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57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包括阀盖、阀门和进出水盖;阀盖与进出水盖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阀门设于阀盖与进出水盖之间,阀门与进出水盖和阀盖均转动连接,阀门设有伸出阀盖外的把手;阀门邻近进出水盖的端面上设有连通孔组,进出水盖上设有进水通孔和多个出水通孔,阀门带有连通孔组的端面与进出水盖的端面密封抵接;阀门与阀盖间密封形成储水空间,进水通孔与储水空间连通;阀门的转动用于切换连通孔组与出水通孔间的连通,使出水通孔与储水空间按不同预设状态连通;可以使储水空间与出水通孔按多种预设连通状态切换,可以完成任意切换单个出水管出水、两个出水管出水或全部出水管出水,实现多个出水管的精准出水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体
,特别涉及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中水处理设备越来越多,常规水处理设备一般包括热水器、净水设备和软水设备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水处理设备之间将实现协同作业已获得优质的水源,为节省空间、集中控制和满足不同的安装场景等,对管路的铺设和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水处理设备之间无法实现协同工作,且对不同水处理设备之间的流道控制也较为单一和分散,所以,能集中控制不同水处理设备流道的装置逐渐被提出,但是,现有流道集中控制装置一般只能控制局部流道的流通,即流道是被可转动的挡片控制其流通,当挡片没有覆盖流道时流道可以保持连通,当挡片覆盖流道时流道就不会连通,而现有连通孔和挡片通常是对称结构的设计,导致会存在只能控制局部流道的流通,从而无法实现所有流通一起流通的目的,进而也无法实现局部流道流通与所有流道流通的切换需求。
[0004]因此,研究一种可以切换局部流道的流通与所有流道的流通流道集中控制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流道集中控制装置无法实现局部流道流通与所有流道流通的切换需求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包括阀盖、阀门和进出水盖;所述阀盖与所述进出水盖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阀门设于所述阀盖与所述进出水盖之间,所述阀门与所述进出水盖和所述阀盖均转动连接,所述阀门设有伸出所述阀盖外的把手;所述阀门邻近所述进出水盖的端面上设有连通孔组,所述进出水盖上设有进水通孔和多个出水通孔,所述阀门带有所述连通孔组的端面与所述进出水盖的端面密封抵接;所述阀门与所述阀盖间密封形成储水空间,所述进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所述阀门的转动用于切换所述连通孔组与所述出水通孔间的连通,以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不同预设状态连通;其中,所述预设状态至少包括三种连通状态,第一种连通状态为单个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第二种连通状态为两个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第三种连通状态为全部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具备转动功能的连通孔可以使储水空间与出水通孔按多种预设连通状态切换,能够控制与出水通孔连通的不同出水管的连通状态,可以完成任意切换单个出水管出水、两个出水管出水或全部出水管出水,实现多个出水管的精准出水控制。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水通孔均匀地周向布置;多个连通孔组包括第一连通孔、多个第二连通孔和多个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任一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所述第一连通孔用于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所述第一种连通状态连通;
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与任意两个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用于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所述第二种连通状态连通;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与全部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用于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所述第三种连通状态连通,当第一连通孔转动并对准任一出水通孔时,仅有一个出水通孔与储水空间连通以出水;当有至少两个第二连通孔转动并对准出水通孔时,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和/或两个相对的出水通孔与储水空间连通以储水;当所有第三连通孔转动并对准全部出水通孔时,全部出水通孔与储水空间连通以出水。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与相邻两个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且还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与相对两个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同时具备与相邻的出水通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以及与相对的出水通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当第二连通孔转动至相邻的或相对的出水通孔位置时,可使得相对的或相邻的出水通孔与储水空间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带有所述连通孔组的端面上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扇形面、第二扇形面、第三扇形面、第四扇形面和第五扇形面;所述第一扇形面与所述第二扇形面间留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二扇形面与所述第三扇形面间留有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三扇形面与所述第四扇形面间留有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四扇形面与所述第五扇形面间留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五扇形面与所述第一扇形面间留有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一扇形面、所述第二扇形面、所述第三扇形面、所述第四扇形面和所述第五扇形面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或所述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二间隔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间隔的间隔距离,具备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的多个扇形面使得连通孔间相当于具有挡板间隙,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和第三连通孔需要转动至对应位置才可以与出水通孔连通。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扇形面上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所述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二扇形面上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所述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扇形面上设有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第四扇形面上设有所述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五扇形面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和第三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单独布置在扇形面上,当第一连通孔转动至与出水通孔连通时,仅有第一连通孔与出水通孔连通;而第二连通孔布置在四个扇形面上,当第二连通孔转动至与出水通孔连通时,亦仅有第二连通孔与出水通孔连通;而第三连通孔则布置在四个扇形面上,当第三连通孔转动至与出水通孔连通时,仅有第三连通孔与出水通孔连通,从而实现当阀门转动至特定位置下,进而实现特定预设状态的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扇形面上,邻近所述第二扇形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邻近所述第五扇形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三连通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扇形面上,邻近所述第一扇形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邻近所述第三扇形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三连通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五扇形面上,邻近所述第一扇形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邻近所述第四扇形面的一侧设有另一所述第二连通孔,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之间设有所述第三连通孔。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螺母、进出水管和阀筒;所述固定螺母套设于所述进出水管外,所述进出水管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阀筒螺纹连
接;所述进出水盖卡设于所述阀筒内,所述进出水管与所述进出水盖插拔连通,具备一体化打印的进出水管使得出水通孔与用水装置的连通更加便利。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阀筒的内壁设有磁铁贴片,所述磁铁贴片用于控制所述阀门的转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盖包括盖体和连接管,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过水通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出水盖的进水通孔螺纹连接,旋转推杆插入连接管内,旋转推杆与连接管螺纹连接,旋转推杆的外周壁上设有挡块,旋转推杆一端外设有压盖,压盖与盖体通过卡扣连接继而实现对旋转推杆的限制,手轮与旋转推杆通过过渡配合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由于可转动的阀门上设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盖、阀门和进出水盖;所述阀盖与所述进出水盖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阀门设于所述阀盖与所述进出水盖之间,所述阀门与所述进出水盖和所述阀盖均转动连接,所述阀门设有伸出所述阀盖外的把手;所述阀门邻近所述进出水盖的端面上设有连通孔组,所述进出水盖上设有进水通孔和多个出水通孔,所述阀门带有所述连通孔组的端面与所述进出水盖的端面密封抵接;所述阀门与所述阀盖间密封形成储水空间,所述进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所述阀门的转动用于切换所述连通孔组与所述出水通孔间的连通,以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不同预设状态连通;其中,所述预设状态至少包括三种连通状态,第一种连通状态为单个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第二种连通状态为两个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第三种连通状态为全部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水通孔均匀地周向布置;连通孔组包括第一连通孔、多个第二连通孔和多个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任一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所述第一连通孔用于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所述第一种连通状态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与任意两个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用于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所述第二种连通状态连通;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与全部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用于使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储水空间按所述第三种连通状态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与相邻两个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且还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与相对两个所述出水通孔匹配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的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带有多个所述连通孔组的端面上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扇形面、第二扇形面、第三扇形面、第四扇形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郑东驰张嘉熙任庆磊陈和恩黄宪明莫春柳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