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头引测管及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78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试验检测用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头引测管,包括引测连通管,所述引测连通管的侧方连通固定有多层引测管水囊,引测连通管安装在地下工程的地下室底板和上层结构楼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头监测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水头引测管,通过膨胀螺栓和引测管快速接头将水头引测管竖直安装在地下室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头监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重复利用,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裁剪,且该非常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性,并且可以记录一个监测期间的峰值水头高度,可以为后续的抗浮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无峰值水位记录功能的不足。不足。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头引测管及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头引测管及监测方法,属于建筑试验检测用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有效保护地面上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已然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选择。
[0003]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既有地下建筑,由于周边地下水环境的改变,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浮力也会发生变化,若水环境的改变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将有可能造成地下结构抗浮稳定性不足,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为获取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水头高度数据,那就需要对地下结构外侧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
[0004]目前,地下水位的监测方法通常采用水尺法、电测水位计法、电测孔压计法,对于既有工程底板下部水头高度的监测,则多采用引测管法进行监测。现有的引测管通常采用透明材质的小直径管材进行制作,人工测读,由于引测管无峰值水位记录功能,故人工测读的数值为即时水头高度,而抗浮治理时,地下结构外侧峰值水头高度才是确定抗浮控制水位的依据。因此,现有的这种地下室底板下部静止水头引测管的监测方法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头引测管及监测方法,该水头引测管及监测方法能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无峰值水位记录功能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头引测管,包括引测连通管,所述引测连通管的侧方连通固定有多层引测管水囊,引测连通管安装在地下工程的地下室底板和上层结构楼板之间。
[0008]所述每层引测管水囊均通过上连通孔和下连通孔两路连通于引测连通管。
[0009]所述多层引测管水囊中,每两层引测管水囊之间的位置通过引测管水囊隔膜隔断。
[0010]所述引测连通管的下端通过地下室外壁钻孔连通于地下工程外部。
[0011]所述引测连通管通过引测管快速接头连接于地下室外壁钻孔。
[0012]所述引测连通管上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下工程的上层结构楼板底面。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头监测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水头引测管,通过膨胀螺栓和引测管快速接头将水头引测管竖直安装在地下室中,通过量测引测管水囊中残留水的最大高度即可得到当前监测周期内峰值水头。
[0014]所述膨胀螺栓先固定在上层结构楼板上靠近地下工程的地下室外墙的位置,且引测管快速接头先安装在地下室外壁钻孔内后,再安装水头引测管。
[0015]所述地下室外壁钻孔横向开在地下室外墙上靠底部的位置,或纵向开在地下室底板上。
[0016]所述量测引测管水囊中残留水的最大高度的操作之后,在开始下一周期的监测前,将水头引测管取下倒置排水;将水头引测管取下倒置排水时,从倒置的水头引测管顶端注入压缩空气,直至引测管水囊内的水排尽。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重复利用,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裁剪,且该非常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性,并且可以记录一个监测期间的峰值水头高度,可以为后续的抗浮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无峰值水位记录功能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至少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引测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地下室底板,2

地下室外墙,3

上层结构楼板,4

膨胀螺栓,5

水头引测管,6

引测管快速接头,7

地下室外壁钻孔,8

引测连通管,9

引测管水囊,10

引测管水囊隔膜,11

上连通孔,12

下连通孔,13

引测连通管内水位,14

引测管水囊内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头引测管,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引测连通管8,引测连通管8的侧方连通固定有多层引测管水囊9,引测连通管8安装在地下工程的地下室底板1和上层结构楼板3之间。
[002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在于引测管水囊9的优选方案,每层引测管水囊9均通过上连通孔11和下连通孔12两路连通于引测连通管8。
[0025]进一步的,多层引测管水囊9中,每两层引测管水囊9之间的位置通过引测管水囊隔膜10隔断。
[0026]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在于引测连通管8安装的优选方案,引测连通管8的下端通过地下室外壁钻孔7连通于地下工程外部。
[0027]进一步的,引测连通管8通过引测管快速接头6连接于地下室外壁钻孔7。
[0028]进一步的,引测连通管8上端通过膨胀螺栓4固定于地下工程的上层结构楼板3底面。
[0029]一般而言,引测连通管8由透明的PVC材质制作,形状为2根圆形管材并在一起呈“8”字形,其中一根为连通管,通过专用快速连接接头与地下结构底板或外墙上开设的钻孔连接,进而与地下结构的外部连通,另一根为峰值水位记录水囊,用于记录监测期间的峰值水位。
[0030]另外,引测管快速接头6为紧配合插接或螺纹连接。
[0031]另外,引测管水囊隔膜10厚度为10mm为宜,将各个水囊之间分隔开来,水囊隔膜应有良好的密闭性。
[0032]另外,一般来说,下连通孔12开在水囊的中部,上连通孔11则开在水囊的顶部紧邻水囊隔膜处。
[0033]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头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水头引测管5,通过膨胀螺栓4和引测管快速接头6将水头引测管5竖直安装在地下室中,通过量测引测管水囊9中残留水的最大高度即可得到当前监测周期内峰值水头。
[0034]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在于进一步优化改进,膨胀螺栓4先固定在上层结构楼板3上靠近地下工程的地下室外墙2的位置,且引测管快速接头6先安装在地下室外壁钻孔7内后,再安装水头引测管5。
[0035]地下室外壁钻孔7横向开在地下室外墙2上靠底部的位置,或纵向开在地下室底板1上。
[0036]量测引测管水囊9中残留水的最大高度的操作之后,在开始下一周期的监测前,将水头引测管5取下倒置排水;将水头引测管5取下倒置排水时,从倒置的水头引测管5顶端注入压缩空气,直至引测管水囊9内的水排尽。
[0037]综上,具体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一种实际的操作过程及原理为,在地下工程底板1或外墙2上先钻出用于安装引测管连接接头的监测孔7,钻设的监测孔应贯穿地下工程的底板1或外墙2,与地下工程外侧的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头引测管,包括引测连通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测连通管(8)的侧方连通固定有多层引测管水囊(9),引测连通管(8)安装在地下工程的地下室底板(1)和上层结构楼板(3)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头引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引测管水囊(9)均通过上连通孔(11)和下连通孔(12)两路连通于引测连通管(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头引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引测管水囊(9)中,每两层引测管水囊(9)之间的位置通过引测管水囊隔膜(10)隔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头引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测连通管(8)的下端通过地下室外壁钻孔(7)连通于地下工程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头引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测连通管(8)通过引测管快速接头(6)连接于地下室外壁钻孔(7)。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头引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测连通管(8)上端通过膨胀螺栓(4)固定于地下工程的上层结构楼板(3)底面。7.一种水头监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宇祥黄钰涵李玉峰陈龙曾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