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83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冷却水箱、第一进水泵、第一排水泵、第二冷却水箱、第二进水泵、第二排水泵、换热箱和换热筒,换热箱内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管、另一侧设有第一排气管,两管之间连通有若干蛇形换热管,换热筒内底部设有第一导管、内顶部设有第二导管,第一导管顶端与换热筒顶部之间留有间隙且其内侧设有换热柱,换热柱底端设有进水腔、顶端设有排水腔,进、排水腔之间连通有若干换热通道,第二导管套设在第一导管外侧且其底端与换热筒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换热筒侧壁内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烟气的先后多次水冷和半导体制冷,降温效果更佳、质量更好,更有利于对烟气的后续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烟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对冶炼、煅烧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时,由于烟气的初始温度较高,为了不影响后续净化处理工艺,通常会在净化处理前采用一定的换热设备先对烟气进行降温处理,常用的降温换热设备主要有水冷式冷却器等。但在实际使用时,仅靠现有常规的水冷式冷却器对烟气的降温效果依旧有限,走壳程的烟气流经冷却器的速率较快,致使对烟气的降温效率和质量不高,不利于对烟气的后续净化处理,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换热器,可实现对烟气的先后多次有效水冷和半导体制冷降温,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冷却水箱、第一进水泵、第一排水泵、第二冷却水箱、第二进水泵、第二排水泵、换热箱和换热筒,所述换热箱内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管、另一侧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者之间连通有若干蛇形换热管,所述换热筒的内底部上同轴设有第一导管、内顶部上同轴设有第二导管,位于第一导管内侧的换热筒底部连通有第二进气管,位于第二导管外侧的换热筒顶部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导管的顶端与换热筒顶部之间留有间隙且其内侧同轴设有换热柱,所述换热柱的顶底两端分别固设在换热筒的顶底两部上且其底端内开设有进水腔、顶端内开设有排水腔,所述进水腔与排水腔之间连通有若干竖向设置并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换热通道,所述第二导管套设在第一导管的外侧且其底端与换热筒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筒的侧壁内部呈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一风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与第二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泵的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排水口与换热箱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泵的进水口与换热箱的顶部连通、排水口与第一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泵的进水口与第二冷却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排水口与进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泵的进水口与排水腔连通、排水口与第二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的内侧沿其轴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呈环形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二导管的内侧沿其轴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呈环形的第二滤网、外侧沿其轴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呈环形的第三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换热柱上、外圈固定套设在第一导管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滤网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一导管的外侧壁上、外圈固定套设在第二导管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三滤网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二导管的外侧壁上、外圈固定套设在换热筒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的孔径递减。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冷却水箱的出水口连
通,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阀。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冷却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阀。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前,先将第一风机的进气口与烟气的排放管路连接好,将第二风机的排气口与现有的烟气净化处理系统连接好。使用时,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抽送下,烟气可先后流经换热箱和换热筒,被有效降温处理后再输送到净化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具体降温过程为:烟气先进入第一进气管内,并分流到多个蛇形换热管中,经多个蛇形换热管向第一排气管流动汇集,过程中,在第一进水泵和第一排水泵的抽送下,第一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可从换热箱的底部进入换热箱,与流动在蛇形换热管内的烟气有效换热后再从换热箱的顶部流出并返回到第一冷却水箱内,以此可实现对烟气的有效循环水冷降温处理,且多个并联的蛇形换热管的设置可将烟气有效分流并能够配合实现对多道烟气的同时换热,而每个蛇形换热管又能有效延长烟气在其内的滞留时间,从而使得换热的效果更佳,效率和质量更高;
[0009]然后,汇集到第一排气管内的烟气可经第二进气管继续进入到换热筒内的第一导管中,并朝着第二排气管所在方向流动,到达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的区域后,再反向朝着第二进气管所在方向流动,到达第二导管与换热筒之间的区域后,再次反向朝着第二排气管所在方向流动,以此可实现烟气在换热筒内的多次换向流动,能大大延长烟气在换热筒内的滞留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多个半导体制冷片的运行可从换热筒的周侧由外向内对烟气进行有效制冷降温。同时,在第二进水泵和第二排水泵的抽送下,第二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可先进入换热柱底端的进水腔,再分流到多个换热通道内,流经换热通道后汇集到排水腔中,再经排水腔流出换热柱并返回到第二冷却水箱内,以此可从换热筒中心由内向外对烟气进行有效的二次循环水冷降温处理,与半导体制冷片相互配合,即可进一步实现对烟气的双向多次降温处理。综上,通过本设备,可大大增强对烟气换热的效果,降温的效率和质量更高,更有利于对烟气的后续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换热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换热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换热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换热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为第一风机,2为第二风机,3为第一冷却水箱,4为第一进水泵,5为第一排水泵,6为第二冷却水箱,7为第二进水泵,8为第二排水泵,9为换热箱,10为换热筒,11为第一进气管,12为第二进气管,13为蛇形换热管,14为第一导管,15为第二导管,16为第二进气管,17为第二排气管,18为换热柱,19为进水腔,20为排水腔,21为换热通道,22为半导体制冷片,23为第一滤网,24为第二滤网,25为第三滤网,26为第一进水管,27为第一进水阀,28为第二进水管,29为第二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至5所示,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2、第一冷却水箱3、第一进水泵4、第一排水泵5、第二冷却水箱6、第二进水泵7、第二排水泵8、换热箱9和换热筒10。换热箱9内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管11、另一侧设有第一排气管12,第一进气管11和第一排气管12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者之间连通有若干蛇形换热管13。换热筒10的内底部上同轴设有第一导管14、内顶部上同轴设有第二导管15,位于第一导管14内侧的换热筒10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进气管16,位于第二导管15外侧的换热筒10的顶部连通有第二排气管17。第一导管14的顶端与换热筒10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且其内侧同轴设有换热柱18,换热柱18的顶底两端分别固设在换热筒10的顶底两部上且其底端内开设有进水腔19、顶端内开设有排水腔20,进水腔19与排水腔20之间连通有若干竖向设置并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换热通道21。第二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冷却水箱、第一进水泵、第一排水泵、第二冷却水箱、第二进水泵、第二排水泵、换热箱和换热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内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管、另一侧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者之间连通有若干蛇形换热管,所述换热筒的内底部上同轴设有第一导管、内顶部上同轴设有第二导管,位于第一导管内侧的换热筒底部连通有第二进气管,位于第二导管外侧的换热筒顶部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导管的顶端与换热筒顶部之间留有间隙且其内侧同轴设有换热柱,所述换热柱的顶底两端分别固设在换热筒的顶底两部上且其底端内开设有进水腔、顶端内开设有排水腔,所述进水腔与排水腔之间连通有若干竖向设置并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换热通道,所述第二导管套设在第一导管的外侧且其底端与换热筒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筒的侧壁内部呈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一风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与第二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泵的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排水口与换热箱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泵的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晴马林波郭利朋史雅楠李想余水源张海涛张冀段聪聪刘思颖史晨雪王守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安钢泽众冶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