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12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该防风棚由覆设了三防布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对接拼组而成;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是由主立柱、副立柱、横梁组合成的方体框架,其中,主立柱是高度可调的套管结构,且底部固设有能在地面设置的锚固组件;第一框架上的三防布与第二框架上的三防布设置形式相同,均包括顶层三防布、上层三防布和下层三防布;其中,上层三防布的底部覆盖在下层三防布顶部的外侧;上层三防布上开设有用于待焊管道穿过的收束半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拆方便、轻便稳固、便于移动、高度可调节,能适应多种不同管径的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在对大口径管道焊接作业时使用,用于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防风。用于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防风。用于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防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焊接施工时使用的辅助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站建设施工中大口径管道焊接作业时,风对焊接质量具有影响,采用气体保护焊方法焊接时风速不得超过2m/s,采用其他焊接方法焊接时风速不得超过8m/s,日常焊接大口径管道时,通常搭设防风棚来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防风。
[0003]目前,管道焊接时搭设的防风棚一般有两种:
[0004](1)使用脚手架搭设框架,并在框架上覆盖帆布或防火布,形成防风棚。该种结构的防风棚,稳固性好,但拆装一次费时费力,不便于移动,而且脚手架比较重,用于高空作业时运输脚手架比较费力;
[0005](2)使用φ18

φ22的钢筋焊接框架,并在框架上覆盖帆布或防火布,形成防风棚。该种结构的防风棚,重量虽轻,但不易拆装,不适合高空移动作业,而且稳固性不足。
[0006]另外,上述两种形式的防风棚还都存在覆设帆布或防火布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风棚搭设困难、拆装不便、稳固性差、高空作业移动不便、三防布覆设费力等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该防风棚由覆设了三防布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对接拼组而成;
[0009]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是由主立柱、副立柱、横梁组合成的方体框架,其中,主立柱的底部固设有能在地面设置的锚固组件;主立柱包括下套管和上套管,下套管的顶部由上而下等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上套管的底部装配有能置于所述调节孔中的弹簧销,上套管底部置于下套管内,并在弹簧销和调节孔的配合下与下套管相固定;
[0010]第一框架上的三防布与第二框架上的三防布设置形式相同,均包括覆设在横梁之间的顶层三防布、覆设在上套管和副立柱之间的上层三防布以及覆设在下套管和副立柱之间的下层三防布;其中,上层三防布的底部覆盖在下层三防布顶部的外侧;
[0011]上层三防布上开设有用于待焊管道穿过的收束半孔。
[0012]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每个副立柱均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且上立柱与下立柱之间具有间隙;
[0013]上层三防布覆设在上套管和上立柱之间,下层三防布覆设在下套管和下立柱之间;
[0014]上层三防布的收束半孔位于上立柱与下立柱之间的间隙处。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连接在主立柱和副立柱之间的横梁,与主立柱铰接相连。
[0016]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限定,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通过活动连接扣对接固定。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上层三防布与下层三防布的层叠部分通过魔术贴粘贴固定。
[0018]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限定,顶层三防布上开设有排烟孔;下层三防布上开设有人员通道,且人员通道通过拉链实现开合。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由第一框架、第二框架通过活动连接扣左右对接而成,安装或拆卸方便省力,通过锚固组件临时固定在地面上,能够防风防倾覆,而且由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组合形成的框架结构轻便稳固,更便于移动。其中,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中的主立柱高度可调节,进而能根据待焊管道管径大小适应性调整框架整体高度,使形成大小合适的防风空间。另外,高度可调节的框架结构,配合三防布上的收束半孔,能形成多种管径管道焊接时使用的防风棚。(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组合后两个收束半孔对接形成收束孔,该收束孔类似于“运动裤裤腰”形式,能随待焊管道管径大小变化而变化。)
[0021](2)本技术中的三防布预覆设在框架各面(除地面侧),减少了每次搭设防风棚时均需重新覆设三防布的工作量。
[0022](3)本技术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中连接在主立柱和副立柱之间的横梁与主立柱铰接相连,拆卸后,可以将副立柱折向主立柱,使立体框架变为平面矩形框架,更便于运输转移。
[0023](4)本技术中顶层三防布上设有排烟孔,能较好的排出焊接烟尘。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安拆方便、轻便稳固、便于移动、高度可调节,能适应多种不同管径的管道,本技术适合在对大口径管道焊接作业时使用,用于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防风。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的上半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的下半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的主立柱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活动连接扣;4、主立柱;5、副立柱;6、横梁;7、上套管;8、下套管;9、调节孔;10、弹簧销;11、锚固环;12、锚固桩;13、上立柱;14、下立柱;15、顶层三防布;16、上层三防布;17、下层三防布;18、魔术贴;19、收束半孔;20、排烟孔;21、人员通道;22、待焊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实施例 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由镀锌管构成的框架以及包裹在框架外侧(除地面侧)的三防布,三防布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形成有收束口,收束口用于供待焊管道22穿过,并包裹在待焊管道22外侧,使本实施例闭合,以起到挡风作用。
[0035]具体的,框架由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通过活动连接扣3对接拼组而成。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结构相同,都是由主立柱4、副立柱5和横梁6组合成的方体框架,以第一框架1为例对其结构进行阐述:
[0036]如图2所示,第一框架1临近第二框架2的两个立柱为副立柱5,远离第二框架2的两个立柱为主立柱4,两个主立柱4之间以及副立柱5与主立柱4之间连接的为横梁6(两个副立柱5之间不连接横梁6或者其它结构)。其中,连接在主立柱4和副立柱5之间的横梁6与主立柱4铰接相连,其它横梁6与主立柱4或者副立柱5均为固定连接,使能够将横梁6连带副立柱5折向主立柱4(如图2中箭头所示)。
[0037]进一步的,每个主立柱4均是高度可调的套管结构,如图5所示,主立柱4包括下套管8以及置于下套管8中的上套管7。其中,下套管8的顶部由上而下等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9,上套管7的底部装配有能置于调节孔9中的弹簧销10,当上套管7底部置于下套管8内部后,控制弹簧销10定位在某个高度的调节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其特征在于:该防风棚由覆设了三防布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对接拼组而成;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是由主立柱、副立柱、横梁组合成的方体框架,其中,主立柱的底部固设有能在地面设置的锚固组件;主立柱包括下套管和上套管,下套管的顶部由上而下等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上套管的底部装配有能置于所述调节孔中的弹簧销,上套管底部置于下套管内,并在弹簧销和调节孔的配合下与下套管相固定;第一框架上的三防布与第二框架上的三防布设置形式相同,均包括覆设在横梁之间的顶层三防布、覆设在上套管和副立柱之间的上层三防布以及覆设在下套管和副立柱之间的下层三防布;其中,上层三防布的底部覆盖在下层三防布顶部的外侧;上层三防布上开设有用于待焊管道穿过的收束半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管道焊接用防风棚,其特征在于:每个副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元刘辉李云波王滨峰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