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改进的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45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鞋(1)包括一个外鞋底(2),该鞋底(2)包括一个行走鞋底(30)和一个加强层(40)。一个缓冲层(60)置于行走鞋底(30)和加强层(40)之间,并且至少一个爪(61、62、64、65)将行走鞋底(30)连接到加强层(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特别是运动鞋,并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田径 运动或体育性质的行走的鞋。这种鞋可以用于诸如平地或山地行走或跑步、登山运动,或者还 有滑雪、雪鞋、轮滑、滑板、自行车运动、球类运动或其它。
技术介绍
一个鞋可以包括一个低鞋帮或一个高鞋帮。鞋也可以比较软或相 反比较硬。然而,在所有情况下人们都希望鞋底有一定的舒适性,并 且在感觉信息或与支撑相关的冲击的传递方面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于某些运动鞋,外鞋底包括一个行走鞋底和一个加强层。行走 鞋底一般含有橡胶,方便与地面的附着。而加强层则用于将底和鞋帮 连在一起。该层一般延伸性很小或不能延伸,为鞋底的形状带来稳定 性。外鞋底包括一个行走鞋底和一个加强层的鞋在信息或冲击的传递 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精确度。然而,由于冲击始终未能得到足够的緩冲, 其舒适度看来是不够的。此外,行走鞋底的某些部位会很快磨损,使 得行走或跑步对使用者也是一定疲劳的根源。当然,为实现一个鞋底,特别是为了提高舒适性,已经提出了很 多结构的改进。例如文献FR2685173提出 一种外鞋底,它包括一个用于接触地面 的行走鞋底, 一个直接置于脚下的舒适层,以及一个插在行走鞋底和 舒适层之间的加强层。根据文献FR2685173的鞋,其舒适度比以往技术有所提高。然而, 信息或冲击的传递精确度有时不够,比如在这些信息和冲击在外鞋底况。此外,行走 鞋底的某些部位仍会迅速磨损。行走还是使用者疲劳的根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地改进一个鞋的鞋底,尤其是 给鞋底带来一定的舒适性,同时在感觉信息或与支撑相关的冲击的传 递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确度。换言之,本专利技术旨在舒适和精确这两 个相互矛盾的特性的最优化。本专利技术还力求减緩行走鞋底最受力部位的磨损速度。本专利技术还力求减少行走的疲劳。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鞋,它包括一个外鞋底,该鞋底包括一个 行走鞋底和一个加强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特征在于,在行走鞋底和加强层之间有 一个緩 沖层,至少一个爪将行走鞋底连接到加强层。正如所布置的,緩冲层将行走鞋底和加强层分开。然而, 一个爪 在行走鞋底和加强层之间形成一个局部的直接连接。实际上本专利技术为 鞋底的不同部分或区域带来不同特性。这意味着,某些部分比较软, 当然这是没有爪的部分。作为必然的结果,带有爪的部分比较硬。当 然,软和硬的概念是相对的。在这种结构所带来的优点中,可以提及的是鞋底机械特性的最佳 化。緩沖区和硬化区的分布使鞋的性能最佳化,正如在描述部分将更 好地看到的。另一个优点是减緩鞋底最软部分的磨损速度。实际上,在只有緩 冲层将行走鞋底与加强层连接的情况下,行走鞋底会跟随緩沖层的变 形。例如,在有明显的支撑时,行走鞋底和緩冲层同时变形。换句话 说,緩沖层为行走鞋底提供了变形的自由度。结果是行走鞋底的剪应 力或摩擦力较小。当行走鞋底有防滑钉时尤其是这样。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储存然后释放脚伸展时提供 的至少一部分能量的能力。因为,伸展使行走鞋底处于应力状态。行走鞋底和加强层之间的距离使应力得以形成,緩冲层的厚度越大,应 力就越大。在脚的伸展动作结束时,即在脚离开地面的瞬间,行走鞋 底的应力形成的能量趋于使鞋底恢复其初始形状。这就是尤其由行走 鞋底给鞋底提供的弹簧作用。该作用向行走方向向前推进鞋。由此得 到的一个优点是减轻使用者的疲劳,因为对于同样的步伐,使用者必 须提供的能量减少了。