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系统热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167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水侧换热器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制冷系统;每个所述制冷系统内均设有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围成一个换热通风腔体;且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的表面布置有第一化霜温度传感器,第二C型换热器的表面均布置有第二化霜温度传感器,水侧换热器与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连通形成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上均设置除霜温度传感器,可以解决实际使用过程朝阳面和背阳面带来结霜不同,通过制冷系统进行相应的制热操作,来进行除霜,从而提高热泵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而提高热泵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而提高热泵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系统热泵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制冷相关
,具体为一种双系统热泵。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市场上常见的130kW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通常采用2个压缩机组成各自独立的制冷系统,共用一个水侧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器有采用平板状,有在用“C”或者“U”形状的。对于附图1所示的顶出风130kW模块机,每个系统由2片折弯成“C”型的换热器围成一个通风腔体,在腔体顶部设置1个风扇,实现空气和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目前市场上仅某一片换热器上布置化霜温度传感器,如附图1所示。2片换热器142、146围成一个通风腔体,通过风扇150带动空气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换热器142上布置有化霜温度传感器143。2片换热器242、246围成一个通风腔体,通过风扇250带动空气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换热器242上布置有化霜温度传感器243。
[0003]热泵系统在现场使用时,可能换热器142、242上午为朝阳面,那么换热器146、246上午为背阳面;到了下午,换热器142、242成为了背阳面,换热器146、246成为了朝阳面。一般朝阳面的温度比背阳面温度高,导致背阳面在制热的时候结霜较多。如果仅在换热142、242上布置化霜温度传感器,则没法全天候的监控整个换热器(包括换热器142、242和换热器146、246)的结霜情况,也没法很好的控制热泵的化霜,影响热泵系统的工作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则没法全天候的监控整个换热器的结霜情况,也没法很好的控制热泵的化霜,影响热泵系统的工作和可靠性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系统热泵。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水侧换热器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制冷系统;每个所述制冷系统内均设有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围成一个换热通风腔体;且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的表面布置有第一化霜温度传感器,第二C型换热器的表面均布置有第二化霜温度传感器,水侧换热器与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连通形成循环管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第二过滤器;
[0008]所述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将四通阀经连接铜管形成循环气路,且所述四通阀的一端与水侧换热器连接;所述四通阀的最后一端经连接铜管与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的出液端经连接铜管与水侧换热器连接,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串联在水侧换热器与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磁阀和毛细管;所述电磁阀、毛细管与电子膨胀阀呈并联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朝向换热通风腔体。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化霜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的外表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查的环境温度传感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种双系统热泵,在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上均设置除霜温度传感器,可以解决实际使用过程朝阳面和背阳面带来结霜不同,通过制冷系统进行相应的制热操作,来进行除霜,从而提高热泵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现有的双系统热泵的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双系统热泵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双系统热泵的第一化霜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双系统热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水侧换热器;2、制冷系统;3、第一C型换热器;4、第二C型换热器;601、第一化霜温度传感器;602、第二化霜温度传感器;603、第三化霜温度传感器;604、第四化霜温度传感器;7、压缩机;8、四通阀;9、气液分离器;10、风机;11、第一过滤器;12、电子膨胀阀;13、第二过滤器;14、电磁阀;15、毛细管;16、环境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水侧换热器1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制冷系统2;具体为系统A和系统B;每个所述制冷系统2内均设有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围成一个换热通风腔体;且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3的表面布置有第一化霜温度传感器601,第二C型换热器4的表面均布置有第二化霜温度传感器602,水侧换热器1与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连通形成循环管路。在第一C型换热器和第二C型换热器上均设置除霜温度传感器,可以解决实际使用过程朝阳面和背阳面带来结霜不同,通过制冷系统进行相应的制热操作,来进行除霜,从而提高热泵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来控制热泵系统的化霜动作,保证热泵系统全天候化霜彻底。
[0023]所述制冷系统2还包括压缩机7、四通阀8、气液分离器9、第一过滤器11,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过滤器13;
[0024]所述压缩机7、气液分离器9将四通阀8经连接铜管形成循环气路,其中压缩机7的排气管与四通阀8的D端连通,且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与气液分离器9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四通阀8的S端与气液分离器9的进气端连接,
[0025]且所述四通阀8的E端与水侧换热器1连接;所述四通阀8的最后一端C端经连接铜管与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的出液端经连接铜管与水侧换热器1连接,第一过滤器11、电子膨胀阀12、第二过滤器13串联在水侧换热器1与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之间的管路上。
[0026]其中,所述制冷系统2还包括电磁阀14和毛细管15;所述电磁阀14、毛细管15与电子膨胀阀12呈并联设置。
[0027]其中,还包括风机10,所述风机10朝向换热通风腔体。
[0028]其中,所述化霜温度传感器6布置在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的外表面。
[0029]其中,还包括用于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查的环境温度传感器16。
[0030]一种用双系统热泵的同步除霜控制方法,具体为以下机构步骤:
[0031]S1:除霜进入控制。
[0032]S1.1:在制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系统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侧换热器(1)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制冷系统(2);每个所述制冷系统(2)内均设有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围成一个换热通风腔体;且所述第一C型换热器(3)的表面布置有第一化霜温度传感器(601),第二C型换热器(4)的表面均布置有第二化霜温度传感器(602),水侧换热器(1)与第一C型换热器(3)和第二C型换热器(4)连通形成循环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系统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2)还包括压缩机(7)、四通阀(8)、气液分离器(9)、第一过滤器(11),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过滤器(13);所述压缩机(7)、气液分离器(9)将四通阀(8)经连接铜管形成循环气路,且所述四通阀(8)的一端与水侧换热器(1)连接;所述四通阀(8)的最后一端经连接铜管与第一C型换热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科林贝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