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79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驱动装置。对于车用驱动装置(100)而言,驱动将输入部件(IN)与第一转子(10)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和连接的第一卡合装置(CL1)的第一驱动装置(4A)具备第一换档鼓(41)和第一凸轮机构(47)。驱动将第一转子(10)与输出部件(OUT)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和连接的第二卡合装置(CL2)的第二驱动装置(4B)具备第二换档鼓(42)和第二凸轮机构(48)。第一换档鼓(41)和第二换档鼓(42)同轴地配置,并且经由鼓驱动轴(49)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驱动鼓驱动轴(49)的鼓驱动源(6)。置(100)具备驱动鼓驱动轴(49)的鼓驱动源(6)。置(100)具备驱动鼓驱动轴(49)的鼓驱动源(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以及将它们之间驱动连结的多个齿轮的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6

88385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使转子经由第一卡合装置(CL2)与驱动连结于内燃机的输入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使转子经由第二卡合装置(CL1)与驱动连结于车轮的输出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混合动力车辆的车用驱动装置(在
技术介绍
中,括弧内的附图标记是参照的文献的附图标记。)。该车用驱动装置通过使第一卡合装置(CL2)以及第二卡合装置(CL1)分离,能够进行以第二旋转电机(MG2)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所谓的单马达EV(电动车)行驶。另外,该车用驱动装置通过使第一卡合装置(CL2)分离并且使第二卡合装置(CL1)卡合,还能够进行以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所谓的双马达EV行驶。
[0003]另外,该车用驱动装置通过使第一卡合装置(CL2)卡合并且使第二卡合装置(CL1)分离,利用第一旋转电机(MG1)发电,能够进行以第二旋转电机(MG2)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所谓的串联混合动力行驶。另外,该车用驱动装置通过使第一卡合装置(CL2)以及第二卡合装置(CL1)卡合,进行以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所谓的并联混合动力行驶。此时,第一旋转电机(MG1)既能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也能作为电动机发挥功能。这样,该车用驱动装置构成为能够通过第一卡合装置(CL2)以及第二卡合装置(CL1)的卡合状态,来切换多个行驶模式。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88385号公报
[0005]在上述行驶模式的切换中,如上所述,需要切换两个卡合装置的卡合状态。一般,在这样的卡合装置的驱动中,使用液压的情况居多,但若设置用于驱动两个卡合装置的液压电路,则可能使车用驱动装置的构造复杂化。另外,还考虑使用电动促动器等来驱动各个卡合装置,但若这样配置多个促动器则成为车用驱动装置的大型化、成本增加的原因。这样,通过用于卡合装置的驱动的结构,存在车用驱动装置的大型化、成本上升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背景,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实现混合动力车用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成本减少的技术。
[0007]鉴于上述课题的车用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其与内燃机驱动连结;输出部件,其与车轮驱动连结;第一旋转电机,其具备第一转子;第二旋转电机,其具备第二转子;第一卡合装置,其将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第一转子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和连接;第二卡合装置,其将上述第一转子与上述输出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和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上述第一卡合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驱动上述第二卡合装置,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换档鼓、以及将上述第一换档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
上述第一卡合装置传递的第一凸轮机构,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换档鼓、以及将上述第二换档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上述第二卡合装置传递的第二凸轮机构,上述第一换档鼓和上述第二换档鼓同轴地配置,并且经由鼓驱动轴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连结,上述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驱动上述鼓驱动轴的鼓驱动源。
[0008]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可执行串联混合动力模式和并联混合动力模式双方的混合动力车用的驱动装置。另外,能够通过一个鼓驱动源对驱动第一卡合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卡合装置的第二驱动装置双方进行驱动。因此,与对上述两个驱动装置设置独立的驱动源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车用驱动装置的成本,并且容易实现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即、根据本结构,能够容易实现混合动力车用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成本的减少。
[0009]车用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记载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2是表示驱动卡合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动作原理的图。
[0012]图3是表示第一卡合装置以及第二卡合装置的卡合状态与车用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的关系的状态迁移图。
[0013]图4是表示驱动卡合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其它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4]图5是车用驱动装置的其它结构例(第二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15]图6是车用驱动装置的其它结构例(第三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7是车用驱动装置的其它结构例(第四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车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关于以下说明的各部件的方向表示将它们组装于车用驱动装置的状态下的方向。另外,关于与各部件的尺寸、配置方向、配置位置等相关的用语是包含具有基于误差(制造上能够允许的程度的误差)的差异的状态的概念。
[0018]另外,在说明书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构件被能够传递驱动力地连结的状态,包含该两个旋转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或该两个旋转构件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而能够传递驱动力地连结的状态。作为这样的传动部件包含同速或者变速地传递旋转的各种部件(例如轴、齿轮机构、带、链等),也可以包含选择性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例如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合装置等)。
[001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旋转电机”作为包含马达(电动机)、发电机(发电机)以及根据需要实现马达以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马达/发电机的任一个的概念而使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两个部件的配置,“在特定方向观察下重叠”是指在使与该视线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向与该假想直线正交的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至少局部地存在该假想直线与两个构件双方相交的区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两个部件的配置,“轴向的配置区域重叠”是指在一个部件的轴向的配置区域内包含另一个部件的轴向的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0020]如图1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与内燃机EG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IN、与车轮W
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OUT、具备第一转子10的第一旋转电机MG1、具备第二转子20的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多个齿轮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一对车轮W对应而具备一对输出部件OUT。它们收纳于壳体(在图1中未图示)。另外,输入部件IN的一部分以及一对输出部件OUT的一部分在壳体的外部露出。
[0021]车用驱动装置100在输入部件IN与输出部件OUT之间具备三个驱动力的传递系统。第一传递系统1是将输入部件IN与第一转子10驱动连结的传递系统。第二传递系统2是将第一转子10与输出部件OUT驱动连结的传递系统。第三传递系统3是将第二转子20与输出部件OUT驱动连结的传递系统。第一传递系统1、第二传递系统2、第三传递系统3各自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用驱动装置,其具备:输入部件,其与内燃机驱动连结;输出部件,其与车轮驱动连结;第一旋转电机,其具备第一转子;第二旋转电机,其具备第二转子;第一卡合装置,其将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第一转子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和连接;第二卡合装置,其将上述第一转子与上述输出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和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上述第一卡合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驱动上述第二卡合装置,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换档鼓、以及将上述第一换档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上述第一卡合装置传递的第一凸轮机构,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换档鼓、以及将上述第二换档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上述第二卡合装置传递的第二凸轮机构,上述第一换档鼓和上述第二换档鼓同轴地配置,并且经由鼓驱动轴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连结,上述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驱动上述鼓驱动轴的鼓驱动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上述第一凸轮机构和上述第二凸轮机构构成为,根据朝向绕上述鼓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的一侧亦即旋转方向第一侧旋转的情况,按照:将上述第一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且将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的第一模式,将上述第一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且将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的第二模式,将上述第一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且将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的第三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智晴加藤光彦高柳博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