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969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涉及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板簧总成,板簧总成包含主板簧结构和副簧结构,所述主板簧结构包含板簧本体,所述板簧本体为采用复合材料加工而成的单片簧结构;所述主板簧结构的两端分别可滑动插入第一后桥顶面的板簧连接座内和第二后桥顶面的板簧连接座内;所述副簧结构包含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两个气囊均轴线竖直设置且分布在盖板的两侧,每个气囊的顶端相对固定于车架,底端安装于板簧本体上表面。本申请的新型平衡悬架系统,既满足轻量化要求,还能在不影响空载平顺性的前提下,提升侧倾刚度和满载可靠性。和满载可靠性。和满载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悬架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平衡悬架是汽车底盘部份的关键及主要总成,承受全部载重量并传递给车桥,实现驱动车轮在任何道路条件下都能行走的目的;载重几十吨的货物全靠平衡悬挂系统的作用,是除车架外的主要承重部件,在重型汽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功能。
[0003]相关技术中,现有采用双后桥、平衡悬架配置的车型,平衡悬架中的后钢板弹簧总成a由多层优质合金钢制成,强度和刚度大,后钢板弹簧总成1的中部通过盖板2和U形螺栓4固连在平衡轴支架3上,后钢板弹簧总成1的端部与桥上的第一滑板5和第二滑板6滑动接触。
[0004]但是,现有后钢板弹簧总成1材料为弹簧钢,密度较大,重量较重,无法在保证板簧性能的同时降低板簧重量,进而无法达成整车轻量化需求,占重比太大达到6%左右,无法满足产品升级的需求;同时,传统的平衡悬架在满载时,没有对后钢板弹簧总成1进行监测,可靠性有待提高;同时,后钢板弹簧总成1本身刚度较大,但在衡量侧倾刚度时,后钢板弹簧总成1本身的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悬架系统包括板簧总成,板簧总成包含主板簧结构(100)和副簧结构,所述主板簧结构(100)包含板簧本体(12),所述板簧本体(12)为采用复合材料加工而成的单片簧结构;所述主板簧结构(100)的两端分别可滑动插入第一后桥(8)顶面的板簧连接座内和第二后桥(9)顶面的板簧连接座内;所述副簧结构包含第一气囊(10)和第二气囊(11),两个气囊均轴线竖直设置且分布在盖板(2)的两侧,每个气囊的顶端相对固定于车架(7),底端安装于板簧本体(12)上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0)和第二气囊(11)内部均从上朝下设置限位块结构,且限位块结构的顶端相对固定于车架(7)。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桥(8)顶面的板簧连接座包含第一滑板(5)和第一导向座(17),所述主板簧结构(100)的一端可滑动插入第一滑板(5)和第一导向座(17)之间;所述第二后桥(9)顶面的板簧连接座包含第二滑板(6)和第二导向座(18),所述主板簧结构(100)的另一端可滑动插入第二滑板(6)和第二导向座(18)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本体(12)的复合材料采用纤维增强材料和热固性树脂,所述纤维增强材料采用E

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热固性树脂采用环氧树脂或PDCPD树脂;所述板簧本体(12)的密度为1.8~2.2g/cm^3;主板簧结构(100)还包含第一加固组件(13)和第二加固组件(14),第一加固组件(13)分为上下两半U形板,且上下两半U形板环抱于板簧本体(12)的中间段;第二加固组件(14)分为槽钢结构和平板结构,且槽钢结构和平板结构环抱固定于板簧本体(12)端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簧结构还包含第一安装座(15)和第二安装座(16),所述第一安装座(15)和第二安装座(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生权王江伟杜笑晨乔思蓉范培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