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增加运载工具的稳定性的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缓行进间因路面颠簸所带来的冲击,汽、机车等运载工具上会装设避震装置,当该运载工具在行经颠簸的路面而导致车身产生震动、弹跳时,该避震装置能吸收并抑制所述震动与弹跳,以提供驾驶及乘客乘坐上的舒适感受以及行车时的安全。
[0003]如前所述,现有技术利用避震装置来提高运载工具的稳定性的设计,是在震动与弹跳产生时才发挥吸收并抑制所述震动与弹跳的效果,但无法在该运载工具的所述车身产生震动与弹跳前就先一步减缓该车身所产生的震动,故现有技术的提高运载工具的稳定性的设计仍有待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其能进一步降低该运载工具的重心,以减少行进间的起伏、晃动,从而提高该运载工具的稳定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其包括:
[0006]一套筒;
[0007]一底盖,其固设于该套筒的一下开口端中;
[0008]一上盖组件,其固设在该套筒的一上开口端中;
[0009]一缓冲垫块,其设于该套筒内靠近该底盖的一侧;
[0010]一配重组件,设于该套筒内,并且叠置于该缓冲垫块;以及
[0011]一缓冲弹性件,其设于该套筒内,并且位于该配重组件与该上盖组件之间,该缓冲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顶于该配重组件和该上盖组件; />[0012]其中,该稳定装置的重心位于靠近该底盖的一侧。
[0013]所述的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中,该配重组件能包含:
[0014]一配重块,其呈柱状,该配重块的外径宽度小于该套筒的内径,该配重块的外壁面与该套筒的内壁面形成一环形空间;以及
[0015]二滑动环,其相间隔地套设在该配重块上,该二滑动环止撑于该配重块与该套筒之间,每一滑动环形成有一缺槽,该缺槽贯穿形成于该滑动环的两端面之间。
[0016]所述的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中,该缓冲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0017]借由如上所述的设计,本技术的稳定装置能以该底盖在下、该上盖组件在上的方式装设在一运载工具的车架上,以增加该运载工具的重量并且降低该运载工具的重心,减少该运载工具在行进间的起伏、晃动与颠簸,进而达到提高该运载工具于行进时的稳定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元件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23]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1包括一套筒10、一底盖20、一上盖组件30、一缓冲垫块40、一配重组件50与一缓冲弹性件60。
[0024]该套筒10呈中空长筒状,其两端分别为一下开口端与一上开口端。配合参见图2及图3所示,该底盖20固设于该套筒10的所述下开口端中,以封闭该下开口端。
[0025]如图2所示,该上盖组件30固设在该套筒10的所述上开口端中,以封闭该上开口端。
[0026]配合参见图2及图3所示,该缓冲垫块40设于该套筒10内靠近该底盖20的一侧,该配重组件50设于该套筒10内,并且叠置于该缓冲垫块40,该缓冲弹性件60设于该套筒10内,并且位于该配重组件50与该上盖组件30之间,该缓冲弹性件60的两端分别抵顶于该配重组件50和该上盖组件30,从而推顶该配重组件50,使该配重组件50和该缓冲垫块40依序相互叠置并稳固地抵靠于该底盖20,令该配重组件50和该缓冲垫块40能稳固地位于该套筒10内,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缓冲弹性件60为压缩弹簧。借该配重组件50的设置,该稳定装置1的重心位于靠近该底盖20的一侧,亦即位于该稳定装置1的下半部。
[0027]具体来说,上述配重组件50包含一配重块51与二滑动环52,该配重块51概呈柱状,较佳地为圆柱状,其外径宽度小于该套筒10的内径,使该配重块51的外壁面与该套筒10的内壁面形成一环形空间,该二滑动环52相间隔地套设在该配重块51上,并且分别位于靠近该配重块51的两端处,该二滑动环52止撑于该配重块51与该套筒10之间,每一滑动环52形成有一缺槽521,该缺槽521贯穿形成于该滑动环52的两端面之间,使该套筒10的内部空间与该配重块周围的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
[0028]参见图4所示,本技术的稳定装置1是以该底盖20在下、该上盖组件30在上的方式装设在一运载工具(以机车为例)的车架71上,该车架71上能另装设现有技术的避震装置72,借由装设本技术的稳定装置1,能进一步增加该运载工具的重量并且降低该运载工具的重心,减少该运载工具在行进间的起伏、晃动与颠簸,进而达到提高该运载工具于行进时的稳定度的目的。
[0029]下表为本技术的稳定装置应用在不同种类的运载工具时的基础值设定参考,其中,该配重块51应根据所应用的车型及其车重选用具有适当重量的块体,表中所列的弹簧即为前述缓冲弹性件60,该弹簧的磅数(即压缩一单位长度所需的重量)、预载长度以及可压缩行程也需根据车型进行设定,才能达到提高行进间的稳定度的效果。
[0030]车型种类轻型车重型车多功能车车重(kg)50~180180以上150以上
配重块重量(g)145.00215~250200.00弹簧磅数(lb/in)61010弹簧预载(mm)2.005.003.00弹簧行程(mm)8.0020.0030.00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工具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一底盖,其固设于该套筒的一下开口端中;一上盖组件,其固设在该套筒的一上开口端中;一缓冲垫块,其设于该套筒内靠近该底盖的一侧;一配重组件,设于该套筒内,并且叠置于该缓冲垫块;以及一缓冲弹性件,其设于该套筒内,并且位于该配重组件与该上盖组件之间,该缓冲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顶于该配重组件和该上盖组件;其中,该稳定装置的重心位于靠近该底盖的一侧。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杰,
申请(专利权)人:均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