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687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风机,当在送风机中进行旋转平衡调整时或进行平衡调整之后,能够有效抑制填充并安装于设置在转子的凹部的平衡配重件从凹部剥落。送风机具备:转子,其包括在轮毂的外周部设置有叶片的叶轮以及设置于轮毂中心的转轴,转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转子的中心;以及凹部,其设置在轮毂的与轴向交叉的面,油灰等粘土状的平衡锤(平衡配重件)填充于该凹部。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其配置成同一圆周状并沿大致周向延伸;以及第二区域,其形成为与第一区域的外周侧连续,且其周向长度比第一区域的周向长度短。将平衡锤至少填充于第二区域而进行旋转平衡调整,通过使平衡锤紧贴第二区域内的沿着半径方向的壁面而抑制平衡锤的剥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利用马达使叶轮(impeller)旋转而产生风并利用压力输送空气的送风机
技术介绍
例如,在搭载有电子元件的个人计算机或OA设备等的电子设备安装有用于对框体的内部、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小型的送风机(具有轴流式、离心式等类型)。由于在这种送风机中无论如何都会产生转子相对于转轴的物理失衡,因此对转子的旋转平衡进行调整以使旋转失衡值尽可能接近零。尤其是为了应对发热量随着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增大的情况而提高冷却性能,要求送风机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旋转,由于高速旋转时的旋转失衡会导致噪声的增大,所以旋转平衡调整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对转子的旋转平衡调整而言,如下方法较为普遍:在沿转子的周向产生旋转失衡的位置的轴对称位置上安装将旋转失衡抵消的平衡配重件(balance weight)。作为平衡配重件而采用安装于转子的金属制的夹紧件(clip)(记载于专利文献I等)、具有可塑性与粘着性并具有硬化付着的特性的油灰(putty)等粘土状的平衡锤(记载于专利文献2、3等)。在采用油灰的情况下,在构成转子的轮毂的端面形成有凹部(记载于专利文献2)、槽(记载于专利文献3),通过在该凹部、槽埋入所需量的油灰而进行旋转平衡调整。例如,使图8所示那样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80形成于轮毂的端面,以埋入的方式将油灰等粘土状的平衡锤70安装于凹部80。如该图所示,在平衡锤70的量相对于凹部80的容积较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平衡锤70因离心力而剥落,将平衡锤70安装成偏向凹部80的外周侧(在图8中为箭头B方向)。这样,为了以埋入的方式将油灰这样的平衡锤70安装于凹部80的外周侧而形成了如下方法:如图9 (a)所示,将附着于圆头刮刀90的前端的平衡锤70以朝向外周侧(在图9中为左侧)的状态插入到凹部80内,如图9 (b) 图9 (c)所示,将圆头刮刀90按压于外周侧的边缘并且从凹部80拔出圆头刮刀90,使平衡锤70从凹部80的外周侧的壁面附着到底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0822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 02508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 - 298925号公报如图8所示,在使少量的平衡锤70附着于凹部80的外周侧的壁面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抑制平衡锤70因离心力而剥落,但是也会引起因转子的旋转启动时或停止时所产生的惯性力而导致平衡锤70剥落这样的问题。若缩短凹部80的周向(在图8中为A方向)上的长度并使平衡锤70还附着于凹部80的周向侧的壁面,则能够解决该问题。然而,根据图9可知,凹部80的周向长度必须确保能够将圆头刮刀90插入的长度,因此,在平衡锤70的量较少的情况下易于引起剥落。进而,当在制造过程中对转子进行旋转平衡调整时,由于平衡锤70处于未硬化而粘结的状态,因此会引起因转子的旋转起动时、停止时所产生的惯性力而导致平衡锤70易于剥落这样的问题。此外,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那样,即使在以埋入的方式将粘土状的平衡锤安装于槽的情况下,对于在周向上所产生的惯性力也不存在抑制方法,平衡锤依然易于剥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机,能够有效抑制安装于设置在转子的凹部的平衡配重件在进行旋转平衡调整时或在进行平衡调整之后从凹部剥落的情况。本技术的送风机具备转子,该转子包括在轮毂的外周部设置有叶片的叶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转轴,所述转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转子的中心,所述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设置有供平衡配重件安装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其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而配置成圆周状,并且沿大致周向延伸;以及第二区域,其形成为与该第一区域连续,并且其周向长度比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向长度短。根据本技术,形成于转子的供平衡配重件安装的凹部具有:第一区域;以及周向长度比该第一区域的周向长度短的第二区域,若在第二区域安装平衡配重件,则能够使该平衡配重件紧贴第二区域的周向侧的壁面。因此,即使产生惯性力,施加于平衡配重件的力也被第二区域的周向侧的壁面承受,因此能够得到平衡配重件不容易从凹部剥落这样的作用效果。