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93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包括空冷构架、换热管束模块、风机、湿帘预冷装置和循环水装置;换热管束模块设置在空冷架构上端,风机设置在换热管束模块上方;湿帘预冷装置分别通过安装板倾斜设置在空冷构架的四侧面上;循环水装置的上水管出水端分别连接各湿帘预冷装置的喷淋管进水口,回水管一端分别连接湿帘预冷装置,另一端通入循环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湿帘预冷装置相对于空冷构架倾斜的设置,以及上下两部分错落的布置方式,使得在风机作用下,湿帘预冷装置在迎面风速下不产生飘水情况,既能节约用水,也使得设备使用环境更加清洁;且水不与换热管束直接接触,延长换热管束模块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冷却效果好。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冷器
,特别涉及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工业常用的空冷器换热设备主要有空冷器,湿式空冷器和蒸发式冷凝器;现有的空冷器,是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风机强制空气横掠翅片管外,使管内高温工艺介质进行冷却的工业热交换装置;湿式空冷器主要由换热管束、风机、喷淋装置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喷淋装置将水直接喷淋到换热管上形成水膜,水膜的蒸发带走热量,进而被流过的空气带走;蒸发式冷凝器主要是由风机、换热管束、喷淋装置、收水装置、水箱、喷淋泵,其工作原理是喷淋泵将喷淋水输送到喷淋装置,进而喷洒到换热管束上形成一层水膜,通过水膜的蒸发带走热量,进而被流过的空气带走,剩余没有被蒸发的水向下落到循环水箱里继续被喷淋泵运输到喷淋装置进行循环;以上方案均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喷淋水在风机的作用下向四周飘逸喷淋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对周围的设备产生锈蚀;另一方面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导致翅片管表面严重结垢,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装卸方便,冷却效果好,延长换热管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包括空冷构架、换热管束模块、风机、湿帘预冷装置和循环水装置;
[0006]所述空冷构架为四根立柱组成的方形框架结构,四根立柱上两两一组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安装板;换热管束模块设置在空冷架构上端,风机设置在换热管束模块上方;
[0007]所述湿帘预冷装置分别通过安装板倾斜设置在空冷构架的四侧面上,湿帘预冷装置包括安装框、喷淋管、均水板、支撑板、限位板和湿帘纸芯;安装框为方框结构,安装框上、下两侧边为槽口相对设置的C型钢,安装框上、下两侧边错位设置,喷淋管沿安装框上侧边内设置;均水板为槽口朝上的C型钢,底部均匀设置出水孔,均水板设置为两级,一级均水板设置在安装框上侧边内,一级均水板高度小于安装框上侧边高度,使得安装框上侧边两侧与一级均水板下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二级均水板设置在安装框中部,将安装框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撑板为角钢,支撑板两两相对分别设置在二级均水板和安装框下侧边的两侧壁上;限位板设置在二级均水板下侧,限位板两侧边与二级均水板下侧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槽口与安装框下侧边槽口位置对应;湿帘纸芯设置为两级,一级湿帘纸芯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与二级均水板两侧边上的支撑板之间;二级湿帘纸芯设置在第二安装槽与安装框下侧边两侧上的支撑板之间;安装框下侧边上设置有出水口;
[0008]所述循环水装置包括上水管、回水管、循环水箱和循环水泵;上水管一端进水端通
过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箱连接,上水管出水端分别连接各湿帘预冷装置的喷淋管进水口,回水管一端分别连接湿帘预冷装置的安装框下侧边上的出水口,另一端通入循环水箱。
[0009]具体的,所述的湿帘预冷装置下沿的空冷构架的立柱上均设置有挡风板;保证风量均经过湿帘预冷装置从换热管束模块下方进入。
[0010]具体的,所述的湿帘预冷装置的倾斜角度范围为5

10度。
[0011]具体的,所述的湿帘预冷装置通过安装框的左右两侧边与空冷构架的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2]具体的,所述的二级均水板、安装框下侧边和支撑板的两侧边的上端均向外侧弯折设置;便于湿帘纸芯的安装。
[0013]具体的,所述的循环水箱上设置有自动补水装置。
[0014]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
[0015]本技术的湿帘预冷装置相对于空冷构架倾斜的设置,以及上下两部分错落的布置方式,使得在风机作用下,湿帘预冷装置在迎面风速下不产生飘水情况,既能节约用水,也使得设备使用环境更加清洁;且水不与换热管束直接接触,延长换热管束模块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湿帘预冷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是图2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

空冷构架,11

安装板,12挡风板,2

换热管束模块,3

风机,4

湿帘预冷装置,41

安装框、411

上侧边,412

下侧边,42

喷淋管,43

一级均水板,44

二级均水板,45

支撑板,46

限位板,47

一级湿帘纸芯,48

二级湿帘纸芯,5

循环水装置,51

上水管,52

回水管,53

循环水箱,54

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22]结合附图1

4所示的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包括空冷构架1、换热管束模块2、风机3、湿帘预冷装置4和循环水装置5。
[0023]空冷构架1为四根立柱组成的方形框架结构,四根立柱上两两一组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安装板11;换热管束模块2设置在空冷架构上端,风机3设置在换热管束模块2上方。
[0024]湿帘预冷装置4通过螺栓分别倾斜设置在空冷构架1的四侧上的安装板11上,倾斜角度范围为5

10
°
;湿帘预冷装置4下沿的空冷构架1的立柱上均设置有挡风板12;保证风量均经过湿帘预冷装置4从换热管束模块2下方进入。
[0025]湿帘预冷装置4包括安装框41、喷淋管42、均水板、支撑板45、限位板46和湿帘纸芯;安装框41为方框结构,安装框41上、下两侧边为槽口相对设置的C型钢,安装框41上、下两侧边错位设置,喷淋管42沿安装框41上侧边411内设置;均水板为槽口朝上的C型钢,底部
均匀设置出水孔,均水板设置为两级,一级均水板43设置在安装框41上侧边411内,一级均水板43高度小于安装框41上侧边411高度,使得安装框41上侧边411两侧与一级均水板43下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二级均水板44设置在安装框41中部,将安装框41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撑板45为角钢,支撑板45两两相对分别设置在二级均水板44和安装框41下侧边412的两侧壁上,二级均水板44、安装框41下侧边412和支撑板45的两侧边的上端均向外侧弯折设置,便于湿帘纸芯的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冷增湿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冷构架、换热管束模块、风机、湿帘预冷装置和循环水装置;所述空冷构架为四根立柱组成的方形框架结构,四根立柱上两两一组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安装板;换热管束模块设置在空冷架构上端,风机设置在换热管束模块上方;所述湿帘预冷装置分别通过安装板倾斜设置在空冷构架的四侧面上,湿帘预冷装置包括安装框、喷淋管、均水板、支撑板、限位板和湿帘纸芯;安装框为方框结构,安装框上、下两侧边为槽口相对设置的C型钢,安装框上、下两侧边错位设置,喷淋管沿安装框上侧边内设置;均水板为槽口朝上的C型钢,底部均匀设置出水孔,均水板设置为两级,一级均水板设置在安装框上侧边内,一级均水板高度小于安装框上侧边高度,使得安装框上侧边两侧与一级均水板下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二级均水板设置在安装框中部,将安装框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撑板为角钢,支撑板两两相对分别设置在二级均水板和安装框下侧边的两侧壁上;限位板设置在二级均水板下侧,限位板两侧边与二级均水板下侧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槽口与安装框下侧边槽口位置对应;湿帘纸芯设置为两级,一级湿帘纸芯设置在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敬辉杨震国李冕陈云婷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