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65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清洁气罐和与清洁气罐相连接的清洁水罐;所述清洁气罐包括第一罐体和设置于第一罐体内的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将第一罐体分隔成处于上方的净气室和处于下方的废气室;所述清洁气罐还包括与废气室相连通的进气口、与净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以及设置于净气室内的喷雾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废气自进气口进入废气室内,经过第一过滤层进行过滤,第一过滤层吸附废气内的颗粒物,清洁气体通过第一过滤层进入净气室内,经由排气口排出;喷雾器喷出水雾冲洗第一过滤层使得粘附于第一过滤层上的颗粒物与水混合形成污水汇集于废气室的底部。粒物与水混合形成污水汇集于废气室的底部。粒物与水混合形成污水汇集于废气室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因此需要对工业废气中的烟尘微粒进行净化处理。
[0003]如公开号为CN218687455U所公开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通过设置进气箱稳定废气进气气流,提高废气的处理效率,然而在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过滤网,废气中的颗粒物易于沉积堵塞过滤网,需要频繁更换过滤网,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清洁气罐和与清洁气罐相连接的清洁水罐;所述清洁气罐包括第一罐体和设置于第一罐体内的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将第一罐体分隔成处于上方的净气室和处于下方的废气室;所述清洁气罐还包括与废气室相连通的进气口、与净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以及设置于净气室内的喷雾器;所述清洁水罐包括第二罐体和处于第二罐体内且与废气室相连通的沉淀腔;所述第二罐体包括净水出口、设置于净水出口与沉淀腔之间的第二过滤层以及与沉淀腔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一罐体还包括处于其底部且与废气室相连通的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与进水口相连通。
[0009]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连接于污水出口与进水口之间的第一连通管和设置于第一连通管上的第一开关阀。
[0010]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连接于出水口与喷雾器之间的第二连通管和设置于第二连通管上的水泵。
[0011]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内孔直径大于第二连通管的内孔直径。
[0012]所述进水口处于第二过滤层下方。
[0013]所述第二罐体还包括连接于沉淀腔底部的排污管和设置于排污管上的第二开关阀。
[0014]所述第二罐体还包括连接于沉淀腔上方的补水管和设置于补水管上的第三开关阀。
[0015]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第一框体和铺设于第一框体内的第一吸附炭层;所述第一罐体包括用于支撑第一框体的限位凸起。
[0016]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第二框体和铺设于第二框体内的第二吸附炭层;所述第二罐体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二框体的限位台阶。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废气自进气口进入废气室内,经过第一过滤层进行过滤,第一过滤层吸附废气内的颗粒物,清洁气体通过第一过滤层进入净气室内,经由排气口排出;喷雾器喷出水雾冲洗第一过滤层使得粘附于第一过滤层上的颗粒物与水混合形成污水汇集于废气室的底部;污水经由污水出口和进水口进入沉淀腔内,进入沉淀腔内,水流变缓颗粒物可在沉淀腔内沉淀净化,同时通过第二过滤层对颗粒物进行阻隔,清洁水经由净水出口进入喷雾器内,从而实现循环,高效清洁废气,污水通过沉淀作用可有效的减少颗粒物附着与第二过滤层上,第一过滤层通过冲洗也可减少附着的颗粒物,从而减少更换次数,提高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清洁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清洁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清洁气罐1、清洁水罐2、第一罐体11、第一过滤层12、净气室111、废气室112、进气口113、排气口114、喷雾器115、第二罐体21、沉淀腔22、净水出口211、第二过滤层212、进水口213、污水出口116、第一连通管3、第一开关阀31、第二连通管4、水泵41、排污管214、第二开关阀215、补水管216、第三开关阀217、第一框体121、第一吸附炭层122、限位凸起117、第二框体2121、第二吸附炭层2122、限位台阶2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5]请参照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清洁气罐1和与清洁气罐1相连接的清洁水罐2;清洁气罐1包括第一罐体11和设置于第一罐体11内的第一过滤层12;第一过滤层12将第一罐体11分隔成处于上方的净气室111和处于下方的废气室112;清洁气罐1还包括与废气室112相连通的进气口113、与净气室111相连通的排气口114以及设置于净气室111内的喷雾器115;清洁水罐2包括第二罐体21和处于第二罐体21内且与废气室112相连通的沉淀腔22;第二罐体21包括净水出口211、设置于净水出口211与沉淀腔22之间的第二过滤层212以及与沉淀腔22相连通的进水口213;第一罐体11还包括处于其底部且与废气室112相连通的污水出口116;污水出口116与进水口213相连通。
[0026]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废气自进气口113进入废气室112内,经过第一过滤层12进行过滤,第一过滤层12吸附废气内的颗粒物,清洁气体通过第一过滤层12进入净气室111内,
经由排气口114排出;喷雾器115喷出水雾冲洗第一过滤层12使得粘附于第一过滤层12上的颗粒物与水混合形成污水汇集于废气室112的底部;污水经由污水出口116和进水口213进入沉淀腔22内,进入沉淀腔22内,水流变缓颗粒物可在沉淀腔22内沉淀净化,同时通过第二过滤层212对颗粒物进行阻隔,清洁水经由净水出口211进入喷雾器115内,从而实现循环,高效清洁废气,污水通过沉淀作用可有效的减少颗粒物附着与第二过滤层212上,第一过滤层12通过冲洗也可减少附着的颗粒物,从而减少更换次数,提高清洁效率。
[0027]可选地,装置主体还包括连接于污水出口116与进水口213之间的第一连通管3和设置于第一连通管3上的第一开关阀31。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污水经由污水出口116、第一连通管3和进水口213进入沉淀腔22内,通过第一开关阀31,调节污水水流大小。
[0028]可选地,装置主体还包括连接于出水口与喷雾器115之间的第二连通管4和设置于第二连通管4上的水泵41。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水泵41和第二连通管4将清洁水自沉淀腔22内抽出,经由喷雾器115喷洒至第一过滤层12上,对第一过滤层12进行清洁。
[0029]可选地,第一连通管3的内孔直径大于第二连通管4的内孔直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有效的减缓沉淀腔22内水流的流速,便于颗粒物进行沉淀。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清洁气罐和与清洁气罐相连接的清洁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气罐包括第一罐体和设置于第一罐体内的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将第一罐体分隔成处于上方的净气室和处于下方的废气室;所述清洁气罐还包括与废气室相连通的进气口、与净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以及设置于净气室内的喷雾器;所述清洁水罐包括第二罐体和处于第二罐体内且与废气室相连通的沉淀腔;所述第二罐体包括净水出口、设置于净水出口与沉淀腔之间的第二过滤层以及与沉淀腔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一罐体还包括处于其底部且与废气室相连通的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与进水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连接于污水出口与进水口之间的第一连通管和设置于第一连通管上的第一开关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连接于出水口与喷雾器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辉李兴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市金圣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