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03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包括分别固定于支架补强连接结构上下两端的上钢管加强结构和下钢管加强结构,上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上钢板,上钢管的下端焊接固定于上钢板上,下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下钢板,下钢管的上端焊接固定于下钢板上,且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内侧均增设有十字加劲板,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侧均沿周向分布有劲板,十字加劲板和劲板均焊接固定于上钢板和下钢板上,且劲板与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壁焊接固定,支架补强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并排拼接的工字钢,工字钢之间通过三道加劲板加劲固定。以解决传统超长悬臂钢管支架易受压变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该结构特别适用于超长悬臂钢管支架增强压弯过程中的稳定性。属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跨河大桥水中临时支撑主要采用多根钢管柱焊接接长,将其插打入河床持力层以下,在钢管柱顶部搭建工作平台,其施工安全性较差,存在以下问题:(1)钢管柱焊接长度过大后,会增加钢柱柔性,影响顶部作业平台上的工作安全;(2)钢管中心容易产生变形,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为此,传统的钢管连接方式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以解决传统超长悬臂钢管支架易受压变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这样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包括分别固定于支架补强连接结构上下两端的上钢管加强结构和下钢管加强结构,上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上钢板,上钢管的下端焊接固定于上钢板上,下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下钢板,下钢管的上端焊接固定于下钢板上,且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内侧均增设有十字加劲板,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侧均沿周向分布有劲板,十字加劲板和劲板均焊接固定于上钢板和下钢板上,且劲板与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壁焊接固定,支架补强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并排拼接的工字钢,工字钢之间通过三道加劲板加劲固定。
[0005]前述补强连接体系中,所述上钢板贴合焊接固定于工字钢的上端面,下钢板贴合焊接固定于工字钢的下端面;
[0006]前述补强连接体系中,所述依次并排拼接的工字钢为五拼I56b工字钢,工字钢长1100mm,工字钢两面设三道加劲板,三道加劲板分别位于工字钢中心及距两边端间距300mm处各1道,加劲板尺寸为:长480mm、宽76.75mm、厚20mm;
[0007]前述补强连接体系中,所述上钢管和下钢管8均为φ820*15mm钢管,十字加劲板尺寸为:长780mm、宽500mm、厚15mm,劲板尺寸为:上宽50mm、下宽250mm、高300mm、厚20mm;
[0008]前述补强连接体系中,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尺寸为:16
×
1000
×
1000mm。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传统的钢管桩对接接头处沿桩周加焊4块加劲钢板改为接头处采用工字钢补强连接系,同时上下钢管加强,能够增强超长悬臂钢管支架受压弯过程中的稳定性,不需再对钢管支架增加入土深度,现场实施性强,施工安全性高,更加节约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3]实施例
[0014]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针对超长悬臂钢管支架会受压弯导致变形的情况,重点研究了一种悬臂端大于入土深度的支架悬臂中心补强连接,采用Φ820的上钢管2顶部做加强处理,在管壁内侧增设十字加劲板3,厚度为15mm,外侧设置4道劲板4。上部分配梁在Φ630上钢管2底部加宽为5拼I56b工字钢5作为横梁,上贴16
×
1000
×
1000上钢板。Φ630的下钢管8底部做加强处理,在管壁内增设十字加劲板3,厚度为15mm或20mm,外侧设置4道劲板4,从而提高钢管支架整体刚度,增强稳定性,确保上部作业平台的安全。
[0015]具体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支架补强连接结构上下两端的上钢管加强结构和下钢管加强结构,上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上钢板1,上钢管2的下端焊接固定于上钢板1上,下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下钢板7,下钢管8的上端焊接固定于下钢板7上,且上钢管2和下钢管8的内侧均增设有十字加劲板3,上钢管2和下钢管8的外侧均沿周向分布有劲板4,十字加劲板3和劲板4均焊接固定于上钢板1和下钢板7上,且劲板4与上钢管2和下钢管8的外壁焊接固定,上钢管2和下钢管8均为φ820*15mm钢管,十字加劲板3尺寸为:长780mm、宽500mm、厚15mm(下钢管8内十字加劲板3厚度可采用20mm),劲板4尺寸为:上宽50mm、下宽250mm、高300mm、厚20mm,支架补强连接结构包括五个I56b工字钢5依次并排拼接,工字钢5之间通过三道加劲板6加劲固定,工字钢5长1100mm,工字钢5两面设三道加劲板6,三道加劲板6分别位于工字钢中心及距两边端间距300mm处各1道,加劲板6尺寸为:长480mm、宽76.75mm、厚20mm,上钢板1贴合焊接固定于工字钢5的上端面,下钢板8贴合焊接固定于工字钢5的下端面,上钢板1和下钢板7的尺寸为:16
×
1000
×
1000mm。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固定于支架补强连接结构上下两端的上钢管加强结构和下钢管加强结构,上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上钢板(1),上钢管(2)的下端焊接固定于上钢板(1)上,下钢管加强结构包括下钢板(7),下钢管(8)的上端焊接固定于下钢板(7)上,且上钢管(2)和下钢管(8)的内侧均增设有十字加劲板(3),上钢管(2)和下钢管(8)的外侧均沿周向分布有劲板(4),十字加劲板(3)和劲板(4)均焊接固定于上钢板(1)和下钢板(7)上,且劲板(4)与上钢管(2)和下钢管(8)的外壁焊接固定,支架补强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并排拼接的工字钢(5),工字钢(5)之间通过三道加劲板(6)加劲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长悬臂钢管支架补强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1)贴合焊接固定于工字钢(5)的上端面,下钢板(7)贴合焊接固定于工字钢(5)的下端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璞张显亮何浪谢显龙史志强盛键侯石波王鹏邓道彬刘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