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651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滑动坡道另一端连接有浮桥,滑动坡道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混凝土泵管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顶部,另一端与浮桥连接,河床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浮桥两侧分别与锚锭连接;浮桥包括两组贝雷梁,贝雷梁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贝雷梁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顶部连接有桥面板,混凝土泵管固定于桥面板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根据水位变动而自动调坡度,避免混凝土泵管发生破坏;适用性广,浮桥不仅适用于混凝土泵送,也可在人行桥或其他轻型荷载状况下使用。况下使用。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域较宽的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搭设临时钢栈桥距离长,造价高,施工繁琐,因此常常采用浮桥来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但由于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所用的固定平台设计远高于水位且固定不动,而浮桥则随着水位的变化而起伏不定,若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混凝土泵管便会因为浮桥的高程变化而破坏,进而导致混凝土无法泵送,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亟需一种可以适应水位变化的装置来解决该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滑动坡道另一端连接有浮桥,滑动坡道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混凝土泵管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顶部,另一端与浮桥连接,河床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浮桥两侧分别与锚锭连接;浮桥包括两组贝雷梁,贝雷梁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贝雷梁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顶部连接有桥面板,混凝土泵管固定于桥面板顶部。
[0005]进一步的,滑动坡道包括两道坡道梁,坡道梁顶部连接有坡道板,坡道梁一端通过上绞座与固定平台连接,桥面板顶部安装有两道滑轨,坡道梁另一端通过下绞座与滑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混凝土泵管通过若干卡箍分别与固定平台和桥面板连接。
[0007]进一步的,混凝土泵管设有柔性泵管,柔性泵管设于固定平台和滑动坡道连接处顶部与滑动坡道和浮桥连接处顶部。
[0008]进一步的,上绞座包括法兰板,法兰板一侧与固定平台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道耳板一,耳板一位于坡道梁两侧,耳板一与坡道梁通过螺栓一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下绞座包括两道耳板二,耳板二位于坡道梁和滑轨两侧,耳板二与坡道梁通过螺栓二连接,耳板二底部连接有两个销轴,销轴外侧套设有滑轮,滑轮与滑轨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浮箱两侧分别通过钢丝绳与锚锭连接。
[0011]进一步的,滑轨两侧中间位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圆弧面半径大于滑轮半径。
[0012]进一步的,耳板一与耳板二均设有光孔,光孔内分别穿设螺栓一和螺栓二。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根据水位变动而自动调坡度,避免混凝土泵管发生破坏;适用性广,浮桥不仅适用于混凝土泵
送,也可在人行桥或其他轻型荷载状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浮桥的断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滑动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上绞座与坡道梁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下绞座与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中下绞座与滑轨的侧视图;
[0021]图中:1

固定平台;2

浮桥;21

浮箱;22

贝雷梁;23

横向分配梁;24

桥面板;3

锚锭;4

钢丝绳;5

水位;6

河床;7

混凝土泵管;71

柔性泵管;72

卡箍;8

滑动坡道;81

坡道梁;82

坡道板;83

上绞座;831

耳板一;832

螺栓一;833

法兰板;84

下绞座;841

耳板二;842

螺栓二;843

滑轮;844

销轴;85

滑轨;
[0022]本技术中的附图皆为示意图,其大小不代表实际尺寸;
[0023]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图7所示,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包括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8,滑动坡道8另一端连接有浮桥2,滑动坡道8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7,混凝土泵管7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1顶部,另一端与浮桥2连接,河床6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3,浮桥2两侧分别与锚锭3连接;浮桥2包括两组贝雷梁22,贝雷梁22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21,浮箱21两侧分别通过钢丝绳4与锚锭3连接,贝雷梁22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23,横向分配梁23顶部连接有桥面板24,混凝土泵管7固定于桥面板24顶部。滑动坡道8包括两道坡道梁81,坡道梁81顶部连接有坡道板82,坡道梁81一端通过上绞座83与固定平台1连接,桥面板24顶部安装有两道滑轨85,坡道梁81另一端通过下绞座84与滑轨85连接。混凝土泵管7通过若干卡箍72分别与固定平台1和桥面板24连接。混凝土泵管7设有柔性泵管71,柔性泵管71设于固定平台1和滑动坡道8连接处顶部与滑动坡道8和浮桥2连接处顶部。上绞座83包括法兰板833,法兰板833一侧与固定平台1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道耳板一831,耳板一831位于坡道梁81两侧,耳板一831与坡道梁81通过螺栓一832连接。下绞座84包括两道耳板二841,耳板二841位于坡道梁81和滑轨85两侧,耳板二841与坡道梁81通过螺栓二842连接,耳板二841底部连接有两个销轴844,销轴844外侧套设有滑轮843,滑轮843与滑轨85滑动连接。滑轨85两侧中间位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圆弧面半径大于滑轮843半径。耳板一831与耳板二841均设有光孔,光孔内分别穿设螺栓一832和螺栓二842。
[0026]固定平台1用于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平台顶面高程固定不变。钢丝绳4保证浮桥2不会因为水流而导致平面位置变动。卡箍72可以限制混凝土泵管7横向位移,但允许混凝土泵管7沿纵向自由伸缩。坡道梁81可绕螺栓一832和螺栓二842自由转动,滑轨85长度大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5与最低水位5时滑动坡道8纵向移动的距离,两侧向内凹陷的工字型滑轨
85将下绞座84锁住,仅允许下绞座84沿滑轨85纵向自由滑动。当水位5达到最高或最低时,浮箱21带动桥面板24上的滑轨85上下浮动,下绞座84滑动至滑轨85靠近固定平台1的一端,由于混凝土泵管7安装有柔性泵管71,混凝土泵管7可正常泵送。
[00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8),滑动坡道(8)另一端连接有浮桥(2),滑动坡道(8)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7),混凝土泵管(7)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1)顶部,另一端与浮桥(2)连接,河床(6)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3),浮桥(2)两侧分别与锚锭(3)连接;浮桥(2)包括两组贝雷梁(22),贝雷梁(22)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21),贝雷梁(22)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23),横向分配梁(23)顶部连接有桥面板(24),混凝土泵管(7)固定于桥面板(24)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滑动坡道(8)包括两道坡道梁(81),坡道梁(81)顶部连接有坡道板(82),坡道梁(81)一端通过上绞座(83)与固定平台(1)连接,桥面板(24)顶部安装有两道滑轨(85),坡道梁(81)另一端通过下绞座(84)与滑轨(8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泵管(7)通过若干卡箍(72)分别与固定平台(1)和桥面板(2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泵管(7)设有柔性泵管(71),柔性泵管(71)设于固定平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送宝刘晓敏周俊龙谢朋林邑强李晓磊白万帅路景皓孙承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