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4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包括中骨架;所述中骨架包括前主横梁、后主横梁、左纵梁及右纵梁;所述前主横梁为具有一定长度的中部段向两侧上部外扩延伸状,向上外扩延伸形成左翼横梁段和右翼横梁段;所述后主横梁与所述前主横梁结构相同,且并排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骨架的前后两侧;所述左纵梁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的左上端,所述右纵梁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的右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副车架总成装配后形成一体,可以有效的提高前副车架的整体刚性,提高整车的NVH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副车架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内侧,避免了占用车架外侧的空间,更加方便与车身、减震器等零部件的安装。减震器等零部件的安装。减震器等零部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前副驾总成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前副车架作为汽车前轴重要的承载部件,上连接车身并承载车辆前轴的载荷、下连接和悬架、车轮,固定转向器。其几何尺寸、精度和强度对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整车性能影响很大;
[0003]乘用车一般是承载式车身,副车架固定在车身的下方。商用车的非承载式车身,车身固定在车架上方,副车架固定在车架的下方和两侧;
[0004]现有技术的副车架大多冲焊件,模具多、成本高,而冲焊件承载能力有限,不适合载重量较大的商用车;商用车的副车架固定在车架外侧,占用车架外侧空间,不利于车身、减振器等零部件的安装,同时副车架的精度取决于车架的精度,很难提高悬架的精度很性能;
[0005]现有技术还存在:1、由于冲焊接副车架需要大量的冲焊模具和检具,成本比较高,开发周期比较长,不适合批量较小的车型;2、承载能力有限,不适合GVW较大的车型;3、开发周期长;4、副车架的精度取决于车架的精度,整体精度不高,难控制,造成前轮定位变化比较大,每个新车出厂时必须调整车轮定位参数;5、副车架装在车架外侧,占用外侧空间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可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
[0007]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包括中骨架;
[0008]所述中骨架包括前主横梁、后主横梁、左纵梁及右纵梁;所述前主横梁为具有一定长度的中部段向两侧上部外扩延伸状,向上外扩延伸形成左翼横梁段和右翼横梁段;
[0009]所述后主横梁与所述前主横梁结构相同,且并排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骨架的前后两侧;
[0010]所述左纵梁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的左上端,所述右纵梁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的右上端。
[0011]可选的,所述中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中横梁,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前主横梁和后主横梁之间,且与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中横梁的左上端与左纵梁相固定,所述中横梁的右上端与右纵梁相固定。
[0012]可选的,所述前主横梁成类“U”形结构;
[0013]所述中骨架包括两中横梁,所述两中横梁分别布置设置在靠近前主横梁及后主横
梁处。
[0014]可选的,所述中骨架还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之间,且贴合固定在中横梁上端面上。
[0015]可选的,还包括四个横梁板;所述横梁板为具有一定长度的中部板段向两侧上部外扩延伸状,向上外扩延伸形成左翼区板和右翼区板;
[0016]四个所述横梁板通过左翼区板与左翼横梁段的固定连接及右翼区板与右翼横梁段的固定连接分别固定在前主横梁的前后两侧及后主横梁的前后两侧;
[0017]前主横梁的左翼横梁段两侧面形成横梁安装面,横梁安装面上开设有多个横梁螺栓孔;
[0018]一所述横梁板固定在所述左翼横梁段的一侧面,且其左翼区板开设有多个梁板安装孔,所述多个梁板安装孔与多个横梁螺栓孔一一对应,通过螺栓固定;其横梁板的右翼区板与左翼区板结构和连接结构相同;另一横梁板固定在所述左翼横梁段的另一侧面,右翼区板与左翼区板的结构和连接结构相同。
[0019]可选的,其中四个所述横梁板包括一前横梁板;
[0020]所述前横梁板的具有一定长度的中部板段向两侧上部外扩延伸状,且中部段向两侧下部延伸形成左下翼区板和右下翼区板。
[0021]可选的,还包括两个下支架;
[0022]一所述的下支架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中段下端面上,且位于两横梁板之间;所述下支架与两横梁板相固定;
[0023]另一所述的下支架固定在所述后主横梁中段下端面上,且位于两横梁板之间;所述下支架与两横梁板相固定。
[0024]可选的,所述下支架包括支架安装板、连接板及多个圆柱体构件;
[0025]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在所述支架安装板的下端面,所述连接板下端凹设有多个柱体凹槽,所述多个圆柱体构件固定在所述柱体凹槽中;所述圆柱体构件开设有螺栓过孔;
[0026]所述支架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支架安装孔,所述前主横梁中段开设有多个螺栓过孔,所述支架安装板贴合在所述前主横梁中段形成的安装面上,将多个支架安装孔与多个螺栓过孔一一对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7]两横梁板均开设有多个横梁固定螺栓孔,圆柱体构件的多个螺栓过孔与两个横梁固定螺栓孔一一对应,所述圆柱体构件通过螺栓过孔与两横梁板螺栓固定。
[0028]可选的,所述左纵梁包括支撑主板和平翼板,所述支撑主板与所述平翼板垂直连接设置,成“L”型;
