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撞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623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拆卸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向撞击装置,包括筒体、锤击部、提升组件、换向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筒体内部中空;所述锤击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其一端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锤击部连接,所述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输出头和第二输出头;固定组件用于对所述换向撞击装置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组件提升锤击部、筒体导向,完成重锤垂直打击,并通过第一输出头和所述第二输出头传递撞击力,从而达到作用力经度转角传递打击拆卸紧配螺栓的目的,实现了在狭小空间内作业的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撞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拆卸工装
,具体地,涉及一种换向撞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艉轴系拆检时都要拆除各轴与轴(推力轴、中间轴和艉轴)之间的紧配联接螺栓,通常拆卸是先将螺母打松拆出来,然后使用大锤打击松出,但有些设计其空间位置比较小,见下图1中前轴封到法兰联轴螺栓之间的距离比较狭窄,对使用大锤有效打击空间不够(见下图2),此时需要工作人员角度快频率地对螺栓进行拆卸,这样一方面锤击力度不够,拆卸时间长,进而延长了工期,使得船舶无法快速投入工作,大大提高了船舶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频繁敲击难度大,人工损耗大,提高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撞击装置,该换向撞击装置可以应用于狭小空间内的联轴螺栓的拆卸,通过将纵向的撞击力转化为横向的撞击力,从而对螺栓进行撞击拆卸,提高了拆卸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拆卸方式在狭小空间无法有效打击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撞击装置,包括:
[0005]筒体,所述筒体内部中空;
[0006]锤击部,所述锤击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部;
[0007]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其一端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锤击部连接,用于将所述锤击部拉起并释放;
[0008]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输出头和第二输出头,所述第一输出头远离所述第二输出头的一端向上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输出头远离所述第一输出头的一端与待拆螺栓相对,所述第一输出头和所述第二输出头的接触面互为斜面;
[0009]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用于对所述筒体进行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提升组件包括:
[0011]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
[0012]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0013]提升绳,所述提升绳绕接于所述滑轮组上,其一端向外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
[0014]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提升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向下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内部;
[0015]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且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卡入所述锤击部顶部卡槽内;
[0016]解锁部,所述解锁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腔的顶部,用于对自锁机构解锁从而释放所述锤击部。
[0017]优选地,所述自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体、间隔设置于两个夹体之间的弹
簧和连接板,所述弹簧设置于两个所述夹体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体铰接,所述导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两个所述夹体底部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可卡入所述卡槽内;
[0018]所述解锁部为锥形台,可将两个所述夹体的上部分撑开进而使得两个所述夹体的下部分闭合,从而释放所述锤击部。
[0019]优选地,两个所述夹体底部相背的一侧均为斜面。
[0020]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L筒,其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所述第一输出头和所述第二输出头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竖直通道和所述水平通道内。
[0021]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头和所述第二输出头上的导销,所述竖直通道和所述水平通道上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导销相对应的导槽。
[0022]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的支撑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筒体侧面的两个L板、设置于两个所述L板之间的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L板远离筒体一端的两个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所述L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U形固定架。
[0023]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的固定支撑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撑底部的可调支撑。
[0024]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L板之间的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的升降螺杆、设置于所述升降螺杆底部的底垫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螺杆顶部的第一旋转把手。
[0025]优选地,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螺杆设置于所述水平调节螺杆一端的第二旋转把手,所述水平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出所述L板。
[0026]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侧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组件提升锤击部、筒体导向,完成重锤垂直打击,并通过第一输出头和所述第二输出头传递撞击力,从而达到作用力经度转角传递打击拆卸紧配螺栓的目的,实现了在狭小空间内作业的功能,不需要人工小角度、高频率地锤击,降低了拆卸难度,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使得船舶可以很快投入使用,进而降低了船舶维修成本。
[002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0]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法兰联轴螺栓安装示意图;
[0031]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人工拆卸法兰联轴螺栓示意图;
[0032]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换向撞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3]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图3的侧视图;
[0034]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35]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36]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图3中K向结构示意图;
[0037]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换向撞击装置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9]请参照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撞击装置,包括筒体1、锤击部2、提升组件3、换向组件4以及固定组件5。筒体1内部中空,锤击部2滑动连接于筒体1的内部,提升组件3设置于筒体1的顶部,其一端伸入筒体1的内部(具体通过筒体1上面的通孔伸入)并与锤击部2连接,用于将锤击部2拉起并释放,换向组件4设置于筒体1的底部,用于将锤击部2在竖直方向产生的动能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冲击能,从而对联轴螺栓进行敲击,固定组件5设置于筒体1上,用于对筒体1进行固定。
[0040]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可以选用耐磨、耐撞击的金属或者其他合金钢制成。该筒体1的形状为圆柱形,内部设置有圆柱形中空区域,锤击部2可以在中空区域上下滑动。筒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通孔,为提升组件3和换向组件4的安装提供便利。筒体1的侧周还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1,多个透气孔11呈矩阵分布于筒体1的侧面(参见图4),锤击部2在上下活动时,里面空间的气体可从多个透气孔11快速排出或吸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锤击部2在筒体1内部运动时的空气阻力,使得锤击部2的势能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中空;锤击部,所述锤击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其一端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锤击部连接,用于将所述锤击部拉起并释放;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输出头和第二输出头,所述第一输出头远离所述第二输出头的一端向上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输出头远离所述第一输出头的一端与待拆螺栓相对,所述第一输出头和所述第二输出头的接触面互为斜面;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用于对所述筒体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提升绳,所述提升绳绕接于所述滑轮组上,其一端向外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提升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向下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内部;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且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卡入所述锤击部顶部卡槽内;解锁部,所述解锁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腔的顶部,用于对自锁机构解锁从而释放所述锤击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体、间隔设置于两个夹体之间的弹簧和连接板,所述弹簧设置于两个所述夹体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体铰接,所述导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两个所述夹体底部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学军杨胜强国瑰宝吕仁镇肖鹏程符葵王启峰陈健豪徐秋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