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介质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09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介质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介质包含经配置而在其间具有间隙的一对电极、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电解质、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向另一电极的一侧的导电性多孔层、由所述多孔层保持的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分散在所述电解质中并形成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第二电致变色染料。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均是氧化型染料或还原型染料。用于使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第二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电压的阈值满足特定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介质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显示介质使用电致变色染料("EC染料"),该染料因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所 致而可逆地改变物质的光吸收。这种显示介质可包含在透明电极间层积含EC染料的薄层 和电解液或电解质层的结构,或EC染料溶解在电解液中的结构。当电压经由透明电极施加 至层积的含EC染料的薄层和电解质层时,含EC染料的薄层的整个表面因电化学氧化还原 反应所致而经历可逆的发色或消色反应。 在使用EC染料的显示介质中,因为图像显示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优异的图像保 持性并且是光吸收型的,因此即使在强烈的室外光线下也可以得到基本上与视角无关的清 晰显示。鉴于此,使用EC染料的显示介质作为机动车用防眩镜和调光玻璃具有优异的特 性。此外,使用EC染料的显示介质不需要偏光板,并由于该显示介质是不依赖于视角的光 接收型而具有优异的可视性。使用EC染料的显示介质还具有简单的构造,因此易于大型 化。此外,通过适当选择含EC染料的薄层可以得到各种色调,通过中断电子的移动以维持 氧化还原状态可简单地实现静态显示。此外,在使用EC染料的显示介质中,不需要电能来 维持静态显示,由此赋予诸如低能耗等各种有利之处。 已经公开了关于使用EC染料的显示介质的各种技术。例如,日本特开 2003-25540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显示介质,其中电解质层插入在一对透明电极之间,所述电 极的至少一个的表面上形成有多孔层34,以使多孔层彼此面向,并层积含有不同EC染料的 多个多孔层。 日本特开2004-151265号公报公开了包含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势或不同的磁滞特性的多种电致变色染料的电解质层,和EC染料由多孔层保持的构造。 日本特开2006-10666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显示电极的对电极的表面上层积或混合两种以上的形成不同颜色的电致变色组合物而形成的显示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组合物在达到发色状态的阈值电压、达到消色状态的阈值电压、用于获得足够的色浓度所需的电荷量或用于实现充分的消色所需的电荷量中的至少一个方面彼此不同。 日本特开2007-52171号公报公开了吸附在显示介质的多孔层中的作为EC染料的三苯基甲烷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显示介质和显示装置,与不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构成的显示介 质相比,所述显示介质中含有的特定电致变色染料可有效地且选择性地发色,并能够抑制 各颜色间的混色。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介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包括配 置为其间具有间隙的一对电极;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电解质;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向另一电极的一侧的导电性多孔层;由所述多孔层保持的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分散在所述电解质中并形成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其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均是通过电化学氧化反应而发色且通过电化学还原反应而消色的氧化染料(氧化型染料),或是通过电化学还原反应而发色且通过电化学氧化反应而消色的还原染料(还原型染料),用于使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中的每一个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各电压的阈值满足由下式(1)表示的关系。<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式(1) 式(1)中,E1表示用于使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电压的阈值的绝对值,E2表示用于使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电压的阈值的绝对值。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的分子间的电子迁移所致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或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中的一个达到发色状态,而同时另一个达到消色状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在各发色状态下形成多种颜色,将不同的电压阈值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以形成各个多种颜色中的每一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在各发色状态下形成多种颜色,将不同的电压阈值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以形成各个多种颜色中的每一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示介质,所述显示介质还包含由所述多孔层保持的形成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第三电致变色染料,和分散在所述电解质中并形成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第四电致变色染料,其中,当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为还原型染料时,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为氧化型染料,而当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为氧化型染料时,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为还原型染料,用于使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中的每一个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各电压的阈值满足由下式(2)表示的关系。<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式(2) 式(2)中,E3表示用于使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电压的阈值的绝对值,E4表示用于使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电压的阈值的绝对值。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通过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与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的分子间的电子迁移所致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或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中的一个达到发色状态,而另一个达到消色状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所述第三电致变色染料在各发色状态下形成多种颜色,将不同的电压阈值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以形成各个多种颜色中的每一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所述第四电致变色染料在各发色状态下形成多种颜色,将不同的电压阈值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以形成各个多种颜色中的每一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所述电解质包含非发色的氧化还原剂。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非发色的氧化还原剂由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其上未设置所述多孔层的一个电极保持,以使保持所述非发色的氧化还原剂的电极的那一侧面向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示介质,其中,蓄积电荷的电荷蓄积部件设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其上未设置所述多孔层的一个电极上,以使设置所述电荷蓄积部件的电极的那一侧面向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在一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介质,所述显示介质包含:配置为其间具有间隙的一对电极;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电解质;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向另一电极的一侧的导电性多孔层;由所述多孔层保持的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分散在所述电解质中并形成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其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均是通过电化学氧化反应而发色且通过电化学还原反应而消色的氧化型染料,或通过电化学还原反应而发色且通过电化学氧化反应而消色的还原型染料,并且用于使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中的每一个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各电压的阈值满足由下式(1)表示的关系:E1<E2式(1)其中,式(1)中,E1表示用于使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电压的阈值的绝对值,E2表示用于使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染料由消色状态变化为发色状态而施加至所述一对电极的电压的阈值的绝对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辰浦智明石量磁郎町田义则重广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