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06241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结构如式I所示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R选自R选自n为2~10的整数;但不包括:R选自n为2、3。本发明专利技术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活性,且对皮质酮诱导的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优于母核阿朴菲,说明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功能和抗抑郁效果;且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能够显著增加旷场实验中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显著缩短悬尾实验与强迫游泳不动实验中不动时间,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保护药物中的应用。保护药物中的应用。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种阿朴菲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0002]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典型的情绪情感障碍疾病,在临床上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并可能同时伴有自杀自残观念以及躯体症状等,患者自杀死亡率高达15%~25%。在全球,抑郁障碍占精神障碍疾病首位,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3.5亿存在或表现出抑郁症状的患者。不仅如此,抑郁症还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抑郁症正逐步成为威胁人类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第二大杀手疾病,仅次于癌症。抑郁症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以至家庭与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和影响。抑郁症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2030年,抑郁症将跃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根据抑郁症的单胺假说,单胺能神经传递的增加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0003]尽管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负担也越来越重,但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传统的一线治疗,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结构如式I所示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其中,R选自n为2~10的整数;但不包括:R选自n为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其特征在于:n为2~6的整数;但不包括:R选自n为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选自n为2、3、6。4.结构如下所示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路线如下:其中,R、n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缚酸剂存在的条件下,在催化剂作用下,式IV所示的阿朴菲与RCOOH发生酰胺缩合反应,得到中间体III;步骤(2)、在催化剂作用下,中间体III与式所示的双取代溴烷反应,得到中间体II;步骤(3)、在避光条件下,中间体II与硝酸银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阿朴菲类生物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所述的阿朴菲和RCOOH的摩尔比为1:1~1.1:1;所述的催化剂为EDCI、HoBt;所述的阿朴菲和EDCI的摩尔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博岳莎莎钟沛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