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70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座、电推杆、滑动杆、上模具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位于两个滑动杆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脱料机构;所述脱料机构包括有下模具、移动臂、联动杆、第一移座和第二移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脱料机构实现下料的功能,齿轮转动使第二移座和推块移动,上模具与下模具接触,此时开始注塑,注塑完成后,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移动臂向外侧移动,移动臂移动拉动联动杆转动,联动杆转动使第一移座移动,第一移座移动使齿轮转动,齿轮转动使第一移座移动,第一移座移动使推块与注塑件接触并对注塑件进行顶出操作,从而实现下料的功能。从而实现下料的功能。从而实现下料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是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
[0003]由于在塑料件在注塑成形时,熔融状态的原料进入模具内部,将模具内部存在的气体挤出,当注塑件成形后,进行开模操作时,在外界空气压力作用下,注塑件易粘附在模腔内壁,无法顺利脱模,为此提出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注塑件易粘附在模腔的表面的问题,提供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具有上模腔的上模具,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端固定有具有下模腔的下模具,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安装有驱动所述上模具移动的电推杆,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安装有与下模腔连通的脱料机构,所述脱料机构由传动单元与推动单元组成;
[0006]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移动臂、联动杆、限位座、第一移座与齿轮;
[0007]所述移动臂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具的内腔,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具的内腔,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臂的顶端挂耳上,所述第一移座转动连接于联动杆的另一端,且与所述限位座滑动连接;
[0008]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座的内部;
[0009]所述推动单元组成包括第二移座与推块;
[0010]所述第二移座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座的内部,所述推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座的一端。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移动臂移动的第一槽体,所述槽体的内壁端部安装有与所述移动臂相连的弹簧。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弹簧复位情况下所述移动臂位于所述下模具的外部一端呈斜面状态。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移座与推块移动的第二槽体。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移座的外壁对称成形有限位部,所述限位座的内部设置有与供所述限位部移动的限位槽。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移座的上端和第二移座的底端均设置
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设置脱料机构实现下料的功能,齿轮转动使第二移座和推块移动,上模具与下模具接触,此时开始注塑,注塑完成后,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移动臂向外侧移动,移动臂移动拉动联动杆转动,联动杆转动使第一移座移动,第一移座移动使齿轮转动,齿轮转动使第一移座移动,第一移座移动使推块与注塑件接触并对注塑件进行顶出操作,从而实现下料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具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移座和第二移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固定座;2、电推杆;3、滑动杆;4、上模具;5、下模具;6、第二固定座;7、脱料机构;701、移动臂;702、联动杆;703、限位座;704、第一移座;705、第二移座;706、推块;707、弹簧;708、齿轮;6、第二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1与第二固定座6,第一固定座1与第二固定座6之间安装有滑动杆3,滑动杆3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具有上模腔的上模具4,第二固定座6的一端固定有具有下模腔的下模具5,第一固定座1的一端安装有驱动上模具4移动的电推杆2,下模具5的内部安装有与下模腔连通的脱料机构7,脱料机构7由传动单元与推动单元组成;
[0025]传动单元包括移动臂701、联动杆702、限位座703、第一移座704与齿轮708;
[0026]移动臂701滑动连接于下模具5的内腔,限位座703固定连接于下模具5的内腔,联动杆70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移动臂701的顶端挂耳上,第一移座704转动连接于联动杆702的另一端,且与限位座703滑动连接;
[0027]齿轮708转动连接于限位座703的内部;
[0028]推动单元组成包括第二移座705与推块706;
[0029]第二移座705滑动连接于限位座703的内部,推块706固定连接于第二移座705的一端。
[00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推杆2便于电推杆2驱动上模具4沿着滑动杆3的外壁移动,通过设置下模具501便于对注塑件进行注塑,通过设置脱料机构5便于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进行下料。
[0031]请着重参阅图2

4,下模具5的内部开设有供移动臂701移动的第一槽体,槽体的内
壁端部安装有与移动臂701相连的弹簧707;在弹簧707复位情况下移动臂701位于下模具5的外部一端呈斜面状态;下模具5的内部开设有供第二移座705与推块706移动的第二槽体的开口与下模具5的模腔相通,且该开口大小与推块706相吻合;第二移座705的外壁对称成形有限位部,限位座703的内部设置有与供限位部移动的限位槽;第一移座704的上端和第二移座705的底端均设置有与齿轮708相啮合的齿块。
[003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电推杆2驱动上模具4沿着滑动杆3的外壁移动,上模具4与脱料机构5靠近,随着上模具4的持续移动,上模具4与移动臂701接触并对移动臂701进行挤压,受挤压影响,移动臂701向下模具501的内部移动并对弹簧707进行压缩,移动臂701移动使联动杆702转动,联动杆702转动同时推动第一移座704移动,第一移座704移动使齿轮708转动,齿轮708转动使第二移座705向下模具501的内部移动,第二移座705移动使推块706移动,上模具4仍持续移动,上模具4与下模具501接触,此时可开始注塑操作,注塑完成后,电推杆2驱动上模具4向初始位置方向移动,上模具4内壁一侧与下模具501分离,上模具4移动并解除对移动臂701的挤压,弹簧707回弹,移动臂701向外侧移动,移动臂701移动拉动联动杆702转动,联动杆702转动使第一移座704向初始位置方向移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1)、电推杆(2)、滑动杆(3)、具有上模腔的上模具(4)、具有下模腔的下模具(5)、第二固定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5)的内部安装有与下模腔连通的脱料机构(7),所述脱料机构(7)由传动单元与推动单元组成;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移动臂(701)、联动杆(702)、限位座(703)、第一移座(704)与齿轮(708);所述移动臂(701)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具(5)的内腔,所述限位座(703)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具(5)的内腔,所述联动杆(70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臂(701)的顶端挂耳上,所述第一移座(704)转动连接于联动杆(702)的另一端,且与所述限位座(703)滑动连接;所述齿轮(708)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座(703)的内部;所述推动单元组成包括第二移座(705)与推块(706);所述第二移座(705)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座(703)的内部,所述推块(70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卫萍苏照安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耀伦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