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板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82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伏板基板,其包括玻纤芯层,所述玻纤芯层的上表面喷涂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所述玻纤芯层的下表面喷涂有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所述玻纤芯层包括两层玻璃纤维复合毡,两层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之间通过聚氨酯粘合剂连接;所述玻纤芯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通过模压发泡成型为一体结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弯曲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破裂和开裂等问题,又能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候性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材料的稳定性能;并且,该光伏板基板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和应用。广和应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板基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板基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急速地增长,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关于太阳能电池和其发电组件的研究和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太阳能电池组件是由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再使用钢化玻璃、封装胶膜和基板对其进行组装和保护。其中,基板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最外层,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为了使太阳能电池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并维持最佳的使用寿命,基板应具有可靠的电气绝缘性、水汽阻隔性和良好的耐老化性,其中,优异的水汽阻隔性和耐水解性能是衡量基板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0003]目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因其具有强度高、耐候性好、热稳定性强等优点成为现阶段市面上的主流基板。但PET也存在韧性及抗弯曲性能欠佳、水汽透过率高、耐水解、耐候性能差的缺点,从而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破裂和开裂等问题,且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难以保持材料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基板使用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又具备高韧性、高抗弯强度、高水汽阻隔性、耐水解性能、耐候性能的光伏板基板。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光伏板基板,其包括玻纤芯层,所述玻纤芯层的上表面喷涂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所述玻纤芯层的下表面喷涂有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所述玻纤芯层包括两层玻璃纤维复合毡,两层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之间通过聚氨酯粘合剂连接;所述玻纤芯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通过模压发泡成型为一体结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的克重为250g/m2,所述聚氨酯粘合剂的克重为1200g/m2。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玻璃纤维连续原丝毡两种毡体有机复合而成。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为聚酰亚胺(PI)、聚乙烯醇(PVA)或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物;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为聚酰亚胺(PI)、聚乙烯醇(PVA)或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物。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均为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物。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物中的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按照1:1.5的比例混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的克重均为350g/m2~500g/
m2;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的克重为350g/m2~500g/m2。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远离所述玻纤芯层的一面覆设有第一装饰层;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远离所述玻纤芯层的一面覆设有第二装饰层。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装饰层为柔性纤维PET类面料、柔性纤维PP类面料、或丙纶与玻纤混纺面料;所述第二装饰层为柔性纤维PET类面料、柔性纤维PP类面料、或丙纶与玻纤混纺面料。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装饰层的厚度为0.3mm~2mm;所述第二装饰层的厚度为0.3mm~2mm。
[0016]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板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光伏板基板通过玻纤芯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有机复合而成,既能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弯曲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破裂和开裂等问题,又能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候性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材料的稳定性能;并且,该光伏板基板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板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板基板覆设装饰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
[0022]1、玻纤芯层;2、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3、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4、第一装饰层;5、第二装饰层;11、聚氨酯粘合剂;12、玻璃纤维复合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6]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板基板,其包括玻纤芯层1,所述玻纤芯层1的上表面喷涂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2,所述玻纤芯层1的下表面喷涂有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3;所述玻纤芯层1包括两层玻璃纤维复合毡12,两层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12之间通过聚氨酯粘合剂11连接;所述玻纤芯层1、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2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3通过模压发泡成型为一体结构。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12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玻璃纤维连续原丝毡两种毡体有机复合而成,使短切毡和连续毡的不同性能相互渗透,优势互补。
[0029]下面,针对本实施例玻纤芯层1的结构及克重配置,与不同复合结构及不同克重的对比实例进行机械性能验证,见下表一。
[0030]表一:本实施例与对比实例的机械性能数据
[0031][0032][0033][0034]表一中,GF表示为玻璃纤维复合毡12,PU表示为聚氨酯粘合剂11,200gPU*2表示为200g聚氨酯粘合剂11分两次涂覆,200gPU*4表示为200g聚氨酯粘合剂11分四次涂覆。
[0035]从表一可以看出,当本实施例的玻纤芯层1采用250gGF+1200gPU+250gGF的配置,也即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12的克重优选为250g/m2,所述聚氨酯粘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板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纤芯层,所述玻纤芯层的上表面喷涂有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所述玻纤芯层的下表面喷涂有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所述玻纤芯层包括两层玻璃纤维复合毡,两层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之间通过聚氨酯粘合剂连接;所述玻纤芯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通过模压发泡成型为一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板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的克重为250g/m2,所述聚氨酯粘合剂的克重为1200g/m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板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毡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玻璃纤维连续原丝毡两种毡体有机复合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板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为聚酰亚胺、聚乙烯醇或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物;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为聚酰亚胺、聚乙烯醇或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板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其伟李路兴夏甘池姚杏梅袁瑞建陈蓬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