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11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力叉车,包括竖直支撑架、上下移动机构、举升叉架和支撑叉架,上下移动机构位于竖直支撑架内、且沿竖直支撑架上下移动,举升叉架固定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举升叉架上开设有避让槽,竖直支撑架下端固定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端面横向开设有安装槽,支撑叉臂滑动安装于安装槽内,支撑叉臂的下端面靠近连接板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远离连接板一端于支撑叉臂中部安装有动力轮,支撑叉架上还安装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轮传动连接。其目的是:解决现有叉车结构缺陷导致的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推动,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作效率的问题。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叉车


[0001]本技术属于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助力叉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整个物流装卸环节更加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叉车在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可有效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8371615U)一种卸货方便的叉车,其通过车轮和辅助滚轮的配合,可以在平地上任意移动,从而使运输货物的效率提高,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螺纹杆的配合,可以控制升降板的升降,从而达到放置货物和取下货物的目的,通过拉手将挡板和辅助车板拉动,可以在货叉放在货车上后将辅助车板抽出,使得叉车可以升高到货车的高度,从而达到在货车上更好的码放货物和跟随货车前往目的地方便卸货的效果。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叉车的移动,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推动,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助力叉车,用来解决现有叉车结构缺陷导致的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推动,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助力叉车,包括竖直支撑架、上下移动机构、举升叉架和支撑叉架,
[0008]所述竖直支撑架呈冂字形,所述竖直支撑架两侧的下部均安装有万向轮,
[0009]所述上下移动机构位于竖直支撑架内、且沿竖直支撑架上下移动,所述举升叉架固定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所述举升叉架上开设有避让槽,当所述举升叉架下降到底后,所述支撑叉架位于避让槽内,
[0010]所述支撑叉架呈U形、且前端安装有前导轮,所述支撑叉架包括两个支撑叉臂和位于竖直支撑架后方、且与两个支撑叉臂固定连接的连接板,
[0011]所述竖直支撑架下端固定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横向开设有安装槽,
[0012]所述支撑叉臂滑动安装于安装槽内,
[0013]所述支撑叉臂的下端面靠近连接板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远离连接板一端于支撑叉臂中部安装有动力轮,
[0014]所述支撑叉架上还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轮传动连接。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支撑叉臂靠近连接板一端于安装槽内安装转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于安装槽内绕设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
过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动皮带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电机的动力经过第二皮带轮传递到第一皮带轮,进而带动动力轮转动,从而使得,在动力轮位于支撑叉臂中部的情况下,第一电机位于支撑叉架靠近连接板一端,从而避免动力机构位于支撑叉架中部,而造成的影响支撑叉架前后滑动的问题,实用性较强。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半轴和差速器,所述半轴一端与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半轴转动安装于支撑叉臂上。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差速器和半轴完成第一电机与第一皮带轮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动力轮能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旋转,便于叉车的转向,实用性较强。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叉臂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支撑条,所述安装板于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高度尺寸大于支撑条的高度尺寸,所述支撑条穿设在支撑槽内,所述安装板于安装槽的顶壁的前部沿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固定设有卡条,所述支撑叉臂上开设有卡槽。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高度尺寸大于支撑条的支撑槽与支撑条的相互配合,匹配卡条和卡槽,使得在支撑叉架与地面接触、承重时,由卡条卡入卡槽的方式,完成竖直支撑架和支撑叉架横向锁紧,避免在移动叉车时,竖直支撑架和支撑叉架相互滑动;而在支撑叉架脱离地面后,支撑叉架的重心位于叉车前部,支撑叉架在重力的作用下,其前端向前倾斜,从而使得卡条脱离卡槽,便于对支撑叉臂进行前后滑动,实用性较强。
[0018]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条远离连接板一端固定设有挡块,所述安装板于支撑槽内开设有限位槽。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挡块与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对支撑叉臂的最大向后移动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支撑叉臂脱离安装槽,实用性较强。
[0019]进一步限定,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机壳、第二电机、转动轴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机壳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横向转动安装于机壳内、且两端穿过机壳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竖直支撑架的两侧内壁均竖直开设有竖槽,所述齿条安装于竖槽前后两侧侧壁,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侧壁均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两个第二齿轮前方、且在高度尺寸上位于两个第二齿轮之间,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齿条啮合。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齿条的相互啮合,配合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上下移动机构在竖直支撑架内上下移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20]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转动轴上还安装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蜗杆和蜗轮的啮合,完成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的传动连接,利用蜗杆蜗轮的自锁特性,可避免第二电机损坏,实用性较强。
[0021]进一步限定,所述竖直支撑架远离举升叉架一侧固定竖向安装有两个把手,其中一个所述把手上滑动套设有套筒,所述把手于套筒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与套筒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把手上,其中一个所述挡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正转的正转按钮、另一个挡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反转的反转按钮。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对把手上的套筒的上下移动,形成对正转按钮/反转按钮的挤压,从而控制第一电机向不同的方向转动,进而控制叉车的前进/后退,配合操作人员对把手的抓握,控制叉车的转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3]1、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完成举升叉架的上下移动,配合举升叉架上的避让槽对支撑
叉架的容置,及支撑叉臂与竖直支撑架之间的滑动安装,达到在货车上更好的码放货物和跟随货车前往目的地方便卸货的效果,同时,经过动力机构与支撑叉臂上的动力轮之间的传动连接,可利用第一电机带动动力轮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带动叉车移动的目的,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24]2、通过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动皮带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电机的动力经过第二皮带轮传递到第一皮带轮,进而带动动力轮转动,从而使得,在动力轮位于支撑叉臂中部的情况下,第一电机位于支撑叉架靠近连接板一端,从而避免动力机构位于支撑叉架中部,而造成的影响支撑叉架前后滑动的问题,实用性较强;
[0025]3、通过差速器和半轴完成第一电机与第一皮带轮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动力轮能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旋转,便于叉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支撑架(1)、上下移动机构(2)、举升叉架(3)和支撑叉架(4),所述竖直支撑架(1)呈冂字形,所述竖直支撑架(1)两侧的下部均安装有万向轮(10),所述上下移动机构(2)位于竖直支撑架(1)内、且沿竖直支撑架(1)上下移动,所述举升叉架(3)固定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2)上,所述举升叉架(3)上开设有避让槽(30),当所述举升叉架(3)下降到底后,所述支撑叉架(4)位于避让槽(30)内,所述支撑叉架(4)呈U形、且前端安装有前导轮(40),所述支撑叉架(4)包括两个支撑叉臂(41)和位于竖直支撑架(1)后方、且与两个支撑叉臂(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2),所述竖直支撑架(1)下端固定设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下端面横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叉臂(41)滑动安装于安装槽内,所述支撑叉臂(41)的下端面靠近连接板(42)一端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远离连接板(42)一端于支撑叉臂(41)中部安装有动力轮(50),所述支撑叉架(4)上还安装有动力机构(6),所述动力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所述第一电机(61)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轮(50)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轮(50)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51),所述支撑叉臂(41)靠近连接板(42)一端于安装槽(5)内安装转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52),所述第一皮带轮(51)和第二皮带轮(52)之间于安装槽(5)内绕设有传动皮带(520),所述第一电机(61)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皮带轮(52)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6)还包括半轴(62)和差速器(63),所述半轴(62)一端与第二皮带轮(5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差速器(6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1)的动力输出端与差速器(63)传动连接,所述半轴(62)转动安装于支撑叉臂(4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叉臂(41)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支撑条(4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煦黄崧张学林袁旌杰王毅郑金运方羽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