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267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封闭式马达,包括:弹性护孔构件,其设有供引线插入的通孔,所述护孔构件覆盖壳体上的开口部;弹性套管,其连接至所述护孔构件;压盖,其覆盖所述护孔构件。其中,所述护孔构件包括:抵靠所述壳体的底座部;设有所述通孔的管状凸台;以及,围绕所述管状凸台的基部的环形槽。所述管状凸台的内部截面积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引线的截面积,所述套管的内部截面积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引线的截面积并且所述套管的内直径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管状凸台的外直径,并且所述压盖设有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套管的外直径的中心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良的防尘防水性能的封闭式马达
技术介绍
在常规的封闭式马达中,应用于马达壳体中的引线的拉线部分的密 封处理存在问题。过去已了解的用于密封壳体的开口部与引线之间的间隙的结构包括例如以下几种1)将流动型硅橡胶注入间隙中以密封壳 体的开口部与引线;以及,2)将双管衬套装入壳体的开口部,然后将 引线插入双管衬套的内管中,覆盖引线的套管的顶部插在双管衬套的内 管和外管之间,并且用连接带固定外管和套管.例如,请参考日本专利 申请特开No. 2002-34199 (此后称为专利文献l)。另外,还已了解在从 壳体拉出的引线的拉线部分处使用防水连接头的结构。使用该结构,能 够消除壳体的开口部与引线之间的间隙。然而,在用流动型硅橡胶来密封壳体的开口部与引线之间的间隙的 结构中,特别是在使用多根引线的壳体中,在每根引线之间容易产生间 隙,从而难以保持密封质量一致。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l披露的结构 中,不容易确保壳体与衬套之间的良好的密封状态,并且需要由刚性树 脂制成的具有高硬度的管以防止管被包扎带破坏,由此引线的处理(例 如弯曲)可能受到一些限制。而且,在使用防水连接头的结构中,可确 保稳定的防水质量,但防水连接头往往较为昂贵且需要扩大壳体来容置 连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以上问题形成本专利技术,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式 马达,其避免扩大马达壳体并确保壳体中的引线的拉线部分的密封状 态。以下将用具体的示例示出并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 例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的限制,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中可 包括各种变型,在变型中可替换或去除示例中的部分构成部件或者设置4另外的构成部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包括弹性成形的护孔构件,其设有供引线插入的通孔,护孔构件抵靠马 达的壳体以覆盖形成于壳体上的开口部;弹性成形的套管,其连接至护 孔构件,其中引线插入套管的内部;压盖,其覆盖护孔构件并固定至壳 体,其中,护孔构件包括底座部,其抵靠壳体;管状凸台,其设有供 引线插入的通孔,管状凸台从底座部向壳体外伸出;以及,环形槽,其 围绕管状凸台的基部,管状凸台的内孔的截面积等于或者大于将要插入 管状凸台中的引线的截面积,套管的内孔的截面积等于或者大于引线的 截面积并且套管的内直径等于或者小于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的外直径, 并且,压盖设有直径等于或者大于套管的外直径的中心孔,以供套管和 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插入。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通过利用压盖使护孔构件与壳体 紧密接触,能够确保壳体与护孔构件之间的优良的密封状态。由于当弹 性成形的套管安装至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的外周时该弹性成形的套管 的内表面粘着至管状凸台的外周,也确保了护孔构件与套管之间的优良 的密封状态。而且,通过使护孔构件的底座部抵靠壳体,能够确保壳体 与护孔构件之间的密封状态。由于套管的内直径形成为等于或者小于护 孔构件的管状凸台的外直径,通过将套管安装至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 套管或者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发生弹性变形以相互粘着,有助于形成护 孔构件与套管之间的优良的密封状态。而且,由于套管的一端装入围绕 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的基部的环形槽中,因此能够增强护孔构件与套管之间的密封状态以同时防止其相互之间任何的位移。另外,管状凸台的 内孔的截面积形成为等于或者大于插入管状凸台中的引线的截面积,由此引线不受到管状凸台的挤压,防止了引线的绝缘层遭到破坏。另外, 由于套管的内孔的截面积形成为等于或者大于引线的截面积,引线不受 到套管的挤压,从而防止了引线的绝缘层遭到破坏。另外,在护孔构件 的管状凸台和安装至管状凸台的套管都插入压盖的中心孔的状态中,压 盖覆盖护孔构件并固定至壳体。从而,护孔构件能够抵靠壳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套管的一端 部设有大于压盖的中心孔的直径的大直径部。