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绒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02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植绒辊,与配合辊形成匹配抵接。植绒辊包括辊芯和复合工作层。复合工作层包括:弹性软体层,包覆在辊芯的外周面;以及植绒层,包括设置在弹性软体层外周面的多个纤维,植绒层与配合辊匹配地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随着植绒辊结构的物理变化,可以自动补偿而保证植绒辊与配合辊之间保持匹配的抵接。从而,实现了植绒辊的工作的稳定可靠及使用寿命的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绒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办公设备的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与其它辊轴匹配抵接 的植绒辊。背景纟支术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中,为了完成碳粉搬送、硒鼓充电及硒鼓清洁 等作业,通常设有匹配抵接的多个功能性辊轴。在本领域和本专利技术中,匹配的 抵接是指两个(或多个)功能性辊轴相互接触并保持合适的相互位置,有些情 况下,两个辊轴之间还设置有合适的压力以形成压紧接触,来完成工作作业。 在这一类功能性辊轴中,最为常用和常见的是发泡辊和植绒辊。发泡辊是在辊芯的表面设置有一层发泡材料制成的发泡层作为工作层。由 于发泡层具有较佳的弹性,有利于发泡辊与配合辊形成匹配的抵接,以产生工 作的作用力。但是,发泡层的表面摩擦力大,因此,在工作中,发泡辊容易与 其匹配抵接的配合辊(例如硒鼓、显影辊及转写辊等)发生磨损。另外,随着 发泡辊使用时间增长,发泡层的表面摩擦力会快速下降,发泡辊和配合辊之间 的抵接随之不匹配,从而影响发泡辊的正常工作,例如,清洁效果会随着清洁 次数增加而急剧下降。总之,发泡辊的缺陷是易磨损、不耐用。植绒辊是在辊芯表面植有一层细小纤维,即在辊芯表面设有细小纤维构成 的植绒层作为工作层,植绒层相对配合辊的磨损较小甚至几近没有磨损。但是, 为了保证工作中植绒层与配合辊形成匹配的抵接以满足作业的需要,植绒纤维 在初始状态(未工作时)必须被配合辊压弯变形而产生复原的弹力来提供工作中的作用力;纤维的弹性难以持久,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植绒层的纤维本身产 生了难以复原的变形,失去弹性,不再能产生作用力,从而导致纤维与配合辊 再也难以甚至无法形成匹配的抵接,而影响植绒辊的正常工作,例如,碳粉搬 送量不理想或硒鼓的清洁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如果植绒辊与配合辊之间 的相互位置设置不合理,初始时,纤维变形过大而导致与配合辊匹配抵接的扭3矩过大,同样会导致植绒辊与另一轴辊之间损伤。总之,植绒辊的缺陷是弹性不 持久、不耐用,产品质量难以达到理想要求。综上所述,现有的办公设备中使用的功能性辊轴的结构,存在缺失之处, 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匹配抵接的自动补偿结构及功能的植绒辊, 在长时间使用中,随着工作构件的物理变化,自动补偿以保证植绒辊的纤维能 与配合辊之间保持匹配的相互位置,即保持匹配的抵接,从而提高了植绒辊的 工作质量,延长了植绒辊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绒辊,该植绒辊与配合辊形成匹配抵接,该植绒辊包括辊芯,其特 征在于,该植绒辊还包括复合工作层,该复合工作层包括弹性软体层,包覆 在该辊芯的外周面;以及;f直绒层,包括设置在该弹性软体层外周面的多个纤维, 该植绒层与该配合辊匹配地抵接。优选地,相对于该未设有弹性软体层的植绒辊与该配合辊的形成匹配抵接 的位置,该植绒层更为贴近该配合辊。优选地,该纤维的长度大于该弹性软体层与该配合辊之间的间距。优选地,该植绒层包括粘合层,包括包覆在该弹性软体层的外周面的固 化后的粘接剂;以及纤维层,包括植入在该粘合层中的多个纤维。优选地,该纤维贯穿该粘合层且该纤维的根部与该弹性软体层触接。优选地,该弹性软体层的厚度为1. 5mm至10mm。优选地,该粘合层的粘接剂的厚度为0. 2mm。优选地,该植绒层的纤维的长度为0.1至6mm,纤维的纤维粗度为0. 3至45D。 优选地,该纤维层包括采用静电植绒方法植入在该粘合层中的多个纤维。优选地,该弹性软体层采用离子导电聚氨脂海绵、分子导电聚氨脂海绵、 导电发泡橡胶、导电不发泡橡胶及导电硅胶等导电材料制成。