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19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卷芯、负极电连接片、壳体和顶盖组件,负极电连接片呈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负极电连接片套设于所述卷芯的外部,所述卷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的内底壁,所述顶盖组件盖设于所述开口且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电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筒体结构的外部。该电池将负极电连接片设置为筒体结构,使从负极极耳流出的电流经过负极电连接片的下端沿筒体结构的壁面流向上端,最后通过顶盖组件流向负极极柱,与片状的负极电连接片相比,减少了焊接点位,有效降低了在负极极耳与负极极柱之间的内阻,相应地减少了充放电过程的温升。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与壳体共同对卷芯形成两层保护层,提高保护效果。提高保护效果。提高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圆柱形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已受到各大汽车厂商的青睐,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对圆柱电池提出的需求也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高,大部分高端车型匹配的圆柱电池需求电池正负极输出端均在同侧,并且对其充放电倍率、内阻、温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专利CN 217740602 U中,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在该锂电池中,负极电连接片呈圆盘形结构,负极电连接片的一端与卷芯的负极极耳焊接连接,负极电连接片的边缘焊接连接于壳体的边缘。使用时,电池的电流输出需要通过整个壳体,由于壳体与负极电连接片是焊接连接,并且壳体一般使用钢壳,其导电性不佳,导致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温升较大,无法支持大电流充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负极电连接片与顶盖之间的电连接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卷芯、负极电连接片、壳体和顶盖组件,所述负极电连接片呈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负极电连接片套设于所述卷芯的外部,所述卷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的内底壁,所述顶盖组件盖设于所述开口且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电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筒体结构的外部。
[0006]在本方案中,顶盖组件上设置有负极极柱。该电池将负极电连接片设置为筒体结构,使从负极极耳流出的电流经过负极电连接片的下端沿筒体结构的壁面流向上端,最后通过顶盖组件流向负极极柱,与片状的负极电连接片相比,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因无需在壳体的负极端将负极电连接片焊接在负极端,从而减少了焊接点位,有效降低了在负极极耳与负极极柱之间的内阻,相应地减少了充放电过程的温升,有利于大倍率放电。此外,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与壳体共同对卷芯形成两层保护层,提高保护效果。
[0007]较佳地,所述负极电连接片靠近所述顶盖组件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顶盖组件。
[000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装配且提高电连接效果。
[0009]较佳地,所述负极电连接片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增加负极极耳与顶盖组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路,减小负极极耳与顶盖组件之间的内阻,提高电连接效果。
[0011]较佳地,所述负极电连接片靠近所述顶盖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焊接连接。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施焊且提高电连接效果。
[0013]较佳地,所述壳体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的材质不同。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提高保护效果的同时,提高电连接效果。
[0015]较佳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钢,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的材质为铜。
[0016]在本方案中,铜材质的负极电连接片与其他普通的材质相比,其内阻小,电流流过时温升小。钢材质的壳体硬度较大,且成本较低,能够对电池的内部形成较好的保护效果。
[0017]较佳地,所述负极极耳焊接连接于所述筒体结构的底壁。
[00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装配且提高电连接效果。
[0019]较佳地,所述卷芯远离所述负极极耳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电池还包括正极电连接片,所述正极电连接片电连接于所述正极极耳,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盖板和绝缘层,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开口且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电连接,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正极电连接片之间。
[0020]在本方案中,正极电连接片用于将卷芯的正极极耳引出至正极极柱。负极极耳通过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引出至电池的正极极耳的一端,使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均位于电池的同侧,由于负极电连接片与盖板电连接,盖板形成电池的负极端子,可在盖板上安装负极极柱,也可将盖板的外表面设置为负极极柱。此外,绝缘层设置在正极电连接片与盖板之间,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短路,提高安全性。
[0021]较佳地,所述顶盖组件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电池还包括正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电连接于所述正极电连接片。
[00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将卷芯的电流通过正极极耳、正极电连接片和正极极柱引出,也便于电池通过正极极柱与用电设备电连接。
[0023]较佳地,所述绝缘层为绝缘胶层。
[0024]在本方案中,绝缘胶层具有较佳的绝限效果且还具有弹性,绝缘胶层在提高绝缘性的同时,还能够吸收盖板和正极电连接片之间的冲击,对正极电连接片、正极极耳以及正极电连接片和正极极耳两者之间的焊接连接点形成保护。
[0025]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电池将负极电连接片设置为筒体结构,使从负极极耳流出的电流经过负极电连接片的下端沿筒体结构的壁面流向上端,最后通过顶盖组件流向负极极柱,与片状的负极电连接片相比,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因无需在壳体的负极端将负极电连接片焊接在负极端,从而减少了焊接点位,有效降低了在负极极耳与负极极柱之间的内阻,相应地减少了充放电过程的温升,有利于大倍率放电。此外,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与壳体共同对卷芯形成两层保护层,提高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4为图3中沿A

A线的剖面图。
[0031]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32]图6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卷芯1
[0035]负极极耳11
[0036]正极极耳12
[0037]负极电连接片2
[0038]开口21
[0039]正极电连接片3
[0040]壳体4
[0041]顶盖组件5
[0042]盖板51
[0043]绝缘层52
[0044]正极极柱6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46]如图1

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卷芯1、负极电连接片2、壳体4和顶盖组件5,负极电连接片2呈一端开口21的筒体结构,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2套设于卷芯1的外部,卷芯1的负极极耳11电连接于筒体结构的负极电连接片2的内底壁,顶盖组件5盖设于开口21且与负极电连接片2电连接,壳体4套设于筒体结构的外部。顶盖组件5上设置有负极极柱。该电池将负极电连接片2设置为筒体结构,使从负极极耳11流出的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卷芯、负极电连接片、壳体和顶盖组件,所述负极电连接片呈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负极电连接片套设于所述卷芯的外部,所述卷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的内底壁,所述顶盖组件盖设于所述开口且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电连接,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筒体结构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靠近所述顶盖组件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顶盖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与所述壳体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靠近所述顶盖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焊接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片的材质不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俊杰吴迪渠雁晓陶亮朱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扬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