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设备及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90074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通过隧道中的路侧设备获取指定检测位置的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并确定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的车辆运行数据;针对每个车道,将车道中每个车辆的所处地理位置作为节点,将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作为边构建车道的交通运行链;根据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的路段间距及车辆数量并基于预设的最小行车间距确定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根据隧道的光亮强度数据对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补偿得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确定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与标准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之间的差值并根据差值确定车道是否发生拥堵,实现对隧道交通运行的智慧管控。智慧管控。智慧管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设备及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的隧道建设数量逐年递增,并且随着隧道规模的不断壮大,隧道交通运行安全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与普通的道路工程以及桥梁工程相比,隧道具有复杂的内外环境条件,环境封闭,处于半封闭的空间状态,路况隐蔽性较强且出口有限,逃生救援较为困难,一旦发生灾害,隧道的安全运行风险会急剧倍增。
[0003]随着各种特长公路、过江、跨海隧道的建成通车,隧道交通所存在的运营监管难、能耗管控难以及应急指挥难等问题也逐渐被暴露出来。并且,现有的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能力相对较为落后,无法及时预判、发现隧道交通运行的问题,从而及时对隧道交通运行进行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现有的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能力相对较为落后,无法及时预判、发现隧道交通运行的问题,从而及时对隧道交通运行进行管控的技术问题。
[0005]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包括:通过设置于隧道中多个指定检测位置的路侧设备,获取对应指定检测位置的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并确定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的车辆运行数据;所述车辆运行数据至少包括路侧设备所在隧道路段各车道中的车辆数量、至少一个车辆的车辆数据、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以及每个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针对每个车道,将所述车道中每个车辆的所处地理位置作为节点,以及将所述车道中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作为边,构建所述车道的交通运行链;根据所述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的路段间距以及车辆数量,并基于预设的最小行车间距,确定所述车道对应的车辆数量阈值;获取所述隧道的光亮强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光亮强度数据对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补偿,以得到所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确定所述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与所述标准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车道是否发生拥堵,以实现对隧道交通运行的智慧管控。
[0006]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的车辆运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隧道在前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车辆运行数据,并按照发生的时序,将所述多个历史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排序;按照所述排序,将任一历史车辆运行数据与其后一历史车辆运行数据进行相似度
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分别确定所述隧道各车道中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偏移值;基于多个历史车辆运行数据与其后一历史车辆运行数据所对应的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多个车距偏移值,确定所述车辆在前一时间段内的驾驶习惯。
[0007]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的路段间距以及车辆数量,并基于预设的最小行车间距,确定所述车道对应的车辆数量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隧道中每个车辆对应的驾驶习惯,确定车辆的驾驶习惯对所述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车距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所述驾驶习惯对应的影响程度,确定所述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实际行车间距;根据所述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每个车辆的驾驶习惯所对应的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实际行车间距,对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优化,以确定优化后所述车道对应的车辆数量阈值。
[0008]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隧道的光亮强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光亮强度数据对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补偿,以得到所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具体包括:基于设置于所述隧道中多个指定检测位置的路侧设备,并通过多个路侧设备上设置的光亮采集模块,分别确定所述多个指定检测位置对应的光亮强度数据;确定不同的光亮强度数据对车辆的隧道实况获取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并根据所述影响权重系数,对基于驾驶习惯优化后的车辆数量阈值继续进行补偿,得到所述车道对应的目标车辆数量阈值;基于所述车道中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实际行车间距,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数量阈值,构建所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
[0009]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与所述标准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车道是否发生拥堵,具体包括:根据所述隧道中每个车道的车辆数量,确定所述车道对应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并根据所述车道的目标车辆数量阈值,确定所述车道对应标准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将所述车道的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与所述标准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进行比较,并确定所述交通运行链与所述标准交通运行链之间的边数差值;在所述边数差值小于预设偏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道的拥堵风险增加,并将所述拥堵风险进行上报。
[0010]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的车辆运行数据,具体包括:对隧道交通运行图像中的车辆进行识别,并确定每个车辆的前一车辆,以及所述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路侧设备所在隧道各车道中的车辆数量;根据识别到的车辆对所述隧道交通运行图像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车辆对应的车辆运行图像;将车辆运行图像输入至卷积神经网络中,并通过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提取所述车辆运行图像中的车辆特征,以得到对应车辆的车辆数据;
基于所述隧道中每个车辆的定位系统,确定对应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
[0011]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车道是否发生拥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隧道的拥堵风险处理请求,并响应于所述拥堵风险处理请求,获取拥堵风险对应车道中的车辆数量以及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在驾驶习惯为偏好开慢车的车辆中,确定出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大于所述预设的最小行车间距的车辆,并对所述车辆进行加速提示,以缩短所述驾驶习惯为偏好开慢车的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
[0012]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车道是否发生拥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隧道中的所述车道存在拥堵风险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以及隧道长度,确定所述车道的剩余车辆承载能力;所述剩余车辆承载能力用于表示所述车道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能承接的最大车辆数量;通过设置于隧道入口处的路侧设备,获取所述车道的车辆驶入情况,并根据所述车辆驶入情况,对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车道的累积驶入车辆进行统计;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车道的累积驶入车辆数量与所述车道的剩余车辆承载能力相等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预设时间段其他车辆再驶入所述车道。
[0013]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的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
[0014]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设置于隧道中多个指定检测位置的路侧设备,获取对应指定检测位置的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并确定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的车辆运行数据;所述车辆运行数据至少包括路侧设备所在隧道路段各车道中的车辆数量、至少一个车辆的车辆数据、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以及每个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针对每个车道,将所述车道中每个车辆的所处地理位置作为节点,以及将所述车道中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作为边,构建所述车道的交通运行链;根据所述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的路段间距以及车辆数量,并基于预设的最小行车间距,确定所述车道对应的车辆数量阈值;获取所述隧道的光亮强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光亮强度数据对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补偿,以得到所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确定所述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与所述标准交通运行链的总边数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车道是否发生拥堵,以实现对隧道交通运行的智慧管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隧道交通运行图像对应的车辆运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隧道在前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车辆运行数据,并按照发生的时序,将所述多个历史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排序;按照所述排序,将任一历史车辆运行数据与其后一历史车辆运行数据进行相似度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分别确定所述隧道各车道中每个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车距偏移值;基于多个历史车辆运行数据与其后一历史车辆运行数据所对应的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多个车距偏移值,确定所述车辆在前一时间段内的驾驶习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的路段间距以及车辆数量,并基于预设的最小行车间距,确定所述车道对应的车辆数量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隧道中每个车辆对应的驾驶习惯,确定车辆的驾驶习惯对所述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车距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所述驾驶习惯对应的影响程度,确定所述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实际行车间距;根据所述车道中任一车辆与其前一隧道出口之间每个车辆的驾驶习惯所对应的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实际行车间距,对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优化,以确定优化后所述车道对应的车辆数量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隧道的光亮强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光亮强度数据对所述车道的车辆数量阈值进行补偿,以得到所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具体包括:基于设置于所述隧道中多个指定检测位置的路侧设备,并通过多个路侧设备上设置的光亮采集模块,分别确定所述多个指定检测位置对应的光亮强度数据;确定不同的光亮强度数据对车辆的隧道实况获取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并根据所述影响权重系数,对基于驾驶习惯优化后的车辆数量阈值继续进行补偿,得到所述车道对应的目标车辆数量阈值;
基于所述车道中车辆与其前一车辆之间的实际行车间距,并基于所述目标车辆数量阈值,构建所述车道对应的标准交通运行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隧道交通运行管控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贺陈立娟王配华刘涛邱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瑞源智能城市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