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401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涉及计算机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包括人体体态检测设备,所述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套环,支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一弹簧,该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进而通过内杆和外杆的灵活调节使用下,保障了人体体态检测设备位置调节使用时进行限位支撑的简易性,进而提高了人体体态检测设备通过内杆和外杆进行支撑防护操作效率,降低了传统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平直的放置在地面容易被使用者误撞,以及点击使用时力气较大造成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发生倾倒的弊端。倾倒的弊端。倾倒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体态检测设备是一款集合3D体态检测,步态检测于一体的智能体测系统,系统采用前沿的红外技术为基础,模拟人体骨骼位置结构,分析肌肉功能状态,诊断动态步态异常,预测各项健康风险,给予客户健康评分并为客户定制完整运动处方。
[0003]经查阅文献得知,对于一种直面式的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进行放置使用时,基本上满足了人身在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计算机平面上进行视觉直观体验,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直面式的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在室内墙边放置时,由于人体体态检测设备与墙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当人员对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误撞或者使用时点击力较大时,就会造成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发生倾斜的弊端,进而造成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发生碰撞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能够解决人体体态检测设备与墙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当人员对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误撞或者使用时点击力较大时,就会造成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发生倾斜的弊端,进而造成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发生碰撞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包括人体体态检测设备,所述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套环,支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板的表面和支杆的内侧,套环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板的表面滑动卡接在定位槽的内壁,支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
[0006]优选的,所述套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杆,内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外杆。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支杆的内侧,滑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板的表面和支杆的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与定位槽相吻合的限位槽,定位板的表面滑动卡接在限位槽的内壁。
[0009]优选的,所述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杆,辅助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辅助环,辅助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辅助环的表面和辅助杆的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辅助环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辅助环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限位板的表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通过操作者释放辅助杆,则辅助杆通过被压缩第三弹簧的弹力推动复位下,以及限位板通过被压缩第二弹簧的弹力性能推动下,限位板上的辅助杆再次与定位板形成对接限位,这样的方式保障了内杆和外杆进行调节操作的简便性,也保障了套环与支杆之间进行调节后形成固定的便捷性,进而通过内杆和外杆的灵活调节使用下,保障了人体体态检测设备位置调节使用时进行限位支撑的简易性,进而提高了人体体态检测设备通过内杆和外杆进行支撑防护操作效率,降低了传统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平直的放置在地面容易被使用者误撞,以及点击使用时力气较大造成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发生倾倒的弊端。
[0013](2)、该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通过操作者需要对内杆和外杆使用前,此时内杆上的套环则通过定位板在定位槽的内壁限位下内杆和外杆则收纳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的内侧,这样的方式保障了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在进行搬运时内杆和外杆并不会对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造成影响,进而保障了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进行侧翻抬运时,内杆和外杆依旧可以在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的内侧进行稳定的放置,进而降低内杆和外杆在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的内侧滑出造成搬运时发生阻挡磕绊的弊端。
[0014](3)、该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通过操作者控制外杆带动内杆上的套环与支杆之间进行转动时,当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在室内放置需要的位置时,此时通过操作者调节外杆与内杆之间的位置,进而使外杆在内杆的表面进行螺纹调节,直至外杆远离内杆的一端与墙体表面接触时,此时通过外杆和内杆的延伸限位下,进而使人体体态检测设备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通过内杆和外杆形成定位,进而保障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放置后,可以通过内杆和外杆对人体体态检测设备与墙体之间形成支撑防护效果,进而保障了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放置后具备一定的防倾倒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套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人体体态检测设备、2支杆、3套环、4内杆、5外杆、6定位板、7第一弹簧、8定位槽、9限位板、10滑杆、11第二弹簧、12限位槽、13辅助杆、14辅助环、15连接杆、16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包括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杆2,支杆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套环3,套环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杆4,内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外杆5,通过搬运工将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送至既定位置后,此时通过操作者控制外杆5带动内杆4上的套环3与支杆2之间进行转动时,当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在室内放置需要的位置时,此时通过操作
者调节外杆5与内杆4之间的位置,进而使外杆5在内杆4的表面进行螺纹调节,直至外杆5远离内杆4的一端与墙体表面接触时,此时通过外杆5和内杆4的延伸限位下,进而使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通过内杆4和外杆5形成定位,进而保障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放置后,可以通过内杆4和外杆5对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与墙体之间形成支撑防护效果,进而保障了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放置后具备一定的防倾倒效果。
[0022]进一步地,支杆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板6,定位板6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板6的表面和支杆2的内侧,套环3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8,定位板6的表面滑动卡接在定位槽8的内壁,支杆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杆10,滑杆10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支杆2的内侧,滑杆10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板9的表面和支杆2的表面,限位板9的表面开设有与定位槽8相吻合的限位槽12,定位板6的表面滑动卡接在限位槽12的内壁,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杆13,辅助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包括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体态检测设备(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杆(2),支杆(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套环(3),支杆(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板(6),定位板(6)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板(6)的表面和支杆(2)的内侧,套环(3)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8),定位板(6)的表面滑动卡接在定位槽(8)的内壁,支杆(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杆(4),内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外杆(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计算机视觉的人体体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杆(10),滑杆(10)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支杆(2)的内侧,滑杆(10)的表面滑动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孙业国刘义红孟学涛刘庆俞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