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55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包括多个分布于绕组外圈和绕组内圈之间并紧邻设置的散热气道单元,散热气道单元包括支撑绕组外圈的第一支撑体、抵接绕组内圈的两个第三支撑体、连接第一支撑体和两第三支撑体的两个第二支撑体;两个第二支撑体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体的两端,并与第一支撑体成钝角相接;第一支撑体、两个第二支撑体与绕组内圈之间围合成第二气道,相邻两散热气道单元与绕组外圈之间围合成第一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具有很好的支撑强度,能够保证绕组外圈和绕组外圈的受力均匀;另一方面,散热气道设计合理,散热气道与绕组外圈和绕组外圈的接触面积充足,散热均匀,能够提高散热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中所有的电磁载体,如铁芯、绕组、引线以及漏磁场所能交链的结构件等,均为发热体。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不仅会使自身温度过高,还会使变压器中的绝缘介质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加速其老化,极大的降低了变压器的寿命,因此,在变压器中设置有效的散热气道非常重要。现有技术的低压变压器线圈普遍采用层式线圈,一般为多层圆筒式,散热气道设置在绕组的外部与内部之间,通过散热气道装置进行支撑,然而存在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散热气道装置支撑绕组两边的绝缘材料部分容易拱起,拱起部分几乎不导热,从而占用线圈气道散热空间,绕组的温升出现局部过高的现象;二是,散热气道装置支撑撑条沿绕组内外部之间间隔设置,使得线圈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多边形受力。
[0003]公开号为CN10266408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包括支撑绕组外部的圆弧面、压住绕组内部的若干铝支撑板以及连接铝支撑板和圆弧面的若干立柱,铝支撑板和立柱的个数相同;铝支撑板和立柱各为3个,立柱沿着圆弧面均匀分布。该专利提供了一种保证绕组的散热系数不被降低、提高散热效果、线圈受力均匀的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
[0004]然而,上述专利为了使线圈受力均匀,设置了与绕组具有较大面积支撑的散热气道装置,各起到装置几乎是紧挨相连,解决了线圈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但是,较大面积的支撑势必会影响绕组热量的散出,容易造成绕组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该装置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包括多个分布于绕组外圈和绕组内圈之间并紧邻设置的散热气道单元,所述散热气道单元包括支撑所述绕组外圈的第一支撑体、抵接所述绕组内圈的两个第三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和两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两个第二支撑体;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成钝角相接;所述第一支撑体、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绕组内圈之间围合成第二气道,相邻两所述散热气道单元与所述绕组外圈之间围合成第一气道。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位置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三支撑体连接位置为圆角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散热气道单元的高度与绕组的高度相适应。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气道单元为沿所述绕组内圈周侧倾斜向上的弧形弯曲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上开有多个镂空部。
[0011]优选地,第一支撑体为圆弧体,其弧度与所述绕组外圈的内圆弧度相同;所述第三支撑体为圆弧体,其弧度与所述绕组内圈的外圆弧度相同。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三支撑体一体成型。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三支撑体均由非磁化性金属材料制成。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一方面具有很好的支撑强度,能够保证绕组外圈和绕组外圈的受力均匀;另一方面,散热气道设计合理,散热气道与绕组外圈和绕组外圈的接触面积充足,散热均匀,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气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的散热气道单元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的散热气道单元拼合成完整的散热气道装置的效果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的散热气道装置用于绕组线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散热气道单元的截面视图。
[0021]图中:
[0022]1、散热气道单元;2、第一气道;3、第二气道;4、绕组外圈;5、绕组内圈;1a、第一散热气道单元;1b、第二散热气道单元;1c、第三散热气道单元;101、第一支撑体;102、第二支撑体;103、第三支撑体;104、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
[0026]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散热气道装置中的散热气道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包括若干均匀分布在绕组外圈4和绕组内圈5之间的散热气道单元1,各散热气道单元1依次相接,绕绕组内圈5周向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散热气道装置,如图3所示。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气道单元1包括第一支撑体101、第三支撑体10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01和第三支撑体103的第二支撑体102,其中,第一支撑体101抵接支撑在绕组外圈4的内侧,其高度与绕组外圈4的高度相同,所述的高度是指绕组外圈4的轴向的距离,第一支撑体101与绕组外圈4抵接的面为圆弧面,弧度为绕组外圈4的内圆弧度相同;第一支撑体101的两侧边缘向远离绕组外圈4的方向对称弯曲有第二支撑体102,该第二支撑体102
大体上沿绕组外圈4和绕组内圈5的径向设置,支撑在绕组外圈4和绕组内圈5之间的间隙位置,形成支撑,并分隔第一气道2和第二气道3;第二支撑体102靠近绕组内圈5的一侧,沿所述绕组内圈5的周向对称弯曲有第三支撑体103,第三支撑体103抵接支撑在绕组内圈5的外侧,其高度与绕组内圈5的高度相同,所述的高度是指绕组内圈5的轴向的距离,第三支撑体103与绕组内圈5抵接的面为圆弧面,弧度为绕组内圈5的外圆弧度相同。
[0028]如图3所示,使用时,多个散热气道单元1沿绕组外圈4和绕组内圈5之间的间隙依次放置,两相邻的散热气道单元1的第三支撑体103的端面依次相接,为了方面描述,定义三个相邻的散热气道单元分别为第一散热气道单元1a、第二散热气道单元1b、第三散热气道单元1c,其中,第一散热气道单元1a位于第二散热气道单元1b的左侧,第三散热气道单元1c位于第二散热气道单元1b的右侧,第二散热气道单元1b左端的第三支撑体103与第一散热气道单元1a右端的第三支撑体103相接,第二散热气道单元1b右端的第三支撑体103与第三散热气道单元1c左端的第三支撑体103相接,按照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布于绕组外圈(4)和绕组内圈(5)之间并紧邻设置的散热气道单元(1),所述散热气道单元(1)包括支撑所述绕组外圈(4)的第一支撑体(101)、抵接所述绕组内圈(5)的两个第三支撑体(10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01)和两所述第三支撑体(103)的两个第二支撑体(10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10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1)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01)成钝角相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01)、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102)与所述绕组内圈(5)之间围合成第二气道(3),相邻两所述散热气道单元(1)与所述绕组外圈(4)之间围合成第一气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的散热气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1)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02)连接位置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102)与所述第三支撑体(103)连接位置为圆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的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红李松程林张晔张蒙刘建梅郭伟李洪伟聂莉雅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天威顺达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