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98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子,包括:凸缘部,与具有安装孔的板相邻接;以及支柱部,其插进安装孔中。支柱部包括接合部和与接合部相连接的引导部。引导部包括:末端锥部,形成为其外径在支柱部的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基端反锥部,形成为其外径在相反方向上逐渐减小;以及直径扩大部,形成在上述两个锥部之间,以在引导部中具有最大的外径。直径扩大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接合部末端部的外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子,其插入在零部件(诸如车身板等)上所形成的安装孔,并固定于该安装孔中。
技术介绍
将安装部件如装饰板等安装于诸如车身板等部件时,使 用卡子。.关于这种卡子,JP-2005-076648-A披露了一种双色成型 卡子。该双色成型卡子包括一次成型部分和二次成型部分。 一次成型 部分具有凸缘形接合部、座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连接凸缘形接合部和座部,用以固定保持安装件和相连接的接合部,而接合部用于插入并 固定于被安装侧部件的孔中。二次成型部分具有裙形稳定件,稳定件 在接合部侧与座部相连接。将已经成型的一次成型部分布置在用于二 次成型部分的金属模具中,从而形成与一次成型部分成为一体的二次 成型部分。在接合部的端部形成锥形挡块部,使其直径越靠近座部 越大,以及,多个挠性接合片从挡块部中直径最大位置的基端部周缘 伸出。当将卡子固定于被安装侧部件的安装孔时,将锥形挡块部推进 安装孔。当挡块部穿过安装孔时,进入安装孔中的接合片受到安装孔 内周的挤压,同时稍稍弯曲。当接合片基端部的台阶状保持部到达安 装孔的背面时,多个接合片弹性回复,因而使保持部从背面与安装孔 的周缘相接合,并使卡子固定于安装孔。 ,例如,通过冲压成型方法在机动车车身板上设置用于安 装卡子的安装孔时,有时会形成从安装孔的周缘立起的毛口。使用 JP-2005-076648-A披露的卡子时,在其立柱部的推进位置与安装孔没 有对准的状态下,把卡子插进具有这种带毛口的安装孔,在端部的挡4块部通过安装孔之后,毛口有时会猛力撞上接合片端部的外周并刺入 其中。由于插进卡子同时接合片端部的外周面受到刮削,严重损坏了 接合片端部的外周面。结果,在接合片穿过安装孔之后,接合片可能 无法弹性恢复,这会使卡子与安装孔的接合力劣化。此外,在JP-2005-076648-A披露的卡子中,由于在锥形 挡块部与从挡块部伸出的接合片之间形成较小的台阶部,当从安装孔拔出卡子以拆下卡子时,台阶部有时会卡在安装孔的周缘上。因此, 有时很难从安装孔拆下卡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卡子,可以避免卡子在插 进安装孔时与安装孔相接合部分的损坏,并能顺利地从安挺孔拆下卡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 卡子,包括凸缘部,抅造成从板(具有安装孔)的正面与板邻接; 以及支柱部,构造成从凸缘部的一个表面延伸而出,以插进安装孔。 其中支柱部包括接合部,构造成与板的背面相接合;以及引导部, 与接合部的末端相连接。其中引导部包括锥部,形成在引导部的末 端,锥部的外径在支柱部的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反锥部,形成在引 导部的基端,反锥部的外径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逐渐减小;以及 直径扩大部,形成在反锥部与锥部之间,以具有引导部中最大的外径, 以及,其中直径扩大部的最大外径形成为大于接合部末端部的外径。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支柱部的推进位置没有对准安装 孔的状态下将支柱部推进安装孔时,引导部的锥部邻接安装孔的内周 缘,使得支柱部受到引导并被推进安装孔。当直径扩大部越过并穿过 安装孔时,经由接合部的端部,接合部在基侧的外周面邻接安装孔的 周缘。此外,当支柱部进一步推进安装孔时,接合部与安装孔的背面 相接合,而凸缘部与正面相接合,从而将卡子固定于安装孔。在本卡子中,当如上所述将支柱部插进安装孔时,由于 在直径扩大部穿过安装孔之后,接合部的端部与安装孔不相邻接,使5支柱部经由接合部的端部插进安装孔,可以保护接合部的端部或其端 部附近部位,并且可以确保其免受损伤或发生缺损。结果,例如,当 接合部设有在支柱部插进安装孔期间能够挠曲弯曲的弹性接合片时, 由于作为弯曲变形开始点的端部受到保护,可以维持弹性接合片的弯 曲力或弹性恢复力,并可以保持接合部与安装孔的固定力。此外,当如上所述设置挠性弹性接合片时,由于在支柱 部插进安装孔期间,安装孔与几乎不挠性弯曲的端部不相邻接,支柱 部受到相对较小的插入阻力并能顺利插进安装孔,因而,可以改进安 装操作性。此外,由于在引导部端侧的外周中设置锥部(其直径在 支柱部向安装孔插入的方向逐渐减小),即使毛口在安装孔正面的周 缘立起,支柱部不会被毛口卡住,并且能顺利插进安装孔。