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91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一种加热模组,包括方管,方管两个相对管壁中形成有连通两端的第一隔热腔和第二隔热腔;加热管路,加热管路设于方管中并位于第一隔热腔和第二隔热腔之间;堵头组件,堵头组件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第一堵头上设有进水接头,第二堵头上设有排水接头,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密封连接于方管两端;进水接头通过设于第一堵头中的分流流道同时和第一隔热腔以及第二隔热腔的进水端连通;加热管路的进水端通过设于第二堵头中的合流流道同时和第一隔热腔以及第二隔热腔的排水端连通;加热管路的排水端和排水接头连通。本方案无需单独设计散热结构,可节省安装空间,实现小型化设计;本方案能够直接回收加热管路溢出的热量,减少能量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
,特别涉及一种加热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诸如车辆清洗、服装熨烫、面料染整及定型、粘合剂使用、地暖、餐具消毒、桑拿、冬季蒸汽供暖等等大都需要使用热水或蒸汽。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16619781U)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模组及家用电器,包括n根汽化管和n

1个U型接头,所述汽化管通过所述U型接头连通构成S型汽化管路并通过支承构件固定,所述汽化管的外壁绕设有加热体,所述S型汽化管路的一端用于补水,所述S型汽化管路的另一端用于排放蒸汽。
[0004]上述蒸汽发生模组在使用时,加热体产生热量,部分用于加热汽化管中的水,另一部分会散逸至周围空气中。一方面,需要单独设置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这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存在能力损耗较高的问题。
[0005]所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加热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模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模组,包括:
[0008]方管,所述方管的两个相对管壁中形成有连通两端的第一隔热腔和第二隔热腔;
[0009]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设于所述方管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隔热腔和所述第二隔热腔之间;
[0010]堵头组件,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密封连接于所述方管的两端,所述第一堵头上设有进水接头,所述第二堵头上设有排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堵头中的分流流道同时和所述第一隔热腔以及所述第二隔热腔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热管路的进水端通过设于所述第二堵头中的合流流道同时和所述第一隔热腔以及所述第二隔热腔的排水端连通;所述加热管路的排水端和所述排水接头连通。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管路由多根玻璃管配合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中设置的U型流道构成为S型结构。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玻璃管的外周缠绕有带状加热体,所述带状加热体由超导合金制成。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方管外侧设有温控复位开关,所述温控复位开关和所述带状加热体电连接。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水接头中固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水接头中固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模组,通过在加热管路外侧设置方管以构成密封腔,水流在进入加热管路之前先经过密封腔,以回收加热管路工作时散出的热量;一方面,采用该结构加热模组无需单独设计散热结构,可节省安装空间,实现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采用该结构能够直接回收加热管路溢出的热量,减少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加热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加热模组在第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加热模组在第二视角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请参阅图1

图3。须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实施例: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包括方管1,方管的两个相对管壁中形成有连通两端的第一隔热腔11和第二隔热腔12;加热管路2,加热管路2设于方管1中并位于第一隔热腔11和第二隔热腔12之间;堵头组件,堵头组件3包括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2,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2密封连接于方管1的两端,第一堵头上31设有进水接头311,第二堵头32上设有排水接头321;进水接头311通过设于第一堵头31中的分流流道312同时和第一隔热腔11以及第二隔热腔12的进水端连通;加热管路2的进水端通过设于第二堵头32中的合流流道322同时和第一隔热腔11以及第二隔热腔12的排水端连通;加热管路2的排水端和排水接头321连通。使用时,水流从进水接头311进入加热模组,然后经第一隔热腔11和第二隔热腔12进入加热管路2,水流经加热管路2加热生成热水或蒸汽后再从排水接头321排出。第一隔热腔11和第二隔热腔12设于加热管路2的两侧,加热管路2在工作
过程散热会被第一隔热腔11和第二隔热腔12中的水吸收,即对流入加热管路2中的水进行预热。一方面,该结构可吸收加热管路2工作过程中的散热,使用该加热模组无需单独设计散热结构;另一方面,该结构可对进入加热管路2中的水进行预热,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节省能耗。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加热管路2由多根玻璃管配合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2中设置的U型流道构成为S型结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16619781U)已公开了相关技术特征,此处不做过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管路2还可设计为I型或n型结构。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玻璃管的外周缠绕有带状加热体,带状加热体由超导合金制成;带状加热体可对玻璃管中的水流实现加热,由超导合金制成的带状加热体具有加热效率高的特点。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方管1外侧设有温控复位开关4,温控复位开关4和带状加热体电连接,温控复位开关4可根据带状加热体的加热温度控制电路通断。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进水接头311中固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排水接头321中固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管,所述方管的两个相对管壁中形成有连通两端的第一隔热腔和第二隔热腔;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设于所述方管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隔热腔和所述第二隔热腔之间;堵头组件,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密封连接于所述方管的两端,所述第一堵头上设有进水接头,所述第二堵头上设有排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堵头中的分流流道同时和所述第一隔热腔以及所述第二隔热腔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热管路的进水端通过设于所述第二堵头中的合流流道同时和所述第一隔热腔以及所述第二隔热腔的排水端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王继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玛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