[0029]所述支撑主板内侧分布设有多个支撑圆台,所述支撑圆台的高度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圆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支撑圆台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支撑主板外侧面分布设置多个凸起台,所述凸起台的高度在同一平面上;
[0030]平翼板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平翼圆台,所述平翼圆台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
[0031]所述右纵梁与左纵梁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0032]可选的,还包括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中骨架的左纵梁固定在车架左纵梁内侧上,其中左纵梁上支撑主板外侧面与车架左纵梁的竖直内板相贴合固定,所述左纵梁的平翼板下端面与车架左纵梁的水平内板相贴合固定;相同方式,将所述中骨架的右纵梁固
定在车架右纵梁上。
[0033]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的安装方法,所述中骨架为铸造成型的类“U形”一体结构,中骨架包括前主横梁、后主横梁、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及安装平台,前主横梁、后主横梁及中横梁的左上端均固定在所述左纵梁,且其右上端均固定在所述右纵梁上,所述安装平台固定在所述中横梁上且位于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之间;
[0034]S1,将两个下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前主横梁和后主横梁的中部段下端面上;
[0035]S2,将四个横梁板设置的左翼区板及右翼区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前主横梁及后主横梁的左翼横梁段及右翼横梁段;
[0036]S3,将一下支架与前主横梁上的两个横梁板相固定,另一下支架与后主横梁上的两个横梁板相固定;
[0037]S4,将中骨架的左纵梁固定在车架左纵梁内侧上,其中左纵梁上支撑主板外侧面与车架左纵梁的竖直内板相贴合固定,所述左纵梁的平翼板下端面与车架左纵梁的水平内板相贴合固定;相同方式,将所述中骨架的右纵梁固定在车架右纵梁上。
[003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9]1.本技术形成一体,可以有效的提高前副车架的整体刚性,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0040]2.使得悬架的上下摆臂可以直接固定在副车架总成上,保证悬架的精度,减少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有利于整车性能的保证;
[0041]3.可以有效的增大车架外侧空间,便于车身、减振器和弹簧等零部件的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骨架;所述中骨架包括前主横梁、后主横梁、左纵梁及右纵梁;所述前主横梁为具有一定长度的中部段向两侧上部外扩延伸状,向上外扩延伸形成左翼横梁段和右翼横梁段;所述后主横梁与所述前主横梁结构相同,且并排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骨架的前后两侧;所述左纵梁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的左上端,所述右纵梁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的右上端;所述左纵梁包括支撑主板和平翼板,所述支撑主板与所述平翼板垂直连接设置,成“L”型;所述支撑主板内侧分布设有多个支撑圆台,所述支撑圆台的高度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圆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支撑圆台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支撑主板外侧面分布设置多个凸起台,所述凸起台的高度在同一平面上;平翼板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平翼圆台,所述平翼圆台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右纵梁与左纵梁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骨架还包括至少一中横梁,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前主横梁和后主横梁之间,且与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中横梁的左上端与左纵梁相固定,所述中横梁的右上端与右纵梁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横梁成类“U”形结构;所述中骨架包括两中横梁,所述两中横梁分别布置设置在靠近前主横梁及后主横梁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骨架还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固定在所述前主横梁与后主横梁之间,且贴合固定在中横梁上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于车架内侧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横梁板;所述横梁板为具有一定长度的中部板段向两侧上部外扩延伸状,向上外扩延伸形成左翼区板和右翼区板;四个所述横梁板通过左翼区板与左翼横梁段的固定连接及右翼区板与右翼横梁段的固定连接分别固定在前主横梁的前后两侧及后主横梁的前后两侧;前主横梁的左翼横梁段两侧面形成横梁安装面,横梁安装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银陈皓利章磊米志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苇渡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