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触控板模块及其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74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触控板模块及其发光装置。该发光触控板模块包含:一表层,透光并提供物体接近或接触;一感测器,感测物体接近或接触时的位置信息;一发光装置,设置于表层与感测器间具有一发光模式;及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感测器,根据位置信息驱动发光装置的发光模式;其中发光装置具有多数区域,并包含至少一导光层,各导光层具有相对的出光面与底面,底面设有微元件以改变光线入射后的光路,各导光层设有至少一遮光元件,各遮光元件定义该些区域,当发光装置在发光模式时,发光装置对应感测物体接近或接触位置的区域发光,其他区域不发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触控板模块的发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分区发光且利用光影与操作者手势互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板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分区发光回馈操作者手势的发光触控板模块及其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板(Touch Sensitive Surface)的应用极广,诸如笔记型电脑与触控式手机等等。触控板可提供许多功能,例如在图形用户界面(Gr即hicalUser Interface, GUI)中的控制游标移动、视窗巻动以及虚拟式按键(Virtual Button)输入等功能,但是在照明度较低的使用环境中,触控板所在位置与边界也随之不明显,往往造成操作者困扰。 另外,随着笔记型电脑与触控式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薄轻化与时尚化,整体可客制利用的空间相对减少,因此致力于开发可供多元应用的输入介面软/固件与硬件结构之余,能够兼顾炫目与加乘效果的触控板/荧幕也成为研发课题之一。然而,寻求小型化与薄型化的视觉效果产生元件与整合至触控板后的有效控制机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触控板及其视觉效果产生元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触控板模块及其发光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触控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 触控板模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应用发光装置、微元件与遮光元件控制发光 触控板模块在发光模式下的发光与不发光区域,从而与使用者单点与多点触控操作类型产 生互动发光效果,非常适于实用。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在于,克服现有的视觉效果产生元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发光触控板模块的发光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藉由微元件控制自 光源而来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并且以遮光元件定义导光层各区域,因此可以使入射到各区 域的光线不互相干扰而达成分区发光的效果,并且也能够让不同颜色而入射到同一区域的 光线产生色彩变化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一种发光触控板模块,包含一表层,是可透光而提供一物体接近或接触;一感测器,是 用以感测该物体接近或接触时的一位置信息;一发光装置,设置于该表层与该感测器之间 并具有一发光模式;以及一控制器,是电性连接于该感测器,以根据该位置信息驱动该发光 装置的发光模式;其中该发光装置具有多数区域,并包含至少一导光层,各该至少一导光层 具有相对的一出光面与一底面,该底面设有微元件以改变光线入射后的一光路,各该至少一导光层设有至少一遮光元件,该至少一遮光元件定义该些区域,其中当该发光装置在该 发光模式时,该发光装置对应于感测该物体接近或接触的位置的区域为发光,其他区域为 不发光。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导光层包含相叠合的一第一导光层与一第二导光层,该第一导光层的一侧面与该第二导光层的一侧面分设有一阻光元件,其中各该侧面为不同侧。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其中若各该阻光元件是一黑胶,并且若该第一导光层与该第二导光层的该出光面的面积不相等或该出光面不重合时,该黑胶向上延伸设置至该第一导光层的该底面的边界,或向下延伸设置至该第二导光层的一顶面的边界;若各该阻光元件为一细缝,该些细缝分别设置于各该导光层的该光路上的内部周缘位置。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其中对应于该些区域的该微元件的密度、位置以及形状的至少其中一个并不相同,以控制各该些区域的发光效果,并且该微元件是以网版印刷或激光加工形成的微细构造。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其中发光的该些区域与不发光的该些区域形成十字 形、井字形或棋盘式的光影类型,该井字形的光影类型是对应于縮放物件或旋转物件的应 用程序操作。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其中各该至少一遮光元件为一割痕以及一胶条的至 少其中一个,并且各该至少一导光层的层体中以及表面上的至少其中一个设有文字、数字、 符号或图案。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发光触控板模块的发光装置,其具有可发光的多数区域,并设置于一感测器上,其中该感测器是用以感测一物体接近或接触,该发光装置包含至少一导光层,该至少一导光层包含相对的一出光面以及一底面,该底面设有一微元件以改变光线入射后的一光路,各该至少一导光层设有至少一遮光元件,该至少一遮光元件定义该些区域,藉此以使对应于感测到的该物体接近或接触位置的区域为发光,其他区域为不发光。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导光层包含相叠合的一第一导光层与一第二导光层,该第一导光层的一侧面与该第二导光层的一侧面分设有一阻光元件,各该侧面为不同侧;若各该阻光元件是一黑胶,并且若该第一导光层与该第二导光层的该出光面的面积不相等或该出光面不重合时,该黑胶向上延伸设置至该第一导光层的该底面的边界,或向下延伸设置至该第二导光层的一顶面的边界;若各该阻光元件为一细缝,该些细缝分别设置于各该导光层的该光路上的内部周缘位置。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光层中设有多数个沿 一第一轴向设置的该至少一遮光元件,该第二导光层中设有多数个沿一第二轴向设置的该 至少一遮光元件,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交。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的发光装置,其中发光的该些区域与不发光的该些区域形成不同的光影类型,以至少分别对应于縮放或旋转物件的应用程序操作。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的发光装置,其中各该至少一遮光元件是一割痕以及一胶条的至少其中一个,各该导光层的层体中以及表面上的至少其中一个设有文字、数字、 符号或图案。 前述的发光触控板模组模块的发光装置,其中对应于该些区域的该微元件的密 度、位置以及形状的至少其中一个并不相同,以控制各该些区域的发光效果,以及该微元件 是以网版印刷或激光加工形成的微细构造。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 明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触控板模块,包含表层、感测器、控制器 以及发光装置。表层可透光而可提供物体接近或接触的标的。感测器则是用以感测物体接 近或接触时的物体的位置信息。控制器电性连接至感测器而根据位置信息来驱动发光装置 的发光模式。发光装置设于表层与感测器之间并具有多数个区域。此些发光装置包含一个 或多个导光层,各导光层具有相对的出光面与底面,且底面设有微元件以改变光线入射后 的光路。各导光层还设有一个或多个遮光元件以定义这些区域。 当发光装置处于发光模式时,发光装置上对应于感测到物体接近或接触的区域被 驱动而发光,其他区域则不发光。 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触控板模块的发光装置,其具有可发光的多数个区域且设置于感测器上。其中,感测器用以感测物体的接近或接触。此发光装置包含至少一导光层,各导光层包含相对的出光面以及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触控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表层,是透光而提供一物体接近或接触;一感测器,是用以感测该物体接近或接触时的一位置信息;一发光装置,设置于该表层与该感测器之间并具有一发光模式;以及一控制器,是电性连接于该感测器,以根据该位置信息驱动该发光装置的发光模式;其中该发光装置具有多数区域,并包含至少一导光层,各该至少一导光层具有相对的一出光面与一底面,该底面设有微元件以改变光线入射后的一光路,各该至少一导光层设有至少一遮光元件,该至少一遮光元件定义该些区域,其中当该发光装置在该发光模式时,该发光装置对应于感测该物体接近或接触的位置的区域为发光,其他区域为不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杰许新富陈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