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038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车悬架系统,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二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一,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三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二,连接臂一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一上,所述第二板簧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臂二的一端,所述第一板簧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载气囊,所述第二板簧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承载气囊,所述第三板簧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三承载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挂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板簧与承载气囊的配合,可以减轻和消除路面通过车桥总成传给车架体的冲击载荷和振动,改善挂车行驶的平顺性。改善挂车行驶的平顺性。改善挂车行驶的平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属于半挂车生产制造


技术介绍

[0002]半挂车是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当车辆均匀受载时)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和垂直力传递到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半挂车一般是三轴半挂车,其种类分为十一米仓栏半挂车,十三米仓栏,低平板半挂车等好多种类。是通过牵引销与半挂车头相连接的一种重型的运输交通工具。
[0003]为了提高平顺性、降低油耗和提高半挂车的减震效果,百分之九十的半挂车都采用了钢板悬架结构,但这种结构自身重量较大,减震效果较差,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钢板悬架结构自身重量较大,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
[0005]本技术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钢板弹簧导向臂一、钢板弹簧导向臂二、钢板弹簧导向臂三及钢板弹簧导向臂四,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二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一,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三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二,连接臂一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一上,所述第二板簧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臂二的一端,所述连接臂二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板簧,所述第三板簧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四上,所述第一板簧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载气囊,所述第二板簧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承载气囊,所述第三板簧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三承载气囊。
[0006]优选地,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一、钢板弹簧导向臂二、钢板弹簧导向臂三及钢板弹簧导向臂四均竖向设置,且等距一字排列。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臂一的中部通过一销轴A固定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二上,所述连接臂二的中部通过一销轴B固定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三上。
[0008]优选地,还包括储气瓶,所述储气瓶通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承载气囊、第二承载气囊及第三承载气囊相连通,为第一承载气囊、第二承载气囊及第三承载气囊供气。
[0009]本技术所述的挂车,包括车架体、第一车桥总成、第二车桥总成及第三车桥总成,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所述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对称设置在车架体的两侧,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结构相同,均为上述的挂车悬架系统,第一车桥总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对应的第一板簧上,第二车桥总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对应的第二板簧上,第三车桥总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对应的第三板簧上。
[0010]优选地,还包括连杆A,所述第一挂车悬架系统的第一承载气囊与第二挂车悬架系统的第一承载气囊的底端分别固定在连杆A的两端,所述连杆A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板簧上,第一承载气囊的顶部固定在车架体下表面;还包括连杆B,所述第一挂车悬架系统的第二承载气囊与第二挂车悬架系统的第二承载气囊的底端分别固定在连杆B的两端,所述连杆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二板簧上,第二承载气囊的顶部固定在车架体下表面;还包括连杆C,所述第一挂车悬架系统的第三承载气囊与第二挂车悬架系统的第三承载气囊的底端分别固定在连杆C的两端,所述连杆C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三板簧上,第三承载气囊的顶部固定在车架体下表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通过板簧与承载气囊的配合,可以减轻和消除路面通过车桥总成传给车架体的冲击载荷和振动,改善挂车行驶的平顺性。可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稳定性,适应恶劣路况能力强。
[0013]本技术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结构简单,也可以改装现有挂车,板簧与承载气囊配合能够承载更大的力,同时承载气囊能够容易的吸收较低固有振动频率,同时承载气囊的使用寿命长,质量轻。
[0014]本技术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及挂车,通过连杆的设置对承载气囊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承载气囊能够减轻对车架的直接冲撞,防止板簧产生过大的变形,延长了板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挂车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承载气囊2、第二承载气囊3、第三承载气囊4、车架体5、第一车桥总成6、第二车桥总成7、第三车桥总成8、第一板簧9、第二板簧10、第三板簧11、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2、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3、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4、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5、连接臂一16、连接臂二17、储气瓶18、连杆A。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挂车悬架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1、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及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4,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的底
端安装有连接臂一15,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二16,连接臂一15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板簧8和第二板簧9,所述第一板簧8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1上,所述第二板簧9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臂二16的一端,所述连接臂二16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板簧10,所述第三板簧10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4上,所述第一板簧8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载气囊1,所述第二板簧9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承载气囊2,所述第三板簧10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三承载气囊3。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1、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及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4均竖向设置,且等距一字排列;所述连接臂一15的中部通过一销轴A固定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上,所述连接臂二16的中部通过一销轴B固定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上;还包括储气瓶17,所述储气瓶17通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承载气囊1、第二承载气囊2及第三承载气囊3相连通,为第一承载气囊1、第二承载气囊2及第三承载气囊3供气。
[0023]如图2所示,所述挂车包括车架体4、第一车桥总成5、第二车桥总成6及第三车桥总成7,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所述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对称设置在车架体4的两侧,第一挂车悬架系统和第二挂车悬架系统结构相同,均为上述的挂车悬架系统,第一车桥总成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1)、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及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4),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一(15),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的底端安装有连接臂二(16),连接臂一(15)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板簧(8)和第二板簧(9),所述第一板簧(8)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1)上,所述第二板簧(9)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臂二(16)的一端,所述连接臂二(16)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板簧(10),所述第三板簧(10)的另一端铰接在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4)上,所述第一板簧(8)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载气囊(1),所述第二板簧(9)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承载气囊(2),所述第三板簧(10)中部上表面安装有第三承载气囊(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导向臂一(11)、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及钢板弹簧导向臂四(14)均竖向设置,且等距一字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一(15)的中部通过一销轴A固定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二(12)上,所述连接臂二(16)的中部通过一销轴B固定在钢板弹簧导向臂三(1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瓶(17),所述储气瓶(17)通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承载气囊(1)、第二承载气囊(2)及第三承载气囊(3)相连通,为第一承载气囊(1)、第二承载气囊(2)及第三承载气囊(3)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嘉祥萌山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