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行星排多挡位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46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挡位行星式变速器,包括顺次并列分布的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第五行星排P5,第一行星排P1的第一行星架PC1与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齿圈R2固连,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行星架PC2与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齿圈R3、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太阳轮S4固连,第二行星排P2中的第二太阳轮S2与第三行星排P3中的第三太阳轮S3固连,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行星架PC3与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齿圈R4、第五行星排P5的第五太阳轮S5固连,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行星架PC4与第五行星排P5的第五行星架PC5固连。第五行星排P5的第五行星架PC5固连。第五行星排P5的第五行星架PC5固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行星排多挡位变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行星排多挡位变速器,属于车辆传动


技术介绍

[0002]行星式多挡位变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进行变速的核心机构,其主要由离合器、行星排以及制动器组成。
[0003]不同数量的行星排组合互连,并通过控制不同离合器和制动器之间的配合工作,能够实现具有不同挡位数及传动比的变速器。因此优化行星排的组合、合理选择制动件以及输入输出传动件的布置形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车辆对变速器的匹配需求。
[0004]目前应用于矿山、工程机械领域的大功率行星式变速器主要采用前进七挡后退二挡行星变速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作业环境的日趋复杂,对行星变速器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行星变速器存在高挡位速比之间的阶比较大或者无法满足整机对多挡位大速比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行星排多挡位变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箱高挡位速比之间的阶比较大或者无法满足整机对多挡位大速比需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挡位行星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并列分布的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第五行星排P5,所述第一行星排P1包括第一太阳轮S1、第一行星架PC1、第一行星轮CA1和第一齿圈R1,所述第一行星轮CA1与第一太阳轮S1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CA1与第一齿圈R1内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排P2包括第二太阳轮S2、第二行星架PC2、第二行星轮CA2和第二齿圈R2,所述第二行星轮CA2与第二太阳轮S2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CA2与第二齿圈R2内啮合;所述第三行星排P3包括第三太阳轮S3、第三行星架PC3、第三行星轮CA3和第三齿圈R3,所述第三行星轮CA3与第三太阳轮S3外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CA3与第三齿圈R3内啮合;所述第四行星排P4包括第四太阳轮S4、第四行星架PC4、第四行星轮CA4和第四齿圈R4,所述第四行星轮CA4与第四太阳轮S4外啮合,所述第四行星轮CA4与第四齿圈R4内啮合;所述第五行星排P5包括第五太阳轮S5、第五行星架PC5、第五行星轮CA5和第五齿圈R5,所述第五行星轮CA5与第五太阳轮S5外啮合,所述第五行星轮CA5与第五齿圈R5内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S1、第二太阳轮S2、第三太阳轮S3、第四太阳轮S4和第五太阳轮S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第一行星架PC1与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齿圈R2固连,所述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行星架PC2与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齿圈R3、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太阳轮S4固连,所述第二行星排P2中的第二太阳轮S2与第三行星排P3中的第三太阳轮S3固连,所述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行星架PC3与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齿圈R4、第五行星排P5的第五太阳轮S5固连,所述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行星架PC4与第五行星排P5的第五行星架PC5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位行星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内毂体、第二离合器C2的外毂体和第一行星排P1中太阳轮S1固连,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外毂体分别与第二行星排P2中的第二太阳轮S2、第三行星排P3中的第三太阳轮S3固连,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内毂体与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行星架PC2、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齿圈R3、第四行星排P4的第四太阳轮S4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挡位行星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In、输出轴Out,所述输入轴In、输出轴Out同轴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丽刘峰李文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