附图说明下面的描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描述将根据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附图中一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鞋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根据第一种方式的鞋底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根据第一种方式的鞋的侧视图,处于完全支撑在地面上的情况,—图4类似于图3,为前部支撑的情况, —图5为沿图3的V-V的局部剖视图, 一图6为沿图4的VI-VI的局部剖视图,一图7为沿图3的VII-VII的剖视图,处于鞋底支撑应力不大的 情况,—图8类似于图7,处于鞋底承受超负荷的情况, 一图9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一图10是图4的局部示意图,一图l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鞋的正面立体图,一图12是根据第二种方式的鞋底的分解立体图,一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鞋底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14是根据第三种方式的鞋底的更完整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特别涉及平地或山地行走或跑步用 鞋。但本专利技术也应用于如前面提到的其它领域。下面通过图1至图10来描述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只跑步鞋用于接纳使用者的脚。鞋1以已知的方式包括一个外鞋底2和一个位于鞋底上的鞋帮3。 鞋l的长度在后端或鞋跟4和前端或鞋尖5之间延伸,而宽度在侧边 6和中边7之间延伸。鞋帮3如图所示包括一个下面部分10,用于围绕脚部,没有上面 部分。然而,鞋帮也可以还包括一个上面部分。鞋1的结构能够使脚在行走时很好地伸展,能够传递感觉信息, 以及支撑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外鞋底2和鞋帮3比较软的原因。然而,也可以使鞋比较硬,以方便某些活动,如攀登或自行车运动。鞋帮3尤其包括一个侧面区域12、 一个中间区域13以及一个鞋 舌14。该鞋舌14将区域12和13彼此连接,赋予了鞋帮3的连续性。 然而,可以考虑不使用鞋舌。在这种情况下,区域12、 13可以是分离 的或叠置的。鞋帮3在鞋底周边处与鞋底2相连。这种连接通过粘合完成。然 而,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如缝合,或粘合和缝合相结合。系紧装置20用于以可逆的方式系紧鞋帮3。系紧装置20包括例 如分布在侧面区域12和中间区域13上的带圏21,以及鞋带22。后者 可包括一股线或几股线。当然,鞋带循着一条线路,使它交替地从一 个区域12、 13到另一个区域,并且可通过一切已知方式以可逆方式系 紧。例如可以用一种锁紧装置,或一个简单的结。外鞋底2通过图2的立体图进行更具体的描述。鞋底2以已知方式包括一个行走鞋底30,用于和地面配合。该鞋 底30从后端4至前端5纵向延伸,并从侧边6至中边7横向延伸。行 走鞋底30包括一个磨损面31。当然是该面31支撑在地面上。以非限 定的方式,磨损面31上带有防滑钉32,形成一种起伏,用于改善与地面的附着。在与磨损面31相反的一面,行走鞋底30包括一个连接 面35,用于与鞋底2的其它部分相连,正如后面将看到的。行走鞋底30用所有合适的材料实现。例如,行走鞋底30包含橡 胶,或者完全用橡胶制成。这样可提高耐磨性,特别是摩擦磨损。橡 胶同样还是一种弹性很好的材料。外鞋底2还包括一个加强层40,它从后端4向前端5延伸,并且 横向从侧边6向中边7延伸。加强层40包括朝向行走鞋底30的下面 41,以及一个朝向鞋帮3的上面45。加强层40包括一个后部48,在 使用者的脚跟下延伸,以及一个前部49,在脚掌下或脚掌和脚趾下延 伸。后部48和前部49彼此延长。以非限定的方式,前部49包括一个 侧分支50和一个中分支51,两者形成一个朝向前部的叉。正如下面 将要看到的,该结构可以使鞋的侧边6和中边7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然而,可以考虑加强层40的任何其它合适的结构。例如,前部 49可以以连续的方式从侧边6延伸到中边7。就其结构而言,加强层40包括一种基本不能延伸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鞋(1、101),它包括一个外鞋底(2、102),鞋底(2、102)包括一个行走鞋底(30、130)和一个加强层(40、140),其特征在于,一个缓冲层(60、160)位于行走鞋底(30、130)和加强层(40、140)之间,至少一个爪(61、62、64、65、161至166)将行走鞋底(30、130)连接到加强层(40、14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博雷尔P莱克P斯特杰克
申请(专利权)人:萨洛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