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15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涉及光伏板检测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设备外壳,设备外壳的上部设置用于模拟冰雹下落的冰球发射机构,设备的下部设置用于放置太阳能板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设备外壳下表面中部的“U”形支撑架,支撑架的开口端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一个调节板,其中一个调节板上固定设置固定杆,另一个调节板上转动设置旋转杆,固定杆和旋转杆之间设置夹持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光伏板倾斜角度的可调节性,提高了装置模拟冰雹自然状态下落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了装置模拟检测光伏板数据的准确性。光伏板数据的准确性。光伏板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板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板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
[0003]现有光伏板主要在冰雹恶劣天气下损坏严重,光伏板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抗冲击性能检测,而现有技术仅仅对其竖直方向进行冲击检测,不能够全方位的进行冰雹的抗冲击检测,不能够很好的模拟出自然状态下冰雹斜向下落冲击姿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
[0005]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的上部设置用于模拟冰雹下落的冰球发射机构,设备的下部设置用于放置太阳能板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下表面中部的“U”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开口端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一个调节板,其中一个调节板上固定设置固定杆,另一个调节板上转动设置旋转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旋转杆之间设置夹持单元。
[0006]优选为,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上端平行设置两个X轴导轨,两个所述X轴导轨上滑动设置两个Y轴导轨,两个所述Y轴导轨上滑动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固定设置冰球发射器。
[0007]优选为,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矩形框架式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两端中部分别固定设置一个等速万向节,所述等速万向节的内部件分别与托板固定连接,外部件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旋转杆转动连接;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四个角部分别固定设置一个夹持器。
[0008]优选为,所述夹持器包括与所述托板固定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平行设置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上端转动设置夹杆,所述夹杆靠近所述夹杆旋转轴的一端上表面为弧形;所述立板的中部转动设置压紧器,所述压紧器呈“U”形,所述压紧器的开口端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板转动连接,所述压紧器的中部固定设置压紧杆;所述压紧器的闭合端固定设置控制杆;所述夹杆的弧形部上固定设置限位杆。
[0009]优选为,所述夹杆的活动端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螺杆,所述螺杆的
一端固定设置垫块。
[0010]优选为,所述调节板呈扇形,所述调节板的外壁上设置若干个齿牙,每个所述齿牙上分别啮合一个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延伸到所述设备外壳的外侧并同轴固定设置调节旋钮。
[0011]优选为,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侧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微调单元,所述微调单元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的齿盘,所述齿盘与所述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齿盘上啮合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通过传动杆固定设置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的其中一个传动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另一个传动部上固定设置从动锥齿,所述从动锥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上啮合主动锥齿,所述主动锥齿的一侧固定设置长杆,所述长杆的一端延伸到所述设备外壳的外侧并同轴固定设置控制旋钮。
[0012]优选为,所述冰球发射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发射管,所述发射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太阳能板,另一端连通储气筒,所述储气筒与所述发射管之间设置阀门。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光伏板倾斜角度的可调节性,提高了装置模拟冰雹自然状态下落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了装置模拟检测光伏板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调节冰雹发射器的位置,对光伏板上进行冲击试验具有任意性和随机性,提高了试验检测数据广泛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备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持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持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调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5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为:1、设备外壳;2、冰球发射机构;201、X轴导轨;202、Y轴导轨;203、安装板;204、冰球发射器;3、夹持机构;301、支撑架;302、调节板;303、固定杆;304、旋转杆;305、夹持单元;3051、托板;3052、等速万向节;306、夹持器;3061、底板;3062、立板;3063、夹杆;3064、压紧器;3065、压紧杆;3066、控制杆;3067、限位杆;3068、垫块;307、微调单元;3071、齿盘;3072、主动齿轮;3073、万向接头;3074、从动锥齿;3075、主动锥齿;3076、控制旋钮;308、蜗杆;309、调节旋钮;4、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设备外壳1的一侧转动设置活动门,活动门的中部为透明材质,透明材质便于操作者观察设备外壳1内的情况,随时调节光伏板4的状态,同时,设备外壳1能够将本装置进行屏蔽,有效的避免了在冰球撞击光伏板4后向四周崩飞的冰球,能够防止冰球对操作者的伤害,同时能够避免在光伏板4玻璃破碎时伤害操作者;设备外壳1的上部设置用于模拟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外壳(1),所述设备外壳(1)的上部设置用于模拟冰雹下落的冰球发射机构(2),设备的下部设置用于放置太阳能板的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1)下表面中部的“U”形支撑架(301),所述支撑架(301)的开口端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一个调节板(302),其中一个调节板(302)上固定设置固定杆(303),另一个调节板(302)上转动设置旋转杆(304),所述固定杆(303)和所述旋转杆(304)之间设置夹持单元(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部上端平行设置两个X轴导轨(201),两个所述X轴导轨(201)上滑动设置两个Y轴导轨(202),两个所述Y轴导轨(202)上滑动设置安装板(203),所述安装板(203)的中部固定设置冰球发射器(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305)包括矩形框架式的托板(3051),所述托板(3051)的两端中部分别固定设置一个等速万向节(3052),所述等速万向节(3052)的内部件分别与托板(3051)固定连接,外部件分别与所述固定杆(303)和旋转杆(304)转动连接;所述托板(3051)的上表面四个角部分别固定设置一个夹持器(3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的抗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306)包括与所述托板(3051)固定设置底板(3061),所述底板(3061)上平行设置两个立板(3062),两个所述立板(3062)的上端转动设置夹杆(3063),所述夹杆(3063)靠近所述夹杆(3063)旋转轴的一端上表面为弧形;所述立板(3062)的中部转动设置压紧器(3064),所述压紧器(3064)呈“U”形,所述压紧器(3064)的开口端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迎夏刘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