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27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包括前端模块支架、分别固定在车身机舱前部左右两侧翼子板边梁和分别固定在车身机舱前部左右两侧的发动机舱边梁,所述前端模块支架包括横梁部和设置在横梁部左右两端的安装部,所述前端模块支架通过左右两端的安装部分别安装在车身左右两侧的翼子板边梁的前端上,所述同侧的翼子板边梁的前端与发动机舱边梁的前端之间均固接有上下边梁连接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端模块连接件多,安装精度低问题。安装精度低问题。安装精度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生产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端模块是集成前部冷却空调系统、信号和照明系统、车身保护和外观造型系统、传感器和驾驶辅助系统及行人保护系统的平台,是为了优化整车前部结构设计,简化总装工艺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0003]最早使用的是前端模块支架,用于代替散热器周边十多个金属零件组成的钣金框架,作为一个单独的支架,用来固定车体前部组装的其他零部件。随着整车功能的增加,现在部分汽车主机厂采用先将零件集成装配在前端模块上,再一体与车身装配固定的方法,形成了前端模块集成装配的工艺方式。由此前端模块集成零件的数量是从少到多,模块几何从简单到复杂。随着前端模块的集成零部件增多,前端模块支架变的越来越大,产品对其自身刚度、强度要求越来越高,结构设计也变的越来越复杂。虽然前端模块集成简化了总装装配,但也导致了前端模块设计、生产要求、质量控制成本的提高。同时还要增加越来越长的前端模块集成装配分装线,配备相应的装配设备,检测工具,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工厂建设的资金投入。这些弊端与前端模块最初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冲突。从前端模块平台角度看,在保证前端模块的支撑刚度前提下简化前端模块结构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0004]如专利文献CN105752163B公开了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包括上边梁、主纵梁、前副车架、副车架连接板及前端模块,所述上边梁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支撑座,该安装支撑座上设置有前端模块安装点、翼子板安装点及发动机盖安装点;所述主纵梁的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前端模块,且所述前端模块通过一前端模块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的前端模块安装点;所述副车架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主纵梁及上边梁连接;所述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接构成整体式框架结构。该专利技术通过机舱的整体布设,可以使机舱的各部件上存在多条撞击力的传递途径,提高吸能比例,优化车辆碰撞性能,但该前端模块连接件多,结构复杂,导致前端模块安装精度低。
[0005]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本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端模块连接件多,安装精度低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该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的汽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包括前端模块支架、分别固定在车身机舱前部左右两侧翼子板边梁和分别固定在车身机舱前部左右两侧的发动机舱边梁,所述前端模块支架包括横梁部和设置在横梁部左右两端的安装部,所述前端模块支架通过左右两端的安装部分别安装在车身左右两侧的翼子板边梁的前端上,所述同侧的翼子板边梁的前端与发动机
舱边梁的前端之间均固接有上下边梁连接板。
[0008]进一步,所述翼子板边梁均为向车身前方弯曲环抱的弯梁,并且所述翼子板边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发动机舱边梁的前端上方。翼子板边梁由原来向前伸的直梁,变为向前弯曲环抱的弯梁,并且前端延伸加长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位置上方并通过上下边梁连接板连接形成上下框架结构,使机舱前部整体钢度大幅提升,为前端平台提供了稳固可靠支撑。。
[0009]进一步,所述横梁部上设置有机舱储物箱安装点、前保上装饰盖板安装点、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进气口安装点、前保险杠上部安装点、前罩锁安装点和油壶安装点。以上的安装点均通过螺栓装配固定汽车前端的零件。
[0010]进一步,所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均焊接有边梁安装板,所述边梁安装板上安装有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是车身第一次承受撞击力的装置,汽车在发生碰撞时传递能量至车身,保护乘员及行人。
