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卡车车箱总成和皮卡车
[0001]本技术涉及皮卡车
,特别涉及一种皮卡车车箱总成和皮卡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皮卡车车箱可以用于载物,以满足用户运输物品的需求。
[0003]相关技术中,皮卡车的车箱总成由多个分总成焊接构成,每个分总成(如:梁总成)中的部件数量多,从而导致车箱总成的装配过程复杂,并且装配精度低,同时不利于实现皮卡车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皮卡车车箱总成,以提高皮卡车车箱总成的装配精度并降低装配难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皮卡车车箱总成,包括:车箱;边板总成,所述边板总成与所述车箱相连并设在所述车箱的外侧;横梁,所述横梁设在所述车箱的下方,且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沿皮卡车的Y向方向延伸,所述横梁主体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箱固定相连;翻边,所述翻边设于所述横梁主体在所述Y向方向的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车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箱(10);边板总成(20),所述边板总成(20)与所述车箱(10)相连并设在所述车箱(10)的外侧;横梁(30),所述横梁(30)设在所述车箱(10)的下方,且所述横梁(30)包括:横梁主体(31),所述横梁主体(31)沿皮卡车的Y向方向延伸,所述横梁主体(31)设有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车箱(10)固定相连;翻边(32),所述翻边(32)设于所述横梁主体(31)在所述Y向方向的端部,并与所述横梁主体(31)一体成型,且所述翻边(32)设有第二连接部(321),所述第二连接部(321)与所述边板总成(2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主体(31)包括:第一壁(312),所述第一壁(312)与所述车箱(10)的底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形成于所述第一壁(312);第二壁(313),所述第二壁(313)自所述第一壁(312)在所述皮卡车的X向方向的一端向背离所述车箱(10)的一侧延伸;第三壁(314),所述第三壁(314)自所述第一壁(312)在所述X向方向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车箱(10)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三壁(31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壁(313)在X向方向上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车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主体(31)设有加强筋(33),所述加强筋(33)设在所述横梁主体(31)背离所述车箱(10)的一侧,并且所述加强筋(33)连接在所述第二壁(313)、所述第一壁(312)与所述第三壁(3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卡车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3)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33)沿所述Y向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加强筋(33)之间在所述Y向方向的间距沿所述X向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车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主体(31)还包括:第四壁(34),所述第四壁(34)自所述第二壁(313)在所述Y向方向的一端向背离所述车箱(10)的一侧延伸;第五壁(35),所述第五壁(35)自所述第二壁(313)在所述Y向方向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车箱(10)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四壁(34)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卡车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32)包括:第一翻边(322),所述第一翻边(322)形成在所述第二壁(313)与所述第四壁(34)的邻接处,且所述第一翻边(322)自所述第二壁(313)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辉,徐冬辉,许世业,王才,孙继军,王振峰,郑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