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件校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12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件校形工装,涉及金属校形领域,包括底座、门式架、平衡梁和校形器;底座的顶部形成校形平台,校形平台用于放置板件;门式架安装在校形平台上,门式架与校形平台之间形成门洞,门式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门式架沿纵向间隔设置;平衡梁沿纵向延伸,平衡梁穿过多个门式架的门洞,平衡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滑移组件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门式架的横梁连接,滑移组件能带动平衡梁相对横梁横向移动;校形器可滑动地连接于平衡梁的底部并能相对平衡梁沿纵向滑动,校形器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轴,升降轴在下降时能压平板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中的校形器移动方便,校形过程人工操作步骤少,可提高校形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校形成本。降低校形成本。降低校形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件校形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校形
,尤其涉及一种板件校形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核岛内的水池的池壁厚度较薄,无法为水池内部的设备和管道提供生根部位,需要在水池的池壁上设置金属板件以对设备和管道提供支撑。部分金属板件的面积较大,对这些大型金属板件进行焊接时,很容易因为大量焊接热量输入导致金属板件变形、表面平整度变差,在焊接过程完成后需要对金属板件进行校形以满足平整度要求。
[0003]针对大型金属板件焊接后的校形,传统校正方式为人工锤击或静力顶压的方式,然而这些校形方式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校形效率低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校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件校形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金属板件校形技术效率低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校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件校形工装,包括底座、门式架、平衡梁和校形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形成校形平台,所述校形平台用于放置所述板件;所述门式架安装在所述校形平台上,所述门式架与所述校形平台之间形成门洞,所述门式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门式架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平衡梁沿纵向延伸,所述平衡梁穿过多个所述门式架的所述门洞,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分别对应安装有两个滑移组件,所述平衡梁通过两个所述滑移组件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门式架的横梁连接,所述滑移组件能带动所述平衡梁相对所述横梁横向移动;所述校形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平衡梁的底部并能相对所述平衡梁沿纵向滑动,所述校形器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轴,所述校形器能驱动所述升降轴相对所述平衡梁升降,且所述升降轴在下降时能压平放置于所述校形平台上的所述板件。
[0007]可选地,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吊环和多个滑轮,所述吊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横梁外,所述吊环包括两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竖板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板顶部的纵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底部均安装在所述平衡梁上,所述纵板位于对应的所述横梁上方;所述吊环与对应的所述横梁之间有滑动间隙,所述纵板的底部安装有与对应的所述横梁滑动配合的多个所述滑轮,多个所述滑轮位于所述滑动间隙内。
[0008]可选地,所述平衡梁包括间隔设置的顶板、底板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两个横向间隔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围成空腔,所述吊环的两个所述竖板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校形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板。
[0009]可选地,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个所述侧板,以分别形成两个均沿纵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校形器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滑道,两个所述滑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滑动接触配合。
[0010]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校形器的顶部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部穿过所述滑槽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安装有能搭接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限位块,所述滑动杆能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0011]可选地,所述校形器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活塞顶杆形成所述升降轴,所述活塞顶杆的下端连接有顶帽,所述顶帽的底端面为平面,所述液压千斤顶在驱动所述活塞顶杆下降时,所述顶帽能压平放置于所述校形平台上的所述板件。
[0012]可选地,所述校形器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形成所述升降轴,所述液压缸的下端连接有顶块,所述液压缸在驱动所述伸缩杆下降时,所述顶块能压平放置于所述校形平台上的所述板件。
[0013]可选地,所述校形平台上设置有两根沿横向间隔的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沿纵向延伸,两根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一致且用于共同支撑所述板件。
[0014]可选地,所述校形平台开设有多个沿横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支撑架能可拆卸地安装于任一所述安装孔。
[0015]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平板和多个竖向设置的支撑脚,所述支撑平板支撑于多个所述支撑脚的顶部,且所述支撑平板形成所述校形平台。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板件校形工装,通过将板件放置在校形平台上,滑动平衡梁相对横梁沿横向滑动,并滑动校形器相对平衡梁沿纵向滑动,实现校形器在平面内移动以将升降轴的底部对准板件上的待校形部位,再驱动校形器下降升降轴,使得升降轴的底部能压平放置在校形平台上的板件,完成校形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校形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校形器移动方便,校形过程中人工操作步骤少,可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校形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降低校形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板件校形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板件校形工装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板件校形工装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校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可以混合地使用。
[0032]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本专利技术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
[003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板件校形工装,包括底座100、门式架200、平衡梁300和校形器400,底座100的顶部形成校形平台110,校形平台110用于放置板件;门式架200安装在校形平台110上,门式架200与校形平台110之间形成门洞,门式架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门式架200沿纵向间隔设置;平衡梁300沿纵向延伸,平衡梁300穿过多个门式架200的门洞,平衡梁300的两端分别对应安装有两个滑移组件310,平衡梁300通过两个滑移组件310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门式架200的横梁210连接,滑移组件310能带动平衡梁300相对横梁210横向移动;校形器400可滑动地连接于平衡梁300的底部并能相对平衡梁300沿纵向滑动,校形器400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轴410,校形器400能驱动升降轴410相对平衡梁300升降,且升降轴410在下降时能压平放置于校形平台110上的板件。
[0036]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板件校形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纵向为图1中的前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件校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校形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形成校形平台,所述校形平台用于放置所述板件;门式架,所述门式架安装在所述校形平台上,所述门式架与所述校形平台之间形成门洞,所述门式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门式架沿纵向间隔设置;平衡梁,所述平衡梁沿纵向延伸,所述平衡梁穿过多个所述门式架的所述门洞,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分别对应安装有两个滑移组件,所述平衡梁通过两个所述滑移组件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门式架的横梁连接,所述滑移组件能带动所述平衡梁相对所述横梁横向移动;校形器,所述校形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平衡梁的底部并能相对所述平衡梁沿纵向滑动,所述校形器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轴,所述校形器能驱动所述升降轴相对所述平衡梁升降,且所述升降轴在下降时能压平放置于所述校形平台上的所述板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校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吊环和多个滑轮,所述吊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横梁外,所述吊环包括两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竖板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板顶部的纵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底部均安装在所述平衡梁上,所述纵板位于对应的所述横梁上方;所述吊环与对应的所述横梁之间有滑动间隙,所述纵板的底部安装有与对应的所述横梁滑动配合的多个所述滑轮,多个所述滑轮位于所述滑动间隙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校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包括间隔设置的顶板、底板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两个横向间隔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围成空腔,所述吊环的两个所述竖板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校形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校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个所述侧板,以分别形成两个均沿纵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校形器的顶部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建博王康王宇宁蔡彪康军史宏汝刘冬冬徐西广杨运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电力工程深圳有限公司中建电力建设服务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