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及使用其的平衡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206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同时高效率地放置平衡重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以及平衡重装置。该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由纵向框架(2)、上部框架(3)以及下部框架(4)构成,其中,纵向框架(2)被分割成上部纵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并且,连接上部纵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的连接构件与支承配置在上部的平衡重(6)的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一体形成,此外,在由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围成的空间内设置其他的平衡重(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用平衡重框架结构以及使用该电梯用平衡重框 架结构的平衡重装置,该电梯用平衡重框架结构的纵向框架能够分割成上 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
技术介绍
通常,构成标准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的纵向框架采用在上下方向上不 分割的一体结构。但是,在受到平衡重用的导轨之间的尺寸的限制,且又 需要加大平衡重的质量的情况下,作为增加平衡重框架的纵向框架的高度 尺寸的方法,己提出有将纵向框架分割成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的 方案。由此,可以使电梯用平衡重框架的制作、运输和现场搬入变得方便。作为上述平衡重框架结构,提出过如下方案,在该方案中,通过连接 板连接上部纵向框架这下部纵向框架,并且在连接板的上部设置上部平衡 重支承台,并将平衡重放置在该上部平衡重支承台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31877 (段落编号0014 0016,图2)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平衡重框架结构中,连结板和上部平衡重是分开 设置的,而从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观点出发,尽可能地减少零部件 的数量始终是有益的。另外,在上述现有的平衡重框架结构中,由于不能 将平衡重放置在连接上下纵向框架的连接板部分,所以不能高效率地放置 平衡重,从而存在需要使用大型平衡重框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高效率地放置平衡架结构以及平衡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 的平衡重框架结构,该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由纵向框架、上部框架以及 下部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框架被分割成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 纵向框架,并且,连接所述上部纵向框架和所述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 与支承设置在上部的平衡重的上部平衡重支承台一体形成,此外,在由所 述上部平衡重支承台围成的空间内配置其他的平衡重。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 中,通过将连接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设置成兼作上部 平衡重支承台使用,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另外,通过在由上部平衡重 支承台围成的空间内配置其他的平衡重,能高效率地放置平衡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的特征在 于,在所述上部平衡重支承台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防止所述其他的平衡重掉 落的支承件。在如上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中,通 过安装在上部平衡重支承台下部的支承件来支承其他的平衡重,能够有效 地利用由上部平衡重支承台围成的空间,并且还能够将其他的平衡重保持 在稳定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平衡重装置,该电梯 的平衡重装置由纵向框架、上部框架以及下部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纵向框架被分割成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并且,连接所述上部 纵向框架和所述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与支承设置在上部的平衡重的 上部平衡重支承台一体形成,此外,在由所述上部平衡重支承台围成的空 间内设置其他的平衡重。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装置中,通 过将连接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设置成兼作上部平衡 重支承台使用,能够提供零部件数量少的平衡重装置。另外,还在由上部 平衡重支承台围成的空间中放置其他的平衡重,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高 效率地放置平衡重的平衡重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设 置成兼作上部平衡重支承台使用,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由此,能够提 高工厂的制作车间的作业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另外,通过高效率地放置平 衡重,能够降低平衡重框架的纵向框架的高度尺寸,能够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平 衡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平衡重框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平衡重框架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平衡重的俯视图。图5是其他的平衡重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平衡重框架2纵向框架2a上部纵向框架2b下部纵向框架3上部框架4下部框架5中间柱6平衡重7导轨8导向装置9上部平衡重支承台10其他的平衡重11螺栓12支承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平衡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平衡重框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 平衡重框架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平衡重的俯视图,图5是其 他的平衡重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平衡重框架1的基本结构由成对设置的纵向框架2、与 纵向框架2的上部连接的上部框架3以及与纵向框架2的下部连接的下部 框架4构成,并且在成对的纵向框架2之间竖立设置有中间柱5。此外, 在一侧的纵向框架2与中间柱5之间以及另一侧的纵向框架2与中间柱5 之间的各个空间内分别配置有平衡重6。另外,在平衡重框架l的四个角 部安装有导向装置8,该导向装置8与竖立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 的平衡重用导轨7滑动接触,用于对平衡重框架1的升降进行导向。并且,在本实施形式的平衡重框架l中,纵向框架2被分割为上部纵 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上部纵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通过 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互相连接。即,如图2所示,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被 配置成在上部纵向框架2a的下端与下部纵向框架2b的上端相连接的状态 下,将上部纵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夹在中间,并且通过螺栓11 进行固定,由此将上部纵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连接在一起。另外,在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上配置平衡重6,并且在由上部平衡重 支承台9围成的空间内设置其他的平衡重10。即,如图3所示,在对置的 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的下部以嵌合的方式固定有截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状 的支承件12,其他的平衡重10配置在该支承件12的上部。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增加质量,平衡重6被设置成在矩形的主体 部的两侧一体地设置有凸缘的形状,平衡重6除了载置于上部平衡重支承 台9上,还载置在下部框架4上。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其他的平衡重 10具有矩形形状,通过将该其他的平衡重10的尺寸设定为在图2所示的 尺寸X、 L以下,则能够将其载置于由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围成的空间内。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连接上部纵向框架2a和下部纵向框架2b的 连接构件设置成兼作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使用,能够减少平衡重框架1的 零部件的数量,由此能够提高工厂的制作车间的作业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在由上部平衡重支承台9围成的空间内设置其他的平衡重10,能够高效率地放置平衡重,由此能够降低平衡重框架1的纵向框架2的高度尺寸实现空间的节省。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该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由纵向框架、上部框架以及下部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框架被分割成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并且,连接所述上部纵向框架和所述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与支承设置在上部的平衡重的上部平衡重支承台一体形成,此外,在由所述上部平衡重支承台围成的空间内配置其他的平衡重。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平衡重支承台的下部安装有防止所述其他的平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该电梯的平衡重框架结构由纵向框架、上部框架以及下部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框架被分割成上部纵向框架和下部纵向框架,并且,连接所述上部纵向框架和所述下部纵向框架的连接构件与支承设置在上部的平衡重的上部平 衡重支承台一体形成,此外,在由所述上部平衡重支承台围成的空间内配置其他的平衡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广行樱井健二首藤克治三好宽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