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9736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4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其中,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管,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一段和第三段位于第二段的同侧,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围设成具有开口端的且容纳电池的容纳区域,液冷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容纳区域的开口端,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轴线与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并且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沿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整车对其能量密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电池包内空间利用率,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性能变得尤为重要。

2、现有的圆柱电池的模组的热管理方案常用蛇形扁管组串联或并联,按“s”形和“i”形布置。上述方式主要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均温效果差两个问题。无论是“s”形还是“i”形其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都是分布于电池包或模组两侧,占用了较多是电池包内部空间,不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s”形由于其对折弯较多液冷管流阻较大,均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管、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一段和第三段位于第二段的同侧,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围设成具有开口端的且容纳电池的容纳区域,液冷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容纳区域的开口端,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轴线与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并且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沿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

3、进一步地,进液口的轴线、出液口的轴线、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三者平行设置。

4、进一步地,液冷管具有宽度方向,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均与宽度方向垂直,进液口和出液口沿宽度方向排列。

5、进一步地,第一段的端部还具有进口缺口部,进口缺口部和进液口沿宽度方向排列叠置,第三段的端部具有出口缺口部,出口缺口部和出液口沿宽度方向排列叠置。

6、进一步地,液冷管为多个,各液冷管沿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排列设置,所有液冷管的进液口沿液冷管之间的排布方向对齐设置,和/或所有液冷管的出液口沿液冷管之间的排布方向对齐设置。

7、进一步地,液冷管为扁管,扁管的周侧面包括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的面积,第一侧面形成容纳区域。

8、进一步地,液冷管具有波浪形结构,液冷管具有宽度方向,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均与宽度方向垂直,波浪形结构弯折的折痕线与宽度方向平行。

9、进一步地,电池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电池接触导热的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位于容纳区域的内侧壁上。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前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进液管与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多个液冷管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与与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多个液冷管的出液口连通。

11、进一步地,进液管穿设在液冷管的第三段上的出口缺口部处,出液管穿设在液冷管的第一段上的进口缺口部处;和/或进液管和出液管的轴线与液冷管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液冷管采用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顺次弯折连接形成u形结构,同时将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液冷管的同一侧,从而使得与液冷管相配合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可以设置在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同一侧,从而减少进液管和出液管以及相关结构的占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本实施例还将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轴线与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这样,使得当液冷管需要设置有多个时,可以将进液管或者出液管沿进液口或者出液口的轴向直接与所有进液口或者出液口连通,同时配合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沿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的方式,使得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可以相互避让,保证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不会发生干涉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管路布置的空间占用,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将管路集中布置还有利于电、液分离,提高整体安全性能。此外,由于本实施例将液冷管采用三段式的u形结构,从而使得热交换的液体在流经液冷管时,液体只会经过一次弯折的第二段,这样,降低了弯折次数,液体只会在流经液冷管的过程中改变两次流向,减少了液体在液冷管中的流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管,所述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同侧,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围设成具有开口端的且容纳电池的容纳区域,所述液冷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并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轴线、所述出液口的轴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三者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具有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端部还具有进口缺口部,所述进口缺口部和所述进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叠置,所述第三段的端部具有出口缺口部,所述出口缺口部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叠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多个,各所述液冷管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排列设置,所有所述液冷管的进液口沿所述液冷管之间的排布方向对齐设置,和/或所有所述液冷管的出液口沿所述液冷管之间的排布方向对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扁管,所述扁管的周侧面包括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所述容纳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具有波浪形结构,所述液冷管具有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所述波浪形结构弯折的折痕线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电池接触导热的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内侧壁上。

9.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管,所述液冷管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同侧,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围设成具有开口端的且容纳电池的容纳区域,所述液冷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开口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之间非垂直设置,并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轴线、所述出液口的轴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三者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具有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端部还具有进口缺口部,所述进口缺口部和所述进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叠置,所述第三段的端部具有出口缺口部,所述出口缺口部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宽度方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扬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