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914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属于电工技术领域。将该电磁铁连接在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模块的输入端连入与手柄操作位置关联的控制触头后,连接外部控制电源,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被控端连入保护组件内CPU的输出端,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通过内部网络总线平台相互连接构成工作通路,令各组件均能独立控制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实现便捷插拔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其信号传递方式简约,所需实体化的电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升级换代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 置,属于电工

技术介绍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将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及隔离器的功能很好的融为一 体,合理的做好了各分立元器件保护特性、控制特性配合的协调工作,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 集中控制系统和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等场合,例如冶金、煤矿、钢铁、 石化、港口、船舶、铁路等领域的电动机控制与保护系统和现代化建筑中的照明、电源转换、 泵、风机、空调等电气控制与保护系统。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应用往往离不开二次接线装置。现有的接线装置往往是采 用输出无源触点或功率管,例如继电器、可控硅、IGBT等,利用这些部件输出串联或并联在 电磁铁控制回路中,由此让电磁铁部件输入相关信号来控制电源电路,实现电磁铁的吸合 与释放控制功能。这样往往会造成保护开关电器的体积较大,现场二次配线复杂,且可靠性 不高,无法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内部总线 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中将该电磁铁连接在电磁铁控制模 块的输出端,且该模块的输入端连入与手柄操作位置关联的控制触头后,连接外部控制电 源,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被控端连入保护组件内CPU的输出端,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 件、可逆组件通过内部网络总线平台相互连接构成工作通路,令各组件均能独立控制电磁 铁的吸合与释放。上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电磁铁控制模块内 设有独立的CPU,该模块的被控端直接连入内部网络总线平台,实现多个组件对电磁铁吸合 与释放控制。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保护组 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均为能独立安置的模块化结构,其各自均带有独立的接 口连入内部网络总线平台,根据权限配置实现电磁铁吸合与释放控制。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保护组 件、显示组件、控制组件,其各自均设有独立的CPU。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网络总 线平台为可便捷插拔的预接线,预接线上分布有统一的接插端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可通过产品内部3网络总线平台,实现便捷插拔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也就是说,可通过多主对等或主从方 式,让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能分别独立的直接对电磁铁控制模块进行 控制。其信号传递方式简约,所需实体化的电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由此可见,为本 领域的技术进步拓展了空间,实施效果好。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 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 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图1是电磁铁控制模块与保护组件整合的实施示意图;图2是电磁铁控制模块与保护组件独立的实施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电磁铁2电磁铁控制模块3手柄4控制触头5外部控制电源6保护组件7控制组件8显示组件9可逆组件10网络总线平台11CPU12内部总线接口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将 该电磁铁连接在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模块的输入端连入与手柄操作位置关联的 控制触头后,连接外部控制电源。同时,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被控端连入保护组件内CPU的输 出端。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通过内部网络总线平台构成的预接线装置 相互连接。由此,实现保护组件、电磁铁控制模块、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相连传送 电磁铁吸合与释放信号的工作通路,令各个组件可独立控制电磁铁吸合与释放。进一步结合图1就本专利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让保护组件在实现产品的 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保护组件的体积,令其结构更加合理,采用本 专利技术后,将必备的保护组件和用于控制电磁铁所必需的电磁铁控制模块设计为一个整合式 模块组件。这样,可只用一个CPU芯片同时满足电磁铁控制模块与保护组件的工作需要。当然,考虑到开关使用环境的不同,为了便于电磁铁控制模块与保护组件进一步 独立工作和损坏替换,亦可以在电磁铁控制模块内设有独立的CPU。由此将电磁铁控制模块 作为与保护组件相独立的个体连入内部网络总线平台,实现电磁铁吸合与释放控制,即如 图2所示。再结合图1来看,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均为能独立安置的模 块化结构,其各自均带有独立的接口,同时其各自均设有独立的CPU。具体来说,可通过接口 连入基于网络总线平台的预接线装置,根据权限配置,可独立实现对电磁铁吸合与释放控 制。为了更好地实施本专利技术,提高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各自的通讯可靠,网络总线平台为可便捷插拔的预接线,组件上分布有统一的接插端口。这样,能通 过最简便的插拔连接实现各个组件独立控制电磁铁吸合与释放,无需工程应用现场进行大 量的二次连接,防错操作,安全、可靠、整洁。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别于现有的手柄、外部控制电源的单一控制方式。其 除手柄、外部控制电源可实现对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常规控制之外,可由保护组件、控制组 件、显示组件等通过产品内部网络总线平台,实现便捷插拔的预接线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的 电磁铁控制。显示组件,保护组件、电磁铁控制模块、控制组件之间的被控端为预接线电磁 铁控制装置接口,相互之间亦采用内部网络总线平台相连传送吸合与释放等信号。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后,通过多主对等或主从 方式,让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能分别独立的直接对电磁铁控制模块进 行控制。其信号传递方式简约,所需实体化的电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权利要求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该电磁铁连接在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模块的输入端连入与手柄操作位置关联的控制触头后,连接外部控制电源,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被控端连入保护组件内CPU的输出端,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通过内部网络总线平台相互连接构成工作通路,令各组件均能独立控制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电磁铁控制模块内设有独立的CPU,该模块的被控端直接连入内部网络总线平台,实现电 磁铁吸合与释放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均为能独立安置的模块化结构,其各自均带有 独立的接口连入内部网络总线平台,根据权限配置实现电磁铁吸合与释放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保护组件、显示组件、控制组件,其各自均设有独立的CPU。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网络总线平台为可便捷插拔的电磁铁控制预接线,预接线上分布有统一的接插端口。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内部总线的预接线电磁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该电磁铁连接在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模块的输入端连入与手柄操作位置关联的控制触头后,连接外部控制电源,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被控端连入保护组件内CPU的输出端,保护组件、控制组件、显示组件、可逆组件通过内部网络总线平台相互连接构成工作通路,令各组件均能独立控制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标王通刘士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