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整车对其能量密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电池包内空间利用率,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性能变得尤为重要。
2、现有的圆柱电池的模组的热管理方案常用蛇形扁管组串联或并联,按“s”形和“i”形布置。上述方式主要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均温效果差两个问题。无论是“s”形还是“i”形其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都是分布于电池包或模组两侧,占用了较多是电池包内部空间,不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s”形由于其对折弯较多液冷管流阻较大,均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管、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一段和第三段位于第二段的同侧,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围设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管,所述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同侧,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围设成具有开口端的且容纳电池的容纳区域,所述液冷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并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轴线、所述出液口的轴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管,所述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同侧,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围设成具有开口端的且容纳电池的容纳区域,所述液冷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并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轴线、所述出液口的轴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三者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具有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端部还具有进口缺口部,所述进口缺口部和所述进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叠置,所述第三段的端部具有出口缺口部,所述出口缺口部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扬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