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在于1、 本专利技术的辊芯上设置有弹性软体层和植绒层,构成具有互补作用的复合工作层,综合利用弹性软体层的良好的弹性和植绒纤维的耐磨性,取长补短;2、 本专利技术的植绒层的位置设计为相对于未设有弹性软体层的植绒辊与配 合辊的形成匹配抵接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植绒层更为贴近配合辊;或者,将纤维 的长度设计为大于弹性软体层与配合辊之间的间距。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随着植绒辊结构的物理变化,可以自动补偿 而保ii;隨绒辊与配合辊之间匹配地^氐才妄。在植绒辊使用的初期,因为位置或尺寸的配合使得植绒层过于贴近配合辊, 也就是说,纤维受压更大,纤维的弯曲变形较合适的弯曲程度会更大;但是, 因为纤维此时具有较佳的弹性,而弹性软体层也具有较佳的弹性,纤维会抗拒 变形而压迫弹性软体层产生变形,即将压力传递给弹性软体层,弹性软体层受 压变形并分载压力;压力被弹性软体层分载而变形也被弹性软体层分担后,纤 维相对于配合辊保持合适的相互位置,即保持匹配的抵接;同时,也避免了植 绒辊与配合辊之间的磨损。随着植绒辊使用时间的增长,植绒层的纤维产生难以复原的变形,纤维的 弹性变差,但是,此时纤维对弹性软体层的压迫也减小,即弹性软体层受压产 生的变形量减少,纤维仍然相对于配合辊保持合适的相互位置,即保持匹配的 抵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植绒辊在弹性软体层与纤维的共同作用下,并配合纤 维的初始位置的合理设置,植绒纤维与配合辊之间的相互位置在较长的使用时 间内可以基本保持匹配,即保持匹配的抵接;植绒辊工作稳定,使用寿命延长。附图说明为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附图, 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圓l为本专利技术的植绒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是的植绒辊的横截面。附图中,1植绒辊11辊芯12弹性软体层 13植绒层131纤维 132粘合层2配合辊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 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 以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和实施方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 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植绒辊1与配合辊2匹配地抵接,配合辊2可以是 植绒辊或其它辊轴,图中只是示意。植绒辊1包括辊芯11以及与配合辊2之间形成匹配抵接的复合工作层;辊芯ll可以采用五金材料或树脂类塑料,其形状可以为图示的圆柱状,在 其他实施例中辊芯11也可以是立方体或横截面为其它形状的条状体;复合工作层包括弹性软体层12和植绒层13;弹性软体层12包覆在辊芯11的外周面;弹性软体层12的厚度为1. 5mm至 IO咖;弹性软体层12可以采用海绵(发泡PU)或发泡橡胶(EPDM)、发泡纳米 材料等发泡材料制成,也可以为不发泡材料制成,采用发泡材料是为了提供所 需的弹性,如果不发泡材料可以达到弹性要求则也可以釆用;为了使弹性软体 层12牢固粘附在辊芯11上,最好预先在辊芯11上涂敷胶水作为粘接层;植绒层13与配合辊2匹配地抵接,植绒层13包括多个纤维131组成的纤 维层和粘合层132;粘合层132是一层包覆在弹性软体层12的外周面的0. 2隱厚的粘接剂经固 化后形成的;纤维131贯穿粘合层132且纤维131的根部与弹性软体层12触接。利用静 电植绒的方法在弹性软体层12的外周面植上纤维131; —般的纤维固定方式是 以束为单位的将纤维固定在基板上(就像牙刷上的纤维),纤维的束与束之间有 明显的缝隙,纤维整体分布不均匀,有密度上的偏差;在打印机、复印机等精 密办公设备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绒辊,该植绒辊与配合辊形成匹配抵接,该植绒辊包括辊芯,其特征在于,该植绒辊还包括复合工作层,该复合工作层包括: 弹性软体层,包覆在该辊芯的外周面;以及 植绒层,包括设置在该弹性软体层外周面的多个纤维,该植绒层与该配合辊匹配 地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华王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怡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