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09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能够抑制外板的开口周边的刚性下降。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具备车辆的外板即翼子板下部(50)和对翼子板下部(50)进行加强的支架(70)。通过将翼子板下部(50)的一部分穿孔而形成框体(61)。框体(61)包括窄幅的后边框(64),该后边框(64)形成于翼子板下部(50)的端缘。支架(70)重叠固定于该后边框(64)。于该后边框(64)。于该后边框(6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


[0001]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将多个构件组装而构成的外板的组装体。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外板为了设置供油口或充电插入口而一部分被开口。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电动机动车(BEV)的前翼子板设置开口,向该开口嵌入充电单元。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157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的概要】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外板设置开口的情况下,根据其设置方式,可能会导致外板的开口周边的刚性下降。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能够抑制外板的开口周边的刚性下降的外板的组装体。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该组装体具备车辆的外板和对该外板进行加强的支架。通过将外板的一部分穿孔而形成框体。框体包括窄幅的边框,该边框形成于外板的端缘。支架重叠地固定于所述边框。
[0011]根据上述结构,刚性比较低的窄幅的边框由支架加强,由此能够提高框体周边的刚性。
[0012]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边框的一部分可以被切缺。在该情况下,边框的隔着切缺而相对的片段彼此由支架连结。
[0013]根据上述结构,在外板的成形工序中,在边框必须设置切缺的情况下,将边框的隔着切缺的片段彼此通过支架连结,由此避免刚性下降。
[0014]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外板可以包括翼子板下部,该翼子板下部为将翼子板分割成上下两部分而得到的分割体的下部分。在该情况下,在翼子板下部的上端部形成框体。在翼子板上部的下端部设置与框体的边框重合的突片,所述翼子板上部为分割体的上部分。翼子板下部的边框、翼子板上部的突片及支架这三者重合地固定。
[0015]根据上述结构,将翼子板下部和翼子板上部与支架重叠地固定,由此,与仅将两板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固定点的变形量(例如弯曲变形量),其结果是,能抑制固定点的断裂。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能够抑制外板的开口周边的刚性下降。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例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外板的组装体即前挡泥板的车辆的侧视图。
[0019]图2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外板的组装体即前挡泥板和车辆的骨架构造的侧视图。
[0020]图3是例示前挡泥板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前挡泥板的从图3的反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0022]图5是例示支架的立体图。
[0023]图6是说明前挡泥板的组装构造的立体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前翼子板,40翼子板上部,41翼子板上部的主体部,44、45翼子板上部的突片,50翼子板下部,51翼子板下部的主体部,54、57、59翼子板下部的突片,55、56、58凸缘,60箱开口,61框体,62前边框,63上边框,64后边框,66切缺,70支架,71、72支承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以下说明的形状、材料、个数及数值是说明用的例示,根据组装体的规格可以适当变更。而且,以下,在全部的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0027]另外,在图1

图6中,为了表示各结构的位置、方向,使用由FR轴、RW轴及UP轴构成的正交坐标系。FR轴是以车辆前方为正方向的车辆前后方向轴。RW轴是以车辆右侧为正方向的车宽方向轴。UP轴是以上方为正方向的车辆上下方向轴。
[0028]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包含例如前翼子板10及支架70(参照图6)而构成。前翼子板10是将车辆前方侧面覆盖的板构件。
[0029]如后所述,前翼子板10被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即,前翼子板10具备翼子板上部40作为分割体的上部分。而且,前翼子板10具备翼子板下部50作为分割体的下部分。它们的详细构造在后文叙述。
[0030]前翼子板10设置在前门14及门槛模制件17的前方,并设置在前照灯12及前保险杠11的后方。
[0031]前翼子板10具备沿着前轮胎16的圆弧形状部,在该圆弧形状部设置凸缘42、52(参照图3)。在凸缘42、52紧固有除泥及除小石子用的构件即前挡泥板模制件19(参照图1)及前挡泥板内衬15。
[0032]参照图2,前翼子板10紧固支承于车辆的骨架构件。例如前翼子板10的车宽方向内侧紧固于围板上梁23。围板上梁23的前端连接于未图示的散热器支撑件。而且,前翼子板10的后端紧固于前柱下部21。
[0033]参照图1,在前翼子板10设置作为盖体的盖30。例如在车辆的驱动源包含内燃机的情况下,盖30是对具备供油口的油箱进行开闭的加油口盖。而且,在车辆为燃料电池车(FCEV)的情况下,盖30是对具备氢燃料用的插入口的油箱进行开闭的加油口盖。而且,在车辆为能够进行外部充电的电动机动车(B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情况下,盖30是对具备充电插入口的插入箱进行开闭的插入口盖。
[0034]例如前翼子板10成为在侧视观察下随着从前方向后方行进而上下尺寸变宽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基于这样的构造,例如盖30设置在相对地尺寸具有富余度的前翼子板10的
后方部分。
[0035]参照图2,在前翼子板10设置盖30以及油箱或插入箱时,在前翼子板10,通过将其一部分穿孔而形成箱开口60。例如图4例示那样,箱开口60设置在翼子板下部50的上端部。箱开口60的详细的构造在后文叙述。
[0036]<翼子板上部>
[0037]图3例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外板的组装体的一部分即前翼子板10的单体立体图。前翼子板10具备分割体的上部分即翼子板上部40和分割体的下部分即翼子板下部50作为车辆的外板。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外板的组装体具备支架70(参照图6),该支架70配置在翼子板上部40与翼子板下部50的连接部分,对两个板进行加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4中,为了明确地图示翼子板上部40与翼子板下部50的部位彼此的重叠等而省略支架70的图示。
[0038]翼子板上部40由例如树脂或铝板等金属板构成。翼子板上部40具备主体部41及凸缘42、43。主体部41具备曲面状的外观设计面41A和构成车辆侧面的一部分的大致平面状的外观设计面41B。
[0039]凸缘42设置在外观设计面41B的下端,沿着前轮胎16(参照图1)的形状成为圆弧形状。凸缘42以相对于外观设计面41B向车宽方向内侧引入的方式成形出翼子板上部40。在凸缘42沿其厚度方向穿设有多个紧固孔42A。在该紧固孔42A插入前挡泥板模制件19(参照图1)的夹子(未图示)。而且,参照图4,凸缘42的后端部分与翼子板下部50的凸缘52的上端部分重合。
[0040]参照图4,在外观设计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具备车辆的外板及对所述外板进行加强的支架,其中,通过将所述外板的一部分穿孔而形成框体,所述框体包括窄幅的边框,该边框形成于所述外板的端缘,所述支架重叠地固定于所述边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外板的组装体,其中,所述边框的一部分被切缺,所述边框的隔着切缺而相对的片段彼此由所述支架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宪岩崎敦泽田裕莉香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