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11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塑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铝塑复合膜包括铝箔层、位于铝箔层一侧的保护层及位于铝箔层另一侧的热封层,热封层为热塑性树脂材料制得,保护层为耐热性树脂材料制得,保护层包括靠近铝箔层一侧的尼龙层及远离所述铝箔层一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小于2.5,且所述保护层的尼龙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塑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用铝塑膜
,尤其涉及一种铝塑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塑复合膜一般包括铝箔及位于该铝箔两侧的保护层及热封层,保护层一般为耐热性树脂,例如尼龙,热封层一般为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膜,铝塑复合膜通过冲压成型形成动力电池的外包装壳,因耐热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二者应力有较大差异,在冲壳后会出现向其中一面卷起,甚至造成电芯入壳困难的缺陷。此外,因卷曲严重还需要人工返工对折,可能还会引起局部折皱或者对外观的破坏,对此,很多电池生产商对铝塑复合膜提出冲壳后低卷曲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当前铝塑复合膜冲壳后卷曲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卷曲的铝塑复合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塑复合膜,包括铝箔层、位于所述铝箔层一侧的保护层及位于所述铝箔层另一侧的热封层,所述热封层为热塑性树脂材料制得,所述保护层为耐热性树脂材料制得,所述保护层包括靠近所述铝箔层一侧的尼龙层及远离所述铝箔层一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小于2.5,所述尼龙层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

6。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铝塑复合膜,在铝箔层的一侧设置热封层,在另一侧依次设置尼龙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简称PET层),尼龙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共同形成保护层,通过控制所述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小于2.5,保护层中的尼龙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

6,通过对耐热性树脂材料及热塑性树脂材料所制得的各层进行特定的厚度比控制,使得耐热性树脂材料侧的应力能够抵消热塑性树脂材料侧的应力,同时控制尼龙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比保证冲深性能,以此来实现低卷曲的铝塑复合膜。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小于2.3,作为示例地,所述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为2.1或2.2,但不以此为限。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尼龙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

6,优选为3

5,作为示例地,尼龙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4、5、6,但不以此为限。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铝塑复合膜的厚度为140~158μm,约为140~150μm,约为145~155μm,约为150~158μm,约为140~145μm,约为143~155μm,作为示例地,铝塑复合膜的厚度为153μm、148μm、146μm等,但不限于此。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40~45μm,约为40~50μm,约为40~55μm,约为45~50μm,约为45~55μm,约为50~55μm,作为示例地,铝箔层的厚度为40μm、45μm、50μ
m等,但不限于此。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70~80μm,约为70~75μm,约为75~80μm,作为示例地,热封层的厚度为70μm、75μm、80μm等,但不限于此。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层为聚丙烯膜,优选为三层流延聚丙烯膜,但不以此为限,其它可作为热封层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均可。
[0012]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3](1)将铝箔层进行双面钝化处理;
[0014](2)将尼龙层与铝箔层的一侧复合;
[0015](3)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与尼龙层复合;
[0016](4)将热封层与铝箔层的另一侧复合。
[0017]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8](1)将铝箔层进行双面钝化处理;
[0019](2)将尼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挤得到共挤膜;将共挤膜的尼龙层一侧贴合铝箔层一侧进行复合;
[0020](3)将热封层与铝箔层的另一侧复合。
[0021]也就是说,通过尼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挤得到共挤膜以形成保护层,还可以是通过尼龙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叠设复合形成保护层。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封层与铝箔层之间采用热法复合。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尼龙层与铝箔层之间采用干法复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所述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27](1)将45μm的8021O态铝箔经双面钝化处理后,将其一侧与25μm双向拉伸尼龙膜进行干法复合,上胶量4

5g/m2,再于尼龙膜表面复合一层8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胶量2

3g/m2,经75℃烘烤固化3天,制得半成品;
[0028](2)将该半成品与70μm三层流延聚丙烯膜进行热法复合,制得铝塑复合膜。
[0029]实施例2
[0030]一种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31](1)将45μm的8021O态铝箔进行双面钝化处理;
[0032](2)将尼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挤得到共挤膜,其中,尼龙膜的厚度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厚度分别是25μm和6μm,将共挤膜的尼龙膜侧贴合铝箔层进行干法复合,上胶量4

5g/m2,制得半成品;
[0033](3)将该半成品与70μm三层流延聚丙烯膜进行热法复合,制得铝塑复合膜。
[0034]实施例3
[0035]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实施例1中三层流延聚丙烯膜的厚度为70
μm,而实施例3中三层流延聚丙烯膜的厚度为80μm,其余均相同,在此不进行阐述。
[0036]对比例1
[0037]对比例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实施例2中尼龙膜的厚度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厚度分别是25μm和6μm,而对比例1中尼龙膜的厚度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厚度分别是20μm和6μm,其余均相同,在此不进行阐述。
[0038]对比例2
[0039]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实施例1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厚度为8μm,而对比例1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厚度为4μm,其余均相同,在此不进行阐述。
[0040]对比例3
[0041]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实施例1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厚度为8μm,而对比例1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厚度为0μm,即不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其余均相同,在此不进行阐述。
[0042]对比例4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铝箔层、位于所述铝箔层一侧的保护层及位于所述铝箔层另一侧的热封层,所述热封层为热塑性树脂材料制得,所述保护层为耐热性树脂材料制得,所述保护层包括靠近所述铝箔层一侧的尼龙层及远离所述铝箔层一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小于2.5,且所述尼龙层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之比小于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层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厚度之比为3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复合膜的厚度为140~158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40~55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慧戴平翔袁功道徐秋春戴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