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端立专利>正文

丝杆油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14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丝杆油冷机构,包括:丝杆,为中空结构;丝杆螺母副,套装于丝杆并可沿丝杆直线往复移动;还包括:导油管,穿设安装于丝杆的中空位置,导油管内形成进油通道,导油管外壁与丝杆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分油座,连接于丝杆的一端,分油座内设置有分油腔;所述出油通道连通于分油腔;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布置,进油方向与出油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介质在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循环流动,即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流动,流动过程中带走丝杆转动过程中丝杆与轴承之间、丝杆与丝杆螺母副之间所产生的热量,降低丝杆温度,防止丝杆温度过高使得丝杆变形、影响精度等等,应用在数控机床中,确保加工精度。确保加工精度。确保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丝杆油冷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丝杆油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款数控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两端轴承滚动摩擦和丝杆螺母副在丝杆上往复移动摩擦而产生热量,传统的散热方式是依靠自然散热,散热慢,散热效果差,丝杆发热容易形变,从而导致丝杆的传动精度和稳定性下降,进而使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偏差,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和机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丝杆油冷机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丝杆油冷机构,包括:
[0005]丝杆,为中空结构;
[0006]丝杆螺母副,套装于丝杆并可沿丝杆直线往复移动;
[0007]还包括:
[0008]导油管,穿设安装于丝杆的中空位置,导油管内形成进油通道,导油管外壁与丝杆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
[0009]分油座,连接于丝杆的一端,分油座内设置有分油腔;
[0010]所述出油通道连通于分油腔;
[0011]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布置,进油方向与出油方向相反。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导油管包括:出油口,进油通道通过出油口连通出油通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出油口设置于远离进油通道进油方向的一端。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还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
[0015]第一轴承座分布于丝杆的第一端,第一轴承座设置有第一轴承,丝杆第一端穿过第一轴承;
[0016]第二轴承座分布于丝杆的第二端,第二轴承座设置有第二轴承,丝杆第二端穿过第二轴承。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分油座连接于第一轴承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分油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组合形成有所述分油腔;所述丝杆第一端穿过上座体进入分油腔,下座体处设置有冷油通道,冷油通道与导油管连接;上座体处设置有热油通道。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还包括油冷机,油冷机连接冷油通道和热油通道。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丝杆第二端安装有导油管支撑套,导油管支撑套局部插入丝杆内,且导油管的第二端插入导油管支撑套中,导油管第一端支撑于下座体内与冷油通道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一个端面与上座体的一个端面紧密抵触,且上座体上部插入式连接于第一轴承座;上座体内设置有套设于丝杆的密封圈。
[002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丝杆中心处设置导油管,冷介质在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循环流动,即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流动,流动过程中带走丝杆转动过程中丝杆与轴承之间、丝杆与丝杆螺母副之间所产生的热量,降低丝杆温度,防止丝杆温度过高使得丝杆变形、影响精度等等;冷介质吸收丝杆热量再回流至分油腔中,再从分油腔回流至油冷机,冷介质在油冷机中热交换降低温度后,由重新流入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循环流动,以此,不断地对丝杆冷却,确保丝杆不变形,应用在数控机床中,确保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丝杆油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丝杆油冷机构的剖面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丝杆油冷机构的爆炸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丝杆100;出油通道101;第一轴承座110;第一轴承111;第二轴承座120;第二轴承121;
[0030]连接部112、122;丝杆螺母副200;导油管300;进油通道301;出油口302;分油座400;
[0031]分油腔401;冷油通道402;热油通道403;上座体410;密封圈411;下座体420;
[0032]油冷机500;导油管支撑套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4]丝杆油冷机构,请参阅图1

4所示,包括:丝杆100、丝杆螺母副200、导油管300和分油座400。
[0035]丝杆100为金属杆体状,其内部为中空设置;
[0036]丝杆螺母副200套装在丝杆100外,随着丝杆100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驱动丝杆螺母副200沿丝杆100直线往复移动,丝杆100和丝杆螺母副200配合,将丝杆100的曲线运行转换为丝杆螺母副200沿丝杆100的直线运动,其广泛应用在数控机床上,使用精度高,产品加工质量佳。
[0037]所述丝杆100为金属直杆,且为中空结构。
[0038]所述导油管300也为直杆结构,且为中空结构,导油管300形成了进油通道301。
[0039]导油管300插入安装于丝杆100的中心位置,导油管300外壁与丝杆100内壁支架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了出油通道101。
[0040]并且,如图2所示,导油管300是位于丝杆100中心处,因此,出油通道101是360
°
包覆进油通道301;
[0041]所述分油座400安装于丝杆100一端,分油座400内设置有分油腔401,出油通道101连通于分油腔401。
[0042]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进油通道301和出油通道101沿丝杆100的长度方向布置,进油方向与出油方向相反,使用时,冷介质如图2方位在进油通道301中从左往右移动,移动至右端时,冷介质流出至出油通道101并在出油通道中从右往左移动,最后流入分油腔401内;此过程中,冷介质吸收丝杆100的热量,将丝杆100降温,防止丝杆100变形的。
[0043]这里,冷介质可以是指冷油、冷却液等均可。
[0044]可选地,在进行热交换过程中,是通过冷介质和丝杆100内壁接触进行热交换,因此,可以在丝杆100内壁制作螺旋槽、波纹槽等结构,增加冷介质和丝杆100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00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管300包括:出油口302,进油通道301通过出油口302连通出油通道101。
[0046]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口302设置于远离进油通道301进油方向的一端,如图2所示,出油口302设置于靠近右侧,使冷介质在进油通道301内的流动路径更长,同时回流时在出油通道101内的流动路径也更长。
[0047]在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丝杆油冷机构,包括:丝杆(100),为中空结构;丝杆螺母副(200),套装于丝杆(100)并可沿丝杆(100)直线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油管(300),穿设安装于丝杆(100)的中空位置,导油管(300)内形成进油通道(301),导油管(300)外壁与丝杆(100)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101);分油座(400),连接于丝杆(100)的一端,分油座(400)内设置有分油腔(401);所述出油通道(101)连通于分油腔(401);所述进油通道(301)和出油通道(101)沿丝杆(100)的长度方向布置,进油方向与出油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油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300)包括:出油口(302),进油通道(301)通过出油口(302)连通出油通道(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杆油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302)设置于远离进油通道(301)进油方向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油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300)设置于丝杆(100)中心处使所述出油通道(101)包覆导油管(3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油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座(110)和第二轴承座(120);第一轴承座(110)分布于丝杆(100)的第一端,第一轴承座(110)设置有第一轴承(111),丝杆(100)第一端穿过第一轴承(111);第二轴承座(120)分布于丝杆(100)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端立
申请(专利权)人:郭端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