在本技术中,所述凹部形成于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交叉的面,由此能够有效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在本技术中,所述凹部形成于与所述转子的轴向平行的面,由此能够有效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 本技术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配重件至少安装于所述第二区域。根据本技术,可以实现提供如下送风机这样的效果,当在该送风机中进行旋转平衡调整时或进行平衡调整之后,能够有效抑制安装于设置在转子的凹部的平衡配重件从凹部剥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1-1I向视剖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凹部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凹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俯视图。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凹部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现有的凹部安装有油灰等粘土状的平衡锤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在现有的凹部安装油灰等粘土状的平衡锤的次序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L...送风机;10...转轴;20...转子;21...轮毂;212…轮毂的上端面(端面、一端面);213…轮毂的下端面(端面、另一端面);214…轮毂的倾斜面;215…轮毂的内周面;22...叶片;23…叶轮;39…马达;40、50…凹部;41、51…第一区域;42、52…第二区域;70…平衡锤(平衡配重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流式送风机I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1-1I向视剖视图。在这些附图中,附图标记10表示转轴。如图2所示,转轴10经由滚珠轴承等轴承12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轴承收纳部11。构成转子20的轮毂21的中心固定于转轴10的前端(在图2中为上端)。转轴10通过插入成型而同轴地固定于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轮毂21的中心。轮毂21形成为杯(cup)状,在轮毂21的外周面一体地形成有轴流形式的多个叶片22而构成了叶轮23。在轮毂21的内周面固定有磁轭24,在磁轭24的内周面固定有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铁25。转子20构成为包括转轴10、磁轭24、转子磁铁25以及在轮毂21的外周部形成有叶片22的叶轮23。转子20收纳于未图示的壳体的通风路内。该壳体与上述轴承收纳部11固定为一体。在轴承收纳部11的外周面以与转子磁铁25隔开间隙地对置的状态配置固定有定子30。定子30构成为包括:铁芯31,其呈放射状地朝转子磁铁25延伸;绝缘子32,其装配于铁芯31 ;以及线圈33,其卷绕到绝缘子32,该定子30收纳于轮毂21内。驱动转子20旋转的马达39构成为包括定子30与转子磁铁25。在图2中,在定子30的下侧配置有对使转子20旋转的驱动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省略图示)。马达39经由上述电路 基板而使电流在线圈33中流动,该电流通过被电路基板的驱动电路控制而依次对铁芯31进行励磁,由此,转子20以转轴10为中心朝恒定方向旋转。当转子20朝恒定方向旋转时,通过与其一体旋转的叶片22而发挥由旋转引起的送风作用。另外,在图2中,轮毂21的上端面212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机,具备转子,该转子包括在轮毂的外周部设置有叶片的叶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转轴,所述转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转子的中心,所述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设置有供平衡配重件安装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其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而配置成圆周状并沿大致周向延伸;以及第二区域,其形成为与该第一区域连续,并且其周向长度比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向长度短。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30 JP 2012-0162551.一种送风机,具备转子,该转子包括在轮毂的外周部设置有叶片的叶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转轴,所述转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转子的中心, 所述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设置有供平衡配重件安装的凹部, 所述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其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而配置成圆周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岛贵教川井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马达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