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线机喂纱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40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调线机喂纱嘴结构,属于调线机类制造技术领域。该喂纱嘴结构包括本体,其上设有一凹陷区,该凹陷区的下边沿与支撑针舌中间部位相接触,凹陷区的另一个侧面为斜面。调线机织针的针舌微微张开一定的角度,沿着喂纱嘴的侧面滑过,织针滑过斜槽后,针舌中间部位始终与喂纱嘴凹陷处的下边沿接触,以令针舌尖与纱嘴凹陷处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之后针舌滑过凹陷侧面的斜面而进入到下一个程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走针安全的特性,即喂纱嘴结构与走针方法的配合能减少织针损耗,从而减少布面疵布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调线机喂纱嘴结构,属于调线机类制造

技术介绍
针织,是利用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匹布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针织生产分绰编和经编两大类。针织圆绋机是把纱线由 纟争向顺序喂入圓炜机的工作织针中,然后通过成圈机件将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圏, 并相互串套而形成针织物的一种设备。调线机属于针织圓绰机的类型,炜编针 织物的形成大体要经过供纱、编织和牵拉巻取三个阶段,编织阶段所用到的机 构是针织圓纬机的心脏所在,主要由针筒、织针、三角、三角座、沉降片等组 成,针筒是安放织针和沉降片所用。如图1、 2、 3所示,织针①在针筒⑦作用下绕机器的中心线作圆周运动, 同时因为织针的针脚⑥在山角 的轨道内作上下运动。当织针的针钩⑤有纱线 的时候针舌②沿着针筒⑦作上下摆动,再通过沉降片⑨和喂纱嘴③的辅助作用 就完成了编制线圈并相互串套为一体。织针①是贴着喂纱嘴③的,两者的间隙 在0. 5mm-lmm之间,而针舌②长度有4mm左右,当才几器高速运转发生断纱时, 针舌②会被旧线圏关闭,而没有新的纱线喂入,但设备仍在旋转中,此时针舌 微微张开一定的角度,沿着喂纱嘴③的侧面滑过, 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如图2 及图3所示,第一阶段为滑过的喂纱嘴的光滑平面A,在这个阶段,织针的针舌 ②保持张开的角度,针舌尖与光滑平面A接触从而不会出现撞针现象;第二阶 段为经过斜槽④并且滑过喂纱嘴③,现有喂纱嘴③在斜槽的一边沿处设置成斜 面B,织针①在经过斜槽④时,针舌尖首先和斜面B接触,而后从喂纱嘴③的弧形面滑出,上述斜面B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针舌②被撞歪现象的出现,然 在实际编织过程中,针舌②被撞歪的情况常常发生,原因如下织针经过喂纱 嘴斜槽的斜面时,斜面与针舌之间仍然会产生摩擦力,针舌尖就会受到一个沿 机器反转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容易使针舌歪掉,严重者如针舌张开的角度过大 而受到的反作用力大时,会使织针断掉,继而产生瑕疯织布。织针属于针织机中高精密的配件,目前市场上一个织针的价格一般为2 ~ 6 元人民币,而在一台设备上有1500—3000个织针,采用目前的织针走针方式及 现有喂纱嘴的结构,织针就会常常出现针舌歪掉或断针的现象,而维修或更换 织针即需要人力也需要时间的付出,从而降低了针织机的工作效率,对使用者 产生非常大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喂纱嘴结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调线机 喂纱嘴结构,与织针走针方法相配合,以达到能减少织针损耗从而减少布面疯 布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调线机织针喂纱嘴结构,包括本体,本体上具有一斜槽,斜槽的一侧 为光滑平面,其中,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一凹陷区,该凹陷区位于斜槽的另一侧, 该凹陷区的下边沿与针舌的中间位置相接触,凹陷区的另 一个侧面为斜面。所述的斜槽的下半部分为纟黄槽,该4黄槽的下边沿与凹陷区的下边沿重合。所述本体上的凹陷区的深度为0. 7 ~ 0. 8mm,以令织针经过凹陷区时针舌尖 与凹陷区的底面留有间隙。