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08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山茶果预处理;S2:山茶毛油制备;S3:山茶毛油第一次脱色处理;S4:山茶毛油第二次脱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山茶油生产方法与传统的山茶油生产方法相比无需进行冬化除臭,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条件容易控制,生产周期短,得油率高等优点;所制备出的山茶油色泽在金黄至嫩黄之间,澄清透亮,在有效去除山茶毛油中的不良物质的基础上,还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加工
,具体为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茶籽是一种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成熟种子,从山茶籽中提取的油脂称为山茶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人体易吸收,长期内服有利于降低血脂,预防高血压,外用可以营养肌肤,抗紫外线,减少皱纹。山茶籽油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脱色,否则会影响口感和质感。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2017109465807)公开了一种高品级山茶油精炼工艺,能够以常规设备生产高品级山茶油,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毛油:B、脱皂;c、水洗;d、脱色;e、脱臭;F、脱脂;G、脱脂油经精滤得成品油。该专利具有如下优点:生产条件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得油率高,同时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少。
[0004]但是上述该高品级山茶油精炼工艺在山茶油的实际制取工艺中,还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缺陷:工艺过程复杂,山茶油色泽在淡黄至金黄之间,不澄清,且容易高温回色加深;而且该方法采取245℃无保护长时间高温脱臭,会导致油脂中活性成分大量损失,且油脂的过氧化值、酸值都会变大,降低山茶籽油的品质。
[0005]因此,提供一种高效的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在保证山茶油活性物质不流失的基础上,以较为简便的生产工艺对山茶油进行完全脱色处理,是目前需要克服的一大重要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以普通脱色与精过滤脱色联合作用的方式对山茶油进行处理,与传统的山茶油生产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无需进行冬化除臭,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条件容易控制,生产周期短,得油率高等优点;所制备出的山茶油不仅色泽处于金黄至嫩黄之间,澄清透亮,而且在有效去除山茶毛油中杂质的基础上,还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山茶果预处理:挑选表皮无破损的优质山茶果,将山茶果洗净后晾干,干燥后通过破壳机对山茶果进行破壳处理,得到山茶籽;
[0010]S2:山茶毛油制备:将所述山茶籽进行粉碎、高温炒制,随后进行压榨处理,并对压榨处理后得到的油剂进行过滤,制得山茶毛油;
[0011]S3:山茶毛油第一次脱色处理:在S2中所述山茶毛油中加入脱色剂,在60

8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脱色,脱色时间40

60min,过滤,制得初步脱色的山茶毛油;
[0012]S4:山茶毛油第二次脱色处理:将S3中所述初步脱色的山茶毛油依次进行三次过滤,在第一、二次过滤之间对山茶毛油进行70℃

90℃的加热处理,并加入碳酸钠和硅酸钠
的质量比1:2的混合物,静置20

30min;在第二、三次过滤之间对山茶毛油进行0

10℃的降温处理;在进行了第三次过滤后,收集流出液,对流出液进行离心,过滤,制得山茶油。
[0013]优选的,S3中,所述脱色剂的用量为山茶毛油质量的3

7%;脱色剂按质量百分比由60%的活性炭、20%活性白土和20%的沸石组成。
[0014]优选的,S4中,所述三次过滤分别由三层不同的过滤层完成,三层过滤层分别选自硅胶、硅藻土、活性炭、膨胀蛭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5]优选的,所述初次脱色的山茶毛油依次通过所述三层不同的过滤层时,还对其进行了阶梯式降温处理。
[0016]优选的,所述阶梯式降温处理的工艺参数为:在山茶油经过第一层硅胶过滤层时,控制山茶油的温度为10

25℃;在山茶油经过第二层膨胀蛭石过滤层时,控制山茶油的温度为20

30℃;在山茶油经过第三层活性炭过滤层时,控制山茶油的温度为
‑5‑
0℃。
[0017]优选的,所述离心工艺的参数为8000

10000r/min,离心30

40min。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采用普通脱色与精过滤脱色联合使用的方式对山茶油进行脱色处理,脱色效果明显,脱色后的山茶油色泽处于金黄至嫩黄之间,澄清透亮;
[0020]2.本专利技术在有效去除了山茶油中的杂质的基础上,无需对山茶油进行高温除臭处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山茶油中所含的活性物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实施例1
[0025]S101:山茶果预处理:挑选1000g表皮无破损的优质山茶果,将山茶果洗净后晾干,干燥后通过破壳机对山茶果进行破壳处理,得到700g山茶籽;
[0026]S102:山茶毛油制备:将700g山茶籽进行粉碎、100℃炒制13min,随后进行压榨处理,并对压榨处理后得到的油剂进行过滤,制得400ml山茶毛油;
[0027]S103:山茶毛油第一次脱色处理:在S102中所述400ml山茶毛油中加入脱色剂,在6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脱色,脱色时间40min,过滤,制得400ml初步脱色的山茶毛油;
[0028]S104:山茶毛油第二次脱色处理:将S103中所述400ml初步脱色的山茶毛油依次进行三次过滤,在山茶油经过第一层硅胶过滤层时,控制山茶油的温度为10℃;在第一、二次过滤之间对山茶毛油进行70℃的加热处理,并加入20g碳酸钠和硅酸钠的质量比1:2的混合物,静置20min;在山茶油经过第二层膨胀蛭石过滤层时,控制山茶油的温度为20℃;在第二、三次过滤之间对山茶毛油进行10℃的降温处理;在山茶油经过第三层活性炭过滤层时,
控制山茶油的温度为0℃,在进行了第三次过滤后,收集流出液,对流出液进行8000r/min的离心处理,处理时间30min,过滤,制得山茶油。
[0029]实施例2
[0030]S201:山茶果预处理:挑选1500g表皮无破损的优质山茶果,将山茶果洗净后晾干,干燥后通过破壳机对山茶果进行破壳处理,得到1200g山茶籽;
[0031]S202:山茶毛油制备:将1200g山茶籽进行粉碎、120℃炒制15min,随后进行压榨处理,并对压榨处理后得到的油剂进行过滤,制得700ml山茶毛油;
[0032]S203:山茶毛油第一次脱色处理:在S202中所述700ml山茶毛油中加入脱色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山茶果预处理:挑选表皮无破损的优质山茶果,将山茶果洗净后晾干,干燥后通过破壳机对山茶果进行破壳处理,得到山茶籽;S2:山茶毛油制备:将所述山茶籽进行粉碎、高温炒制,随后进行压榨处理,并对压榨处理后得到的油剂进行过滤,制得山茶毛油;S3:山茶毛油第一次脱色处理:在S2中所述山茶毛油中加入脱色剂,在60

8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脱色,脱色时间40

60min,过滤,制得初步脱色的山茶毛油;S4:山茶毛油第二次脱色处理:将S3中所述初步脱色的山茶毛油依次进行三次过滤,在第一、二次过滤之间对山茶毛油进行70℃

90℃的加热处理,并加入碳酸钠和硅酸钠的质量比1:2的混合物,静置20

30min;在第二、三次过滤之间对山茶毛油进行0

10℃的降温处理;在进行了第三次过滤后,收集流出液,对流出液进行离心,过滤,制得山茶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脱色剂的用量为山茶毛油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必琼翁磊潘攀李克禹王兆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里程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