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轴径涂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196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对轴径涂脂系统,涉及铁路轮对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了轮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包括: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以及轮对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轮对升降机构用于举升轮对;以及定心旋转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定心旋转机构用于对轮对进行定心;以及喷油装置,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喷油装置位于定心旋转机构的上方,喷油装置用于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增设喷油装置,利用喷油装置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这样提高了设备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从而确保了轮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轮对的出厂合格率。提高了轮对的出厂合格率。提高了轮对的出厂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对轴径涂脂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轮对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轮对轴径涂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轴颈的擦拭涂脂是轴承与轮轴压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其擦拭以及涂脂质量对轴承压装结果是否合格至关重要,目前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涂脂工序需要人员辅助完成(可参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068937B),效率以及合格率较低。
[0003]以上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轮对的涂脂方式容易导致其生产效率和质量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轴径涂脂系统,用于解决了轮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包括: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以及轮对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轮对升降机构用于举升轮对;以及定心旋转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定心旋转机构用于对轮对进行定心;以及喷油装置,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喷油装置位于定心旋转机构的上方,喷油装置用于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架包括机座和分别设置在机座两侧的立柱,轮对升降机构设置在机座上,定心旋转机构和喷油装置设置在立柱上。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喷油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喷油组件,两个喷油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上。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喷油组件包括:喷油管路,用于向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以及驱动气缸,其固定端固定在立柱上,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喷油管路连接,驱动气缸能够驱动喷油管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导向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驱动气缸的固定端上,喷油管路与导向轴在第一方向上滑动连接。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喷油组件还包括:接油盒,设置在立柱上,且位于喷油管路的下方,接油盒用于收集跌落的油脂;以及油箱,设置在立柱上,油箱与喷油管路连通,用于为喷油管路提供油脂。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轮对升降机构包括:油缸座,设置在机座;以及升降油缸,设置在油缸座上;以及托辊,设置在升降油缸的驱动端上;以及导向杆,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在油缸座上,且与托辊在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定心旋转机构包括主定心组件和从定心组件,主定心组件与从定心组件相对设置,且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柱上。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擦拭装置,擦拭装置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柱上,擦拭装置用于擦拭轮对的轴径。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擦拭装置位于喷油装置的上方,其包括两个擦拭组件,分别设
置在两个立柱上。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擦拭组件包括:驱动结构,设置在立柱上;以及传动机构,与驱动结构连接;以及擦拭布,与传动机构连接;其中,驱动结构能够驱动传动机构动作,以控制擦拭布在第三方向上往复运动,完成对轴径的擦拭。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增设喷油装置,利用喷油装置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这样提高了设备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涂抹油脂的方式实现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所导致的轮对生产效率和质量合格率较低的问题。进而确保了轮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轮对的出厂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6]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轮对轴径涂脂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轮对轴径涂脂系统的俯视图;
[0019]图3是图1中轮对轴径涂脂系统的轮对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中轮对轴径涂脂系统的喷油装置和擦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支撑架;11、机座;12、立柱;20、轮对升降机构;21、油缸座;22、升降油缸;24、托辊;25、导向杆;30、定心旋转机构;40、喷油装置;41、喷油组件;412、喷油管路;413、驱动气缸;415、接油盒;416、油箱;50、擦拭装置;511、驱动结构;512、传动机构;513、擦拭布;51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其包括支撑架10、轮对升降机构20、定心旋转机构30和喷油装置40。其中,支撑架10固定在地面上;轮对升降机构20设置在支撑架10的底端,轮对升降机构20用于举升轮对;定心旋转机构30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两侧,定心旋转机构30用于对轮对进行定心;喷油装置40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两侧,喷油装置40位于定心旋转机构30的上方,喷油装置40用于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
[0025]上述设置中,增设喷油装置40,利用喷油装置40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这样提高了设备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涂抹油脂的方式实现对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所导致的轮对生产效率和质量合格率较低的问题。进而确保了轮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轮对的出厂合格率。
[0026]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10包括机座11和分别设置在机座11两侧的立柱12,轮对升降机构20设置在机座11上,定心旋转机构30和喷油装置40设置在立柱12上。
[0027]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喷油装置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喷油组件41,两个喷油组件41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12上。
[0028]上述设置中,设置两个喷油组件41,这样两个喷油组件41能够同时对轮对的轴径进行喷涂。从而提高了油脂的喷涂效率。进而提高了轮对的生产效率。
[0029]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喷油组件41包括喷油管路412和驱动气缸413。其中,喷油管路412用于向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驱动气缸413的固定端固定在立柱12上,驱动气缸413的驱动端与喷油管路412连接,驱动气缸413能够驱动喷油管路41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导向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驱动气缸413的固定端上,喷油管路412与导向轴在第一方向上滑动连接。
[0030]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喷油组件41还包括接油盒415和油箱416。其中,接油盒415设置在立柱12上,且位于喷油管路412的下方,接油盒415用于收集跌落的油脂(实现了喷涂过程多余的油脂以及擦拭过程脱落的铁锈等杂质的回收);油箱416设置在立柱12上,油箱416与喷油管路412连通,用于为喷油管路412提供油脂。
[0031]需要说明的是,喷油装置40安装在整机两侧立柱12的侧面上,由喷油管路412、导向轴、驱动气缸413、油箱416、接油盒415组成;喷油管路412的端头为低压高雾化喷枪,实现油脂喷涂的均匀与高效,末端连接软管与油箱416接通;导向轴安装在驱动气缸413的外罩侧面;驱动气缸413固定在立柱12的侧面上,其活塞杆端头安装有喷油管路412,与油箱416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以及轮对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所述轮对升降机构用于举升轮对;以及定心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所述定心旋转机构用于对所述轮对进行定心;以及喷油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所述喷油装置位于所述定心旋转机构的上方,所述喷油装置用于对所述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机座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两侧的立柱,所述轮对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定心旋转机构和喷油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喷油组件,两个所述喷油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组件包括:喷油管路,用于向所述轮对的轴径喷涂油脂;以及驱动气缸,其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喷油管路连接,所述驱动气缸能够驱动所述喷油管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导向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的固定端上,所述喷油管路与所述导向轴在第一方向上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对轴径涂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组件还包括:接油盒,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喷油管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王建岗刘瑞军杜彪郑亚辉徐建喜丁颖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