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化地震波场分离的高精度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探地球物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化地震波场分离的高精度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比于传统的单程波、射线偏移等方法,逆时偏移采用双程波动方程对波场进行延拓,避免了对波动方程的近似。该方法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地层倾角限制的情况下对回转波、棱柱波等波进行成像,实现复杂地质结构精准描述。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采用零延迟互相关成像条件对同一时刻的正传震源波场和反传检波点波场进行成像。虽然该成像条件易于实现,便于并行,不存在稳定性问题,但其在波场模拟过程中并未限制波的传播方向,成像路径上的所有波都满足成像条件,直接进行互相关成像会产生强烈的低频噪声,尤其是在浅层区域更为明显,这严重影响了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压制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中浅层低频噪音的方法,实现更加清晰、准确的成像来满足当前对复杂构造高精度成像的需求。
[0003]为压制逆时偏移成像剖面中浅层较强能量的低频背景噪音,常用的解决方法大体分为二类。第一类方法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智能化地震波场分离的高精度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输入数据;步骤(2),利用声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技术计算炮点位置波场;步骤(3),利用记录到的正演地震记录和偏移速度模型反向外推计算检波点位置波场;步骤(4),基于希尔伯特变换将炮点和检波点波场分别分解为上、下、左、右行波;步骤(5),针对地震波场方向行波分解问题,分别为炮点和检波点波场构建特定的卷积神经网络框架;步骤(6),将地震波场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将步骤(4)分解出来的上、下、左、右行波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对步骤(5)构建的两个卷积神经网络的内部参数进行迭代训练;步骤(7),在炮点和检波点测试数据集上应用步骤(6)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分离出炮点和检波点位置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行波;步骤(8),得到一种地震倾角依赖的互相关成像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东,孙加星,黄建平,秦善源,于由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