一种调线机织针走针方法,织针在针筒作用下绕机器的中心线作圓周运动, 同时织针的针脚在山角的轨道内作上下运动,当织针的针沟有纱线时针舌沿着针筒作上下摆动而相互串套编制线圏;当织针的针沟无纱线时针舌4效4效张 开一定的角度,沿着喂纱嘴的侧面滑过,织针滑过斜槽后,针舌的临近针舌尖 的部位始终与喂纱嘴凹陷区的下边沿接触,以令针舌尖与纱嘴凹陷区的底面之 间留有间隙,之后针舌滑过凹陷侧面的斜面而安全的进入下一个工作位置。本技术利用凹陷区下边沿作为织针针舌的支撑点,使针舌尖与纱嘴凹 陷区的底面有间隙,从而织针受到的伤害减弱到最低或基本没有撞针现象的出 现,从力学分析知,设备转速不变或速度更高,要想减少织针的受力,就必须 减少喂纱嘴对织针的力矩。图3中针舌与织针的铰接点为力矩的支点,那么针 舌就成了力臂,而根据实际针织过程中织针的结构不能减短针舌长度,所以只 能改变喂纱嘴对针舌发生作用力的点,从而达到减短力臂的效果,如图5所示, 织针的针舌作用于喂纱嘴凹陷区下边沿的C点,这样作用力就从原来的针舌尖 移到了针舌中间,从而减少了力臂,达到减少力矩的效果。从图5可以得知, 本技术通过支撑点位置的变动使针舌尖无法碰到底面D位置,转而由凹陷 区的下边缘支撑于针舌的中部位置,所以大大地减少了纱嘴对织针的伤害。使用本纱嘴的针织机,走针方式具有走针安全的特性,另外喂纱嘴结构与 走针方法的配合能减少织针损耗,从而减少布面疯布率。采用本技术织针 走针方式及现有喂纱嘴结构的调线机,织针不会出现针舌歪掉或撞断的现象, 减少了维修或更换织针所需要人力或时间的付出,提高了针织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l是调线机的织针结构示意图2是现有喂纱嘴结构示意图3是现有织针走针侧面图4是本技术喂纱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织针走针侧面图; 图6是喂纱嘴与织针相对位置第一示意图; 图7是喂纱嘴与织针相对位置第一示意图; 图1、图2和图3中,①、织针,②、针舌,③、喂纱嘴,④、斜槽, 、针沟, 、针脚,⑦、 针筒, 、山角, 、沉降片, 图4、图5中,1、织针,101、针舌,2、喂纱嘴本体,201、凹陷区,202、斜面,2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结构如图2所示, 一种调线机织针喂纱嘴结构,包括喂纱嘴本体 2,本体上具有一斜槽203,斜槽203的一侧为光滑平面A,斜槽203另一侧设 有一凹陷区201,该凹陷区201的下边沿与针舌尖中间位置相接触,凹陷区的另 一个侧面为斜面202。斜槽的下半部分为一横槽2031,该横槽2(B1的下边沿与 凹陷区的下边沿重合。本体上的凹陷区的深度为0. 7~0. 8mm,以令织针经过凹 陷区时针舌尖与凹陷区的底面留有间隙。一种调线机织针走针方法,织针1在针筒作用下绕机器的中心线作圆周运 动,同时织针l的针脚在山角的轨道内作上下运动,当织针l的针钩有纱线时 针舌在纱线的作用下张开、闭合,纱线在织针的运动和巻取装置的作用下形成 一个个相互串套的线圈;当织针的针钩无纱线时针舌101被旧线圈关闭后由 于针钩内无新线圈而无法打开,由于高速运动和针舌的惯性,针舌会张开一定 的角度,沿着哏纱嘴的背面滑过,针舌滑过斜槽203后,针舌的中部始终与喂纱嘴凹陷区的下边沿接触,如图6所示,以令针舌尖与纱嘴凹陷区的底面之间 留有间隙,之后针舌滑过凹陷区末端的斜面(如图7)而安全的进入下一个工作 位置,下个工作位置为钩纱编织位。图6是织针滑过斜槽203后,针舌的中间部位与凹陷区的下边沿接触的位 置示意图;图7是织针即将滑离凹陷区,针舌与斜面即凹陷区末端的侧面的位 置示意图。在针织产业中,织针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消耗品,但同时织针又是属于高 精密的配件,因此价格不菲,所以延长织针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使用 本技术喂纱嘴结构后,可以大大的提高织针的使用寿命,并且使得编织产 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此种喂纱嘴在同类行业中,属于 首次独创,在客户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 用本创作所为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线机喂纱嘴结构,包括本体,本体上具有一斜槽,斜槽的一侧为光滑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一凹陷区,该凹陷区位于斜槽的另一侧,该凹陷区的下边沿与针舌的中间位置相接触,凹陷区的另一个侧面为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震幸友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金天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