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68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行业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S1.将原料进行搅拌制备仿生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S2.对路堤进行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填充和加筋处理,覆盖土工膜得到疏水路基,S3.对路堤边坡进行填充并喷洒制备得到的疏水改性复合溶液,压实、自热干燥后得到超疏水结构红层泥岩路基。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相对于传统工艺能较好抑制毛细水渗入红层泥岩内部,从而预防红层泥岩发生吸水软化崩解,优点突出,适合应用于工业推广。工业推广。工业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行业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红层由多种岩类组成,岩石在化学成分、粘土矿物含量、岩屑含量、水理特性方面差别很大,各类岩石有着显著的不同成岩和风化经历。红层的矿物组成一般为石英、长石、方解石、高岭石、蒙脱石及伊利石等,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铝等、氧化钙、氧化钾,其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铝。含量较大。采用射线衍射法对粒径小于0.002mm的粘土矿物进行分析,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有少量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等。一般而言红层泥岩的粘土矿物含量均大于10%。采用原子吸收法对红层软岩岩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其主要化学成份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铝,三项之和达73%以上,有6%

11%的烧失量,易溶盐小于2%。组成成分及含量的不同,将直接导致红层材料的软化、崩解、泥化等工程性质的差异。
[0003]红层软岩路堤填筑工程病害主要有:
[0004]1、在红层地区斜坡上填筑路堤,或半填半挖路堤,由于斜坡表面常为地表水活动的通道,填筑路堤体容易沿斜坡表面发生滑动,形成填筑路堤滑坡。
[0005]2、表面松散,扬尘,承载力不足。失水是使红层软岩崩解和沙化的重要原因,失水过程就是土体矿物分离、凝结的复杂过程。路基表面松散,承载力不足就是由于红层软岩吸水膨胀,失水崩解的结果。
[0006]3、门路基边坡剥蚀、产沙作用。雨滴冲击坡面,使红层泥岩中的粘土颗粒剥离土团,经坡面浅层径流流离坡面,坡面上只留下较重、较稳定的粗砂,使雨水下渗更加迅速,并使植被根系在砂中易于冲露出坡表,当径流沟由浅而渐深,坡面径流冲沟两侧土体因渗水而饱和,强度下降,出现坡面溜坍。
[0007]4、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实际填筑进程中,常出现因红层泥岩土体含水率不易控制而导致压实系数下降的情况,有些工程采用了强夯加固的方法来处理对含水率大的红层泥岩土,在填筑的时候常出现孔隙水不能迅速消散,土体隆起,形成“橡皮泥”,有些工程采用打入间距、功带孔钢管,在土体形成渗井作用,改善土体透水性,强振后强夯,加快固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或采取化学改良措施,提高路基的板结性能和承载能力。
[0008]5、红层软岩路基边坡处碾压不密实,受到雨水侵蚀和大气环境干湿循环变化的影响,产生路肩滑塌及开裂。
[0009]在制备超疏水材料过程中,学者们不断从自然界生物中获取灵感,因“出淤泥而不染”被人熟知的荷叶最具代表性。水滴在荷叶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
°
且极易滚动,能够带走叶面泥土使其具有自清洁性能,称为“荷叶效应”。荷叶表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低表面能的蜡/膜状化学表面;二是具备微米级乳突状粗糙结构;三是具有纳米级纤毛状粗糙结构,这种多层次微纳复合结构才是产生荷叶效应的关键。基于“荷叶效应”仿生学原理对红
层泥岩填料进行疏水改性处治可以针对性解决其遇水崩解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红层泥岩作为路基填料,提出了一种新型仿生疏水路基结构,合理利用疏水改性土层及土工防渗材料在红层泥岩路堤底面、顶面及坡面进行防水包盖处治,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引起的红层软岩填料崩解,维持路基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抑制水敏性红层泥岩遇水崩解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相关的工艺及原料改进下,对于水敏性红层泥岩的使用性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0011]本方法的原理:1、微米级粗糙结构由插层在红层泥岩黏土矿物中并突破土表的十八烷基伯胺针状体构成;2、纳米级粗糙结构由沉积在红层泥岩表面及十八烷基伯胺针状体上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构成;3、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甲基硅酸钾在微

