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夹及线夹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05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夹及线夹注塑模具,涉及工业连接器领域,其包括骨架以及弹性层,骨架包括环体以及若干弹性卡齿部,各个弹性卡齿部绕环体的轴线呈周向分布,环体外周壁开设有环槽,环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让位孔,各个让位孔绕环体的轴线呈周向分布,相邻让位孔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条;弹性层的弹性模量小于骨架的弹性模量,弹性层固定于骨架内环壁,弹性层延伸至弹性卡齿部用于抵紧导线,弹性层包覆连接筋条并延伸至环槽内。通过骨架和弹性层固定,减少了骨架和弹性层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偏移,使得线夹的使用稳定性更好,且使得线夹对于导线的抱紧稳定性更好。抱紧稳定性更好。抱紧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夹及线夹注塑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工业连接器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夹及线夹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工业连接器包括工业插头和工业插座,工业插头和工业插座配套插接实现连通。线夹安装在工业连接器内用于夹紧导线实现导线防脱效果。
[0003]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150586U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插头的夹紧装置,包括绝缘护套、连接引线旋紧件和密封件,绝缘护套一端形成连接引线进线端,该连接引线进线端在绝缘护套的轴向方向形成连接引线通道,密封件包括连接引线固定接头和接头密封套,连接引线固定接头具有底圈和设置在底圈端面上的沿轴向延伸并向圆心方向靠拢的多个固定爪,接头密封套具有圆环和从圆环端面轴向延伸并与固定爪的内轮廓适配的圆台臂,通过接头密封套的圆环端面与连接引线固定接头的固定爪顶端的紧贴配合以及固定爪与圆台臂的夹持配合构成密封件的静态固定结构。
[0004]上述中的密封件即为本申请的线夹,包括连接引线固定接头和接头密封套两个部件,通过接头密封套的圆环端面与连接引线固定接头的固定爪顶端的紧贴实现定位,实际使用中,线夹通过连接线旋紧件带动发生形变,存在连接引线固定接头和接头密封套存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使得线夹的使用稳定性不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线夹安装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不佳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夹及线夹注塑模具。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夹及线夹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线夹,包括骨架以及弹性层,所述骨架包括环体以及若干弹性卡齿部,各个所述弹性卡齿部绕所述环体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环体外周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让位孔,各个所述让位孔绕所述环体的轴线呈周向分布,相邻所述让位孔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条;所述弹性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骨架的弹性模量,所述弹性层固定于所述骨架内环壁,所述弹性层延伸至弹性卡齿部用于抵紧导线,所述弹性层包覆所述连接筋条并延伸至所述环槽内。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模量越低,刚度越小,材料易发生变形,柔性越好。通过弹性层与导线相抵,配合弹性卡齿部的抱紧力,减少导线受损。弹性层与骨架固定连接,使得骨架与弹性层呈一体设置。另外通过弹性层包覆连接筋条进一步将弹性层与骨架稳定固定,当线夹使用时通过旋拧件使得线夹变形,此时弹性卡齿部朝向线夹轴线方向形变抱紧导线,同时在轴向压力下使得环槽沿轴向被压缩,环槽轴向压缩使得环槽的轴向内壁进一步压紧于位于环槽内的弹性层,使得骨架和弹性层的固定稳定性更好,此外,弹性层位于环槽内的物料配合连接筋条被压缩后的复原趋势使得线夹对于导线的抱紧稳定性更好。通过
骨架和弹性层固定,减少了骨架和弹性层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偏移,使得线夹的使用稳定性更好,且使得线夹对于导线的抱紧稳定性更好。
[0008]可选的,所述弹性卡齿部背离所述环体轴线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弹性卡齿部靠近环体的一端。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使得弹性卡齿部形变更加容易,实际使用中,线夹对于导线的抱紧稳定性更好。
[0010]可选的,所述连接筋条设有两个或四个,且各个所述连接筋条绕环体轴线呈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连接筋条均包括第一条部以及连接于第一条部的第二条部,所述第一条部和第二条部相互远离的一端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环槽轴向的相对内壁,所述第一条部和第二条部均呈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绕所述环体轴线倾斜,且每个连接筋条的第一条部和第二条部的倾斜方向朝向同一侧。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条部和第二条部,使得连接筋条被压缩形变绕环体轴线弯曲形变,使得连接筋条的形变更加稳定,连接筋条两个或四个的设置,方便后续注塑生产。
[0012]可选的,所述弹性层远离环体一端内壁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绕环体轴线呈周向分布用于抵紧导线,所述弹性层远离环体一端的外壁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一一对应位于相邻弹性卡齿部之间,且所述让位槽的轴向位置对应所述凸起部的位置。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部抱紧导线外壁,线夹抱紧导线更加稳定,通过让位槽提供形变让位空间,使得弹性层的形变更加稳定。