[0011]进一步,所述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包括前碰撞横梁本体、碰撞吸能柱和前碰撞横梁安装板,所述碰撞吸能柱对称固接在前碰撞横梁本体后侧,所述碰撞吸能柱后端均固接有前碰撞横梁安装板,所述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与对应的边梁安装板固接。碰撞吸能柱位于前碰撞横梁本体和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之间,汽车产生碰撞时碰撞吸能柱被压溃而吸收能量,进而碰撞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的伤害。
[0012]进一步,所述前端模块支架与前碰撞横梁本体之间固接有前端模块支撑支架。前端模块支撑支架提高了前端模块支架的装配稳定度。
[0013]进一步,所述前端模块支架上还设有支撑支架第一安装点,所述前碰撞横梁本体上设有支撑支架第二安装点,所述前端模块支撑支架通所述支撑支架第一安装点和支撑支架第二安装点固接在前端模块支架与前碰撞横梁本体上。通过支撑支架第一安装点和支撑支架第二安装点螺纹连接前端模块支撑支架,便于拆卸和装配。
[0014]进一步,所述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上固接有下车体安装板。下车体安装板用于固定前保险下部,提供水箱散热器安装孔和车体下部护板安装点进一步,所述前端模块支架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前端模块支架使用尼龙和玻纤材料或聚丙烯和玻纤材料一次性注塑成型,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前端模块支架为安装在翼子板边梁上的横梁结构,前端模块尺寸减小并与车体两侧直接连接,提高了前端模块支架的安装精度,同时去掉了原来前端框架两侧与底部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四边框形结构大幅简化,并能继续为前保险杠、前罩锁、空调滤清器进气口、内饰件、冷却模块风扇等提供安装点,增大了前端零部件装配有效利用空间,降低了前端模块的设计难度与制造要求。
[0016]2、由于翼子板边梁上由传统的向前伸的直梁,变为向前弯曲环抱的弯梁且前端延伸加长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位置上方并通过左右两根上下边梁连接板焊接固定,发动机舱边梁前端装配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与下车体安装板形成车体前端框架,前端模块支架先装配在翼子板边梁前端顶面上,然后再在前端模块支架与前碰撞横梁本体之前装配前端模块支撑支架,翼子板边梁弯曲前伸与发动机舱边梁组合前端模块支架形成的前端笼形结构平台,整体刚度有效提高,为前端装配零件提供可靠牢固平台。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前端模块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机舱前部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前端模块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的技术特征及标记:前端模块支架1、安装部11、横梁部12、机舱储物箱安装点121、前保上装饰盖板安装点122、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进气口安装点123、前保险杠上部安装点124、前罩锁安装点125、油壶安装点126、支撑支架第一安装点127、翼子板边梁2、发动机舱边梁3、边梁安装板31上下边梁连接板4、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5、前碰撞横梁本体51、下车体安装板52、碰撞吸能柱53、前碰撞横梁安装板54、支撑支架第二安装点55前端模块支撑支架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模块支架(1)、分别固定在车身机舱前部左右两侧翼子板边梁(2)和分别固定在车身机舱前部左右两侧的发动机舱边梁(3),所述前端模块支架(1)包括横梁部(12)和设置在横梁部(12)左右两端的安装部(11),所述前端模块支架(1)通过左右两端的安装部(11)分别安装在车身左右两侧的翼子板边梁(2)的前端上,所述同侧的翼子板边梁(2)的前端与发动机舱边梁(3)的前端之间均固接有上下边梁连接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边梁(2)均为向车身前方弯曲环抱的弯梁,并且所述翼子板边梁(2)的前端位于所述发动机舱边梁(3)的前端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部(12)上设置有机舱储物箱安装点(121)、前保上装饰盖板安装点(122)、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进气口安装点(123)、前保险杠上部安装点(124)、前罩锁安装点(125)和油壶安装点(12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边梁(3)前端均焊接有边梁安装板(31),所述边梁安装板(31)上安装有前碰撞吸能横梁总成(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碰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岳德英任锋利肖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