纳结构表面生成一层类似荷叶表面膜状物质的仿生高分子疏水膜,具有极低的表面自由能,可阻挡水分的渗入。
[001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13]S1.将原料进行搅拌制备仿生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
[0014]将1

3%十八烷基伯胺、0.5

1.5%甲基硅酸钾、0.5

1.5%玻璃纤维、0.5

1.5%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

30%左右的水与预崩解后的红层泥岩搅拌均匀;
[0015]其中玻璃纤维的直径为20

40nm,长度为10

30um;
[0016]将混合搅拌后的红层泥岩晒干并破碎得到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所述表面填料的粗糙度为2

8um;
[0017]S2.对路堤进行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填充和加筋处理,覆盖土工膜得到疏水路基
[0018]将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进行路基底层填充得到第一层,填充厚度约10

15cm,并做压实处理,其中在第一层填充前先在基底覆盖一层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
[0019]在压实的路基表面再填充一层普通未改性的红层泥岩得到第二层,填充厚度可按实际工需进行设置,填充后做压实处理;
[0020]在第二层的普通红层泥岩表面再填充一层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得到第三层,填充厚度约10

15cm;
[0021]对三层填充做加筋处理,加筋材料为长方形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格栅长度为3

5m,宽度为0.5

1.5m,高度为0.1

0.3m;
[0022]将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铺设于第三层的表面得到疏水路基;
[0023]S3.对路堤边坡进行填充并喷洒制备得到的疏水改性复合溶液,压实、自热干燥后得到超疏水结构红层泥岩路基
[0024]将红层泥岩土体与1

3%十八烷基伯胺粉末混合均匀填筑于边坡表面,厚度为10

30cm;
[0025]将溶质浓度为2

6%纳米二氧化硅、2

5%甲基硅酸钾、2

5%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

1.5%玻璃纤维,其余为水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疏水改性复合溶液;
[0026]其中玻璃纤维的直径为20

40nm,长度为10

30um;
[0027]疏水改性复合溶液喷洒在红层泥岩表面得到疏水的路基边坡,喷洒的量为1

3kg/
m2;
[0028]将路基及路基边坡进行压实处理,待自然干燥后得到具有疏水的仿“荷叶”微

纳结构的红层泥岩路基。
[0029]有益效果:
[0030](1)该疏水膜无色、无味、无害、耐久,可以在加固土体的同时防止水分渗入;
[0031](2)该疏水膜同时还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层泥岩仿生超疏水耐崩解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原料进行搅拌制备仿生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S2.对路堤进行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填充和加筋处理,覆盖土工膜得到疏水路基;S3.对路堤边坡进行填充并喷洒制备得到的疏水改性复合溶液,压实、自热干燥后得到超疏水结构红层泥岩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原料进行搅拌的工艺,包括:将1

3%十八烷基伯胺、0.5

1.5%甲基硅酸钾、0.5

1.5%玻璃纤维、0.5

1.5%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

30%左右的水与预崩解后的红层泥岩搅拌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玻璃纤维的直径为20

40nm,长度为10

3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制备仿生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的工艺,包括:将混合搅拌后的红层泥岩晒干并破碎,所述表面填料的粗糙度为2

8u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路堤进行第一层填充的工艺,包括:将疏水改性红层泥岩填料进行路基底层填充得到第一层,填充厚度约10

15cm,并做压实处理,其中在第一层填充前先在基底覆盖一层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路堤进行第二层填充的工艺,包括:在压实的路基表面再填充一层普通未改性的红层泥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雨晴陈晓斌喻昭晟张家生刘先锋吴梦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