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组件剖视图。
[0020]图中:1、U型框架;2、第一电动推杆;3、上模块;4、下模组件;401、下模块;402、置物槽;403、升降底板;404、顶针;405、滑块;406、限位槽;5、导流板;6、C型压板;7、第二电动推杆;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包括U型框架1,U型框架1的上壁设有贯穿U型框架1上部的第一电动推杆2,第一电动推杆2固定连接有上模块3,上模块3的下方设置有下模组件4,下模组件4包括:
[0023]固定连接于U型框架1底部的下模块401,下模块401的下方开设有置物槽402,置物槽402的上壁设有升降底板403,升降底板403的上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顶出成型塑件的顶针404;
[0024]升降底板40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块405,且下模块40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滑块405上下滑动的限位槽406;
[0025]U型框架1底部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7,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连接有C型压板6,C型压板6位于下模块401的一侧,插入至置物槽402内部的C型压板6可对升降底板403进行顶起操作;
[0026]升降底板403靠近C型压板6的一侧底部呈倾斜结构,C型压板6包括上下两个横臂,下部横臂与倾斜结构对齐,且上部横臂长度小于下部横臂的长度,且上下两个横臂的长度差大于升降底板403的倾斜结构的斜面水平长度,用于在升降底板403未被完全顶起时,上部横臂不与下模块401接触;
[0027]下模块401远离C型压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5,导流板5用于对C型压板6推送过来的塑件进行导料操作。
[0028]在本实施例中:该种模具用顶出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电动推杆2带动上模块3向下移动,直至上模块3与下模块401相互贴合实现合模操作,之后可对上模块3、下模
块401多组成的空腔内部进行注塑,注塑完成且冷却成型后,第一电动推杆2带动上模块3向上移动复位,实现开模操作;
[0029]此时开启第二电动推杆7,第二电动推杆7带动C型压板6向下模块401的内部移动,直至C型压板6的下部横臂与升降底板403斜面接触,并对升降底板403进行挤压,此时C型压板6被挤压向上,其两端的滑块405与限位槽406的配合可使C型压板6保持竖直向上移动状态,在此过程中,此时C型压板6上方的顶针404同步上移可将成型的塑件顶出;
[0030]当C型压板6的下部横臂完全插入至升降底板403底部时,其顶针404刚好与下模块401的上表面平齐,之后随着C型压板6的继续移动,C型压板6的上部横臂将移动至下模块401的上方,并与被顶出的塑件接触,之后C型压板6的上部横臂将对塑件进行推动,使塑件被推动至滑板5的内部,之后塑件沿着轨道5向下滑动至外部收纳箱中,至此就完成了自动脱模、下料的操作过程;
[0031]最后第二电动推杆7反向运行带动C型压板6复位,其顶针404、升降底板403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以便于进行二次注塑操作。
[0032]请着重参阅图1~3,C型压板6下部横臂的厚度与下模块401顶部塑件成型凹槽的深度相匹配;
[0033]C型压板6的上部横臂的底部水平高度与下模块401顶部水平高度相匹配;
[0034]第二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包括U型框架(1),所述U型框架(1)的上壁设有贯穿U型框架(1)上部的第一电动推杆(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固定连接有上模块(3),所述上模块(3)的下方设置有下模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U型框架(1)底部的下模块(401),所述下模块(401)的下方开设有置物槽(402),所述置物槽(402)的上壁设有升降底板(403),所述升降底板(403)的上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顶出成型塑件的顶针(404);所述升降底板(40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块(405),且所述下模块(40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滑块(405)上下滑动的限位槽(406);所述U型框架(1)底部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连接有C型压板(6),所述C型压板(6)位于下模块(401)的一侧,插入至置物槽(402)内部的C型压板(6)可对升降底板(403)进行顶起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用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板(403)靠近C型压板(6)的一侧底部呈倾斜结构,所述C型压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卫萍苏照安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耀伦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