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在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和安装至5管状凸台的套管都插入压盖的中心孔的状态中,压盖覆盖护孔构件并固 定至壳体。在此,形成于套管端部的大直径部起止动件的作用,防止套 管从压盖的中心孔滑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套管的大直 径部通过向上翻折套管的端部而形成。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通过向上翻折套管的端部形成的 大直径部起止动件的作用,防止套管从压盖的中心孔滑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套管的大直径部形成为套管的向上翻折的端部进一步沿径向向外延伸.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套管的大直径部、即向上翻折并 进一步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端部起止动件的作用,防止套管从压盖的中心 孔滑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套管的大直 径部通过使套管的端部比套管的其余部分沿径向更厚而形成。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套管的大直径部、即比套管的其 余部分沿径向更厚的端部起止动件的作用,防止套管从压盖的中心孔滑 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套管的大直 径部通过在邻近套管的端部处固定单独的环而形成。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由于套管的大直径部通过在邻近 套管的端部处固定单独的环而形成,能够防止套管从压盖的中心孔滑 出。在此,环的固定方法不局限于任何具体的方式,但是环能够直接 固定于套管的端部;固定于先前已向上翻折的套管的端部上;在套管的 端部先向上翻折再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情形下固定于套管的端部;或者固 定于形成得比套管的其余部分更厚的套管的端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护孔构件的 管状凸台的外周壁形成为从管状凸台的基部至顶部逐渐缩小其直径。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由于护孔构件的管状凸台的外周壁形成为从基部至顶部逐渐缩小其直径,能够将套管的端部容易且牢固 地插在管状凸台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压盖包括 平坦部,其抵靠护孔构件的底座部的上表面;以及,支脚部,其沿护孔构件的底座部的侧面弯曲,支脚部的高度小于底座部的厚度。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在压盖的平坦部仅简单地附于护 孔构件的底座部的上表面的状态中,高度小于底座部的厚度的支脚部相 对于封闭式马达的壳体是隔开的.然而,通过用压盖挤压护孔构件的底 座部使支脚部分抵靠壳体,护孔构件能够强有力地挤靠壳体,有助于增 强壳体与护孔构件之间的密封状态。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闭式马达,其中,护孔构件和 压盖都设有用于螺钉的螺孔,螺钉旋入壳体中。对于基于以上构造的封闭式马达,螺钉插入设于护孔构件和压盖上 的各个螺孔中以将护孔构件和压盖固定至壳体。另外,通过使压盖的支脚部分抵靠壳体,由压盖挤压护孔构件的底座部。从而,护孔构件挤靠 壳体,由此确保了壳体与护孔构件之间的密封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封闭式马达的透视图2为与按照图1的封闭式马达相连的引线的拉线部分的分解视图3示出应用于按照图1的封闭式马达的护孔构件,其中,图3A 为俯视图,图3B为侧视图4示出应用于按照图1的封闭式马达的套管,其中,图4A为侧 视图,图4B为正视图5示出应用于按照图1的封闭式马达的压盖,其中,图5A为俯 视图,图5B为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式马达,包括: 护孔构件,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有供引线插入的通孔,所述护孔构件抵靠马达的壳体以覆盖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开口部; 套管,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连接至所述护孔构件,其中所述引线插入所述套管的内部; 压盖,其覆 盖所述护孔构件以便固定至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护孔构件包括:底座部,其抵靠所述壳体;管状凸台,其设有所述供引线插入的通孔,所述管状凸台从所述底座部向所述壳体外伸出;以及,环形槽,其围绕所述管状凸台的基部,所述管状凸台的内孔的截面积等于 或者大于将要插入所述管状凸台中的所述引线的截面积, 所述套管的内孔的截面积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引线的截面积并且所述套管的内直径等于或者小于所述护孔构件的所述管状凸台的外直径,以及 所述压盖设有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套管的外直径的中心孔 ,以供所述套管和所述护孔构件的所述管状凸台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沢健大河内克章水上秀典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马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