[001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线夹注塑模具,用于制造上述任一所述的线夹,包括定模一、定模二和动模;所述定模一包括模座一以及设置于模座一的型芯一;所述定模二包括模座二以及设置于模座二的型芯二;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动模座的两个滑移座,所述动模座设有动模腔,两个所述滑移座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动模腔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滑移座均具有拼接部,每个所述拼接部朝向所述动模腔轴线的方向具有贴合槽,所述贴合槽的内壁开设有用于成型所述连接筋条的筋条槽;当所述定模一和动模合模时,两个滑移座相向滑移使得所述贴合槽贴合所述型芯一的外周壁,所述动模腔的内壁、所述型芯一以及两个滑移座拼接形成用于成型所述骨架的成型腔一;当所述定模二和动模合模时,所述动模腔的内壁、骨架以及型芯二拼接形成用于成型弹性层的成型腔二。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线夹生产时,先将定模一和动模合模注塑形成骨架,然后将动模和定模二合模注塑形成弹性层,使得线夹生产更加方便。
[0016]可选的,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移座滑移。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移座滑移,使得滑移座的移动更加方便。
[001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座一的两个导向件,两个导向件朝远离模座一的方向呈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每个所述滑移座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倾斜方向与对应导向件适配并用于供导
向件对应嵌入;当定模一和动模合模过程中,所述导向件插入对应的导向槽导向使得两个滑移座相向滑移。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模一和动模合模时,两个滑移座在导向件和导向槽配合导向下使得贴合槽处于贴合型芯一外壁的状态。在定模一和动模分开过程中,两个滑移座在过导向件和导向槽配合导向下相互远离,使得两个滑移座的移动调节更加方便,且通过导向件和导向槽配合导向,使得滑移座的滑移调节与动模和定模一的分合模运转的同步性更佳。
[0020]可选的,所述动模座设有两个定位件,两个所述定位件一一对应位于两个滑移座相互背离的一侧;每个所述定位件均包括设置于动模座的定位座以及设置于定位座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为在导向件与导向槽脱离时供滑移座抵靠定位。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件,当定模一和动模脱模时,通过定位杆对滑移座抵靠定位,减少了滑移座的滑动惯性,使得下次合模时的导向件和导向槽的对齐度更好,使得合模更加顺畅。
[0022]可选的,所述模座一设有两个压紧块,两个所述压紧块一一对应分布于所述型芯一的相对两侧,两个压紧块相对的端面为压紧面,两个压紧面朝靠近模座一的方向呈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所述压紧面设置为在定模一和动模合模时压紧所述滑移座使得贴合槽贴紧于所述型芯一的外壁。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模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以及弹性层(2),所述骨架(1)包括环体(11)以及若干弹性卡齿部(12),各个所述弹性卡齿部(12)绕所述环体(11)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环体(11)外周壁开设有环槽(3),所述环槽(3)的槽底开设有若干让位孔(4),各个所述让位孔(4)绕所述环体(11)的轴线呈周向分布,相邻所述让位孔(4)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条(5);所述弹性层(2)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骨架(1)的弹性模量,所述弹性层(2)固定于所述骨架(1)内环壁,所述弹性层(2)延伸至弹性卡齿部(12)用于抵紧导线,所述弹性层(2)包覆所述连接筋条(5)并延伸至所述环槽(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齿部(12)背离所述环体(11)轴线的端面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位于所述弹性卡齿部(12)靠近环体(11)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条(5)设有两个或四个,且各个所述连接筋条(5)绕环体(11)轴线呈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连接筋条(5)均包括第一条部(51)以及连接于第一条部(51)的第二条部(52),所述第一条部(51)和第二条部(52)相互远离的一端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环槽(3)轴向的相对内壁,所述第一条部(51)和第二条部(52)均呈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绕所述环体(11)轴线倾斜,且每个连接筋条(5)的第一条部(51)和第二条部(52)的倾斜方向朝向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2)远离环体(11)一端内壁具有凸起部(7),所述凸起部(7)绕环体(11)轴线呈周向分布用于抵紧导线,所述弹性层(2)远离环体(11)一端的外壁设有让位槽(8),所述让位槽(8)一一对应位于相邻弹性卡齿部(12)之间,且所述让位槽(8)的轴向位置对应所述凸起部(7)的位置。5.一种线夹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线夹,包括定模一(10)、定模二(13)和动模(9);所述定模一(10)包括模座一(101)以及设置于模座一(101)的型芯一(102);所述定模二(13)包括模座二(131)以及设置于模座二(131)的型芯二(132);所述动模(9)包括动模(9)座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动模(9)座的两个滑移座(92),所述动模(9)座设有动模(9)腔,两个所述滑移座(92)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动模(9)腔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滑移座(92)均具有拼接部(922),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军金同坤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上曼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