此外,由于在引导部基侧的外周中设置反锥部(其直径 在支柱部向安装孔插入方向的反向逐渐减小),当因为某种原因此安 装孔拆下固定于安装孔的卡子时,引导部不会被安装孔卡住,并且能 顺利拔出支柱部,因而,可以容易地将卡子从安装孔拆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卡子,其中,从引导 部基端部到接合部的外径最大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X,从引导部基 端部到接合部外径与直径扩大部外径相等的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 Y,以及,满足Y〉X/3。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如上所述设定引导部中直径扩大部 的最大外径,在引导部穿过安装孔之后,可以充分保证与接合部中邻 接于安装孔周缘的外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例如,即使支柱部倾斜插 进安装孔,也可以保护接合部的端部以及接合部端部附近的较宽范 围,以使其与安装孔的周缘不相邻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卡子,其中引导部形 成为实心。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引导部形成为实心,即使毛口在安 装孔正面的周缘立起,也能可靠地防止引导部被毛口刺入,以及避免 毛口钩于安装孔,并且,支柱部可以顺利插进安装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卡子,其中接合部包 括柱部,从凸缘部一个表面的中心延伸而出;多个肋部,从柱部的 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以及多个弹性接合片,从肋部的端部周向延伸而 出,以与板的背面相接合。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弹性接合片与肋部(从柱形部分延 伸而出)相连接、并具有相对容易弯曲的结构,即使减小接合部的轴 向长度,弹性接合片也能充分弯曲。也就是,由于接合部可以形成得 较短,即使引导部与接合部的端部相连接,也能相对减小卡子的整体 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卡子,其中四个肋部和四个弹性接合片形成在柱部上,以在柱部的周向分别以等间距布 置,其中, 一对侧向切削槽形成在柱部与一对相对弹性接会片的每一弹性接合片之间,一对轴向切削槽形成在柱部与另一对相对弹性接合 片的每一弹性接合片之间,并形成为沿柱部的轴向延仲穿过引导部,在引导部处轴向切削槽变平,以及,其中弹性接合片通过切削槽可在 径向挠性弯曲。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四个肋部和弹性接合片在柱形部的 周向分别以等间距布置,并且四个弹性接合片在周向均等地与安装孔 相接合,卡子能以良好的平衡性牢固固定于安装孔。此外,借助于在与柱形部轴向成直角的方向滑动的模具, 形成一对侧向切削槽,因而,可以形成在周向彼此相对的一对弹性接 合片。借助于在柱形部轴向滑动的模具,形成一对轴向切削槽,因而, 可以形成在周向彼此相对的另外一对弹性接合片。因此,可以简化成 型模具的结构。此外,引导部被轴向切削槽局部切除,然而,其余部分 并未切除。由于只设置尽可能小的必要切除部,即使支柱部插进毛口 等隆起的安装孔时,也能避免引导部钩于毛口,并且可以避免减弱接 合部的端部保护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卡子,其中弹性接合 片形成为,随着更靠近引导部,弹性接合片的外缘部从肋部的伸出量7减小。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毛口插进轴向切削槽所在部位,由于弹性接合片的端侧外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子,包括: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构造成,从具有安装孔的板的正面,与所述板相邻接;以及 支柱部,所述支柱部构造成,从所述凸缘部的一个表面伸出,以插进所述安装孔, 其中所述支柱部包括: 接合部,构造成与所述板的背面相 接合;以及 引导部,与所述接合部的末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 锥部,形成在所述引导部的末端,所述锥部的外径在所述支柱部的插入方向上逐渐减小; 反锥部,形成在所述引导部的基端,所述反锥部的外径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反 向上逐渐减小;以及 直径扩大部,形成在所述反锥部与所述锥部之间,以在所述引导部中具有最大外径,以及 其中所述直径扩大部的所述最大外径形成为大于所述接合部的末端部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重夫中岛武司
申请(专利权)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