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及测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01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及测评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车轮悬空后通过力矩测量仪分别测量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的步骤;所述测评方法通过充分考虑用户工况,分别测量无制动、制动后、驻车制动器作用后等工况下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从而判定整车的拖滞力矩;通过标准化测量操作方法,确保测量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可以得到稳定的数据结果,便于对比与优化。便于对比与优化。便于对比与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及测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质量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及测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减少整车油耗及尾气排放成为各个主机厂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而降低整车拖滞力矩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业内普遍采用测试台架进行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其测量值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整车实际拖滞力矩水平;而目前的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尚不成熟,无法覆盖所有的用户工况,且缺少统一的基准进行对比。业内普遍采用测试台架进行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其测量值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整车实际拖滞力矩水平;而目前的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尚不成熟,无法覆盖所有的用户工况,且缺少统一的基准进行对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及测评方法,其通过充分考虑用户工况,分别测量无制动、制动后、驻车制动器作用后等工况下的整车拖滞力矩;通过标准化测量操作方法,确保测量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可以得到稳定的数据结果,便于对比与优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其包括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车轮悬空后通过力矩测量仪分别测量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的步骤。
[0005]进一步,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举升步骤: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其车轮悬空,并使车轮以预设车速转动至少一周,确保车轮转动无异常卡滞;
[0007]驱动轴拖滞力矩测量步骤:在主动轴驱动的车轮上依照车轮螺栓位置选定三个以上等效测量点,在适应测量点的位置接入力矩测量仪,缓慢驱动车轮使其向车辆行驶方向轻微转动,测量获得车轮启动时刻每个测量点的拖滞力矩,计算在所有等效测量点测得的拖滞力矩的平均值获得驱动轴的拖滞力矩;
[0008]从动轴拖滞力矩测量步骤:在从动轴的车轮上接入力矩测量仪;驱动车轮向车辆行驶方向匀速转动若干圈,测量获得车轮在预设圈数转动期间的拖滞力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获得车辆从动轴的拖滞力矩。
[0009]进一步,所述预设圈数为第4圈或第5圈。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在上述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的测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1]步骤S10:获取车辆在无制动工况下的驱动轴拖滞力矩和从动轴拖滞力矩;
[0012]步骤S20:获取制动后驱动轴的拖滞力矩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
[0013]步骤S30:获取驻车制动器作用后驱动轴的拖滞力矩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
[0014]进一步,所述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驾驶车辆无制动行驶预设距离,如2~5公里,使盘片脱开,活塞回位;步骤S12:按照前述的测量方法获得驱动轴拖滞力矩和从动轴拖滞力矩;步骤S13:记录步骤S12获得的数据用于评价无制动工况下的拖滞力矩。
[0015]进一步,所述步骤S20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以预设压力对车辆进行制动,并保持预设时间,释放制动踏板;步骤S22:按照前述的测量方法获得驱动轴拖滞力矩和从动轴拖滞力矩;步骤S23:记录步骤S22获得的数据用于评价制动工况下的拖滞力矩。
[0016]进一步,所述预设压力为40~60bar,所述预设时间为4~8秒;更优选地,所述预设压力为45~55bar,所述预设时间为4~6秒;优选地,在50bar制动压力下对车辆进行制动,并保压5秒后释放制动踏板。
[0017]进一步,所述步骤S30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1:通过驻车制动器实施驻车制动操作;步骤S32:按照前述的测量方法获得驱动轴拖滞力矩和从动轴拖滞力矩;步骤S33:记录步骤S32获得的数据用于评价驻车制动器作用下的拖滞力矩。
[0018]进一步,对于具有电子驻车制动器的车辆,所述步骤S31中的驻车制动操作包括在发动机关闭时启动一次EPB,释放EPB时制动踏板施加压力不超过10bar。
[0019]或者,对于设置手动驻车制动器的车辆,所述步骤S31中的驻车制动操作包括以手动拉杆最大行程的30%~50%实施驻车制动若干次;优选地,以手动拉杆最大行程的40%实施驻车制动3次。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评系统,其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测控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用于读取车辆工况信息;所述测控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流程控制力矩测量仪和车辆控制系统动作;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读取力矩测量仪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拖滞力矩,同时存储测量数据和计算所得的拖滞力矩。
[0021]进一步,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车辆控制系统的信息判断车辆的驱动形式和驻车制动器的制动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方法和测评方法通过对无制动、制动后和驻车制动器作用下等多种工况条件下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进行测量,能够全面且较为准确地反映整车实际的拖滞力矩水平;
[0024](2)本专利技术的测评方法涵盖了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工况,全面反映用户实际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拖滞力矩表现;
[0025](3)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方法可标准化重复操作,提升测量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较性,对产品开发及售后问题复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26]图1所示为实施例1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2所示为实施例2的测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
量方法及测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实施例1:
[0031]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其包括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车轮悬空后通过力矩测量仪分别测量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的步骤。
[0032]所述测量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3]预备步骤:使车辆在接受预定操作后停止;
[0034]举升步骤: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其车轮悬空,并使车轮以预设车速转动至少一圈(360
°
),确保车轮无异常卡滞;...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车轮悬空后通过力矩测量仪分别测量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举升步骤:通过举升机托举待测车辆,使其车轮悬空,并使车轮以预设车速转动至少一周;驱动轴拖滞力矩测量步骤:在主动轴驱动的车轮上选定三个以上等效测量点,在适应测量点的位置接入力矩测量仪,驱动车轮使其向车辆行驶方向转动,测量获得车轮启动时刻每个测量点的拖滞力矩,计算平均值获得驱动轴的拖滞力矩;从动轴拖滞力矩测量步骤:在从动轴的车轮上接入力矩测量仪,驱动车轮向车辆行驶方向匀速转动,测量获得车轮在预设圈数转动期间的拖滞力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获得车辆从动轴的拖滞力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圈数为第4圈或第5圈。4.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获取车辆在无制动工况下的驱动轴拖滞力矩和从动轴拖滞力矩;步骤S20:获取制动后驱动轴的拖滞力矩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步骤S30:获取驻车制动器作用后驱动轴的拖滞力矩和从动轴的拖滞力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车制动器拖滞力矩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驾驶车辆无制动行驶预设距离,使盘片脱开,活塞回位;步骤S12:按照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渊王众